陳恒怡
摘 要:作為一種邊緣藝術形式,陶瓷藝術有著其獨特的魅力。這種通過特有的材料特性所創作的特殊藝術形式,從傳統發展到現代,歷經了時代的洗禮與造就,從以前完全欣賞角度的工藝品發展成為了當今具有現代氣息的藝術新語言。發展到今天的現代陶瓷藝術,創造了許多傳奇。然而,時代在發展,現代陶藝能否依舊固守舊觀念,抱著“老古董”不放是我們需要深刻探討的問題。對于未來陶瓷藝術的發展方向,我們應該尋求新的道路,創造出能順應時代發展的新作品。
關鍵詞:現代陶藝;發展思路;未來方向;創新
中圖分類號:J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7-0018-01
從中國人發明了陶瓷到全世界的藝術家在研究陶瓷設計陶瓷,各地域的陶瓷藝術風格也開始產生不同的變化,同時較明晰地傳達著這樣一種信息——作品中豐富的內涵意義和情感內容遠遠超越了其造型的實用功能,作品的形態也因藝術家的創造使之具有全新的審美理念,以往的陶瓷藝術發展從沒有像今天這樣的極具渴望表達內心情感。過去的陶瓷藝術表達形式發展到當今,不僅展示出陶瓷藝術特有的趣味性,更是展現了人類智慧的結晶。
一、陶瓷藝術形式的過去
陶瓷可以說是一種很古老的藝術形式,它是水、土和火這三者相融合的文明。從石器時代開始就表現出了當時社會的發展狀況。發展到今日,可以說隨時代演變,陶藝也在不斷的反映時代的大背景,從陶瓷的起源開始,中國的制陶開始了其時代的先聲,即所謂的原始陶器。最能表現在藝術思維上的應是彩陶,在追求其實用功能的前提下,原始人們開始了審美意識的探究,從那時起人們開始有意識地對陶瓷藝術開始進行創作,在裝飾上應用各種線條以及形狀表達他們的情感及對美的認識和需要,可以說是對陶瓷藝術創作的初步表現。在原始陶器中,從當今觀賞角度出發,其美的表現對后世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意義。
二、陶瓷藝術形式的現在
隨著西方觀念逐漸滲透到陶瓷藝術創作的各個領域,開始有替代中國傳統藝術的趨勢,尤其是年輕藝術家開始過多的追求西方形式感,這難免又造成了傳統的丟失,而純粹陷入西方化的危險境地。西方藝術思潮和陶藝觀念與中國傳統陶瓷藝術觀念有著很大的差異,對中國現代陶藝形成了巨大的沖擊,將中國陶藝的發展分成了道路不同的創作形式。一面是繼續傳承中國傳統陶瓷藝術,延續中國風格的表現,從符合中國人的欣賞角度出發進行的藝術創作;另一面就是繼西方藝術思潮和陶藝觀念傳入中國后對東方藝術的沖擊和融合,甚至是替代。
時至今日,陶瓷藝術依舊是沒有擺脫純粹傳統或西方化的影子,并沒有形成自己的陶瓷藝術語言,而如何做到將現代陶瓷藝術更進一步的提高是我們迫在眉睫的事。對中國現代陶瓷藝術做出一次質上的飛躍,達到真正與時代接軌而又屬于中國自己的現代陶瓷藝術。
三、陶瓷藝術形式的未來
陶瓷藝術是一種時時適應時代發展的藝術,但不同的是其創作的目的不是純粹的實用,而是包含了更大成分的思想,是從思想上為時代服務的,是反映人文思想的媒介。因此其與設計有著很大的關系,而從這層關系上我們能否將他們進行融合,把設計理念應用到現代陶瓷藝術創作上。現代設計本身也是一種藝術,是藝術與工業相結合的產物。當然,現代的建筑陶瓷,日用陶瓷等,其與設計可以說絕對屬于同類型的設計,因此,陶瓷藝術中如果加入設計元素將會如何發展,是我們值得繼續討論的切入點。如果從純粹加法角度來說,藝術有其表現社會表現個人情感的作用,而設計又有著便于生產,觀念符合現代的優勢,可以說發展前景有很大的優勢。
倘若能夠做到很好的融合,也不失是一種不錯的嘗試,介于現代設計與現代陶藝之間卻又融合二者的優勢,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門類。通過陶瓷材料的特殊性質創作出具現代感更強的作品,以適應后現代的需要。在這種融合作用的基礎上,陶瓷從其自身的價值觀出發,作為泥與火的結晶,兼帶著不確定的自然成分,最終成就出既有藝術感又具設計感的“后現代陶瓷藝術”。從適應現代人的觀點出發,更注重從人類的精神層面進行創作。
四、結語
藝術設計創作是個人情感的抒發與心中各種思想、意念的表達,在陶瓷藝術創作中,由于材料種類的多樣性與成型方法的便利性,使得現代陶瓷藝術表現的形式極為豐富。當今的陶瓷藝術,已與現代藝術緊密地結合,而使得創作的范疇不斷擴大,在現代藝術的洪流之中,也由于陶瓷媒體的融入,豐富了藝術表現材質的多樣性。從古至今許許多多不知名的藝術家為我們留下的陶瓷藝術作品,都是融入他們血液的畢生心血,他們用他們的智慧為我們留下了現代設計創作的典范。藝術作品是傳達藝術家情感的載體,陶藝經由藝術家雙手的觸摸點化而成,終其一生實踐的正是抒情二字。
參考文獻:
[1]薛慧志,耿大海.現代陶藝[M].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05.
[2]沈奇.當代陶瓷發展之我見[J].陶瓷科學與藝術,2010(03).
[3]寧剛.淺談陶瓷藝術創新[J].四川文物,1986.
[4]齊彪.陶藝的起源與流變[M].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08.
[5]齊彪.現代陶藝論[M].天津: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