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雯
摘 要:內河航運的可持續發展一直為我國的整體可持續發展提供著源源不斷的動力,文章主要針對內河航運的可持續發展進行分析研究,并由此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議。
關鍵詞:內河航運;可持續發展;分析研究
中圖分類號:F552 文獻標識碼:A
一、內河航運系統概述
內河航運的可持續發展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基礎就是航運設施系統中的港口情況、船舶情況以及航道情況,而內河航運的具體實現離不開航運運輸系統中的運輸結構、運輸效率與供需情況三大因素,內河航運要想實現順利健康發展,最重要的保障就是航運系統中的安全保障、能源保障、技術保障與政策保障。
二、氣候情況與內河航運的關系
1.降水因素對內河航運的影響
河流水源中,降水是一種最為有效的供給途徑。全球氣溫出現較大變化時,就會改變該河流航道區域的降水情況,當實際的降水量受到氣候變化而減少時,年降水量也會隨之減少,而且航道區域的空氣溫度過高時也會對降水量產生影響,所以降水對航道河流內的水位有著最為直接的影響,并且導致船舶出航運作與航運中的基礎設備修理計劃難度加大。當降水急劇增加時,其沖擊力也會對港口的土地進行沖刷與侵蝕,積聚大量的河口淤泥,致使河流航道出現大規模淤塞,影響原有的內河航運,難以滿足可持續性發展要求。
2.氣溫因素對內河航運的影響
氣溫的升高與河流的冰凍期的關系密切,隨著全球氣溫的不斷升高,全球多處冰山不斷融化,其中兩極情況最為嚴重,在這種情況下,全球河流河床不斷下降,水位不斷上升。對于我國來說,隨著冬天氣溫的上升,很多大型冰塊會隨著河流而運動,極為容易出現河口冰塞現象。為解決這種現象所造成的河口危機,就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并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
三、內河航運的可持續發展管理
1.優化基礎設施建設
內河航運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是最為重要的,為了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就需要加速綜合運輸體系建設,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儲水項目設施,對河流航道內的水位加強控制。從目前的發展狀況來看,首先要提升內河航運的運輸量,減低運輸成本與能耗,減少占地面積,降低污染等,使其能夠一直保持正常水位,為船舶工作運營提供一個較為安全的保障。并且對船舶的使用也要做到合理分配,根據不同的運輸項目與運輸情況要選擇最為符合該項目情況的船只來作為運輸的主要工具。并且對船舶的功能進行優化設計,減少能源浪費現象;然后要對港口不斷進行優化設計,構造出一個綜合性的現代化的樞紐服務港口。
2.加強內河航運的運輸管理能力
為了有效實現內河航運可持續性發展戰略原則,在內河航運的運輸管理方面也要不斷提升能力,建立起相關的監管部門;對內河航運的工作流程要嚴格審查,嚴禁出現空載現象。并且對船只在行駛中的速度進行合理控制,以降低河道擁堵現象;大力引進國外先進的氣象分析技術,通過對氣象的合理科學研究,以預測不同氣象天氣船只出航的可能性,降低出航成本。并且建立起信號提示系統與巡邏保障機制,對出現問題的水域進行標記,為船舶出航提供良好的信息警示作用,為其提供較為廣泛的航運視野。
3.河流生態系統的多元化應用
河流的整個生態系統不僅可以為我國的內行航運提供運輸動力,還能夠根據自身存在的特性為我國農業、科技等一系列行業提供極為龐大的資源支撐。為了深入貫徹內河航運的可持續性發展原則,要充分開發河流生態系統中的農業灌溉、飲用水的供應、水力發電與對洪水的調控等功能,實現內河航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要提高我國的經濟實力水平,內河航運領域在其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基于目前全球性氣候的影響,對這種情況下的內河航運可持續發展進行研究探索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本文通過對可持續發展的理論進行分析,以內河航運領域的發展為出發點,構建出內河航運系統,來對內河航運的可持續發展進行相應的研究,以提高內河航運水平,助推我國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冰冰,李 怡,吳宇雷,等.論內河航運的可持續發展[J].水道港口,2015(2):133-139.
[2]于 黎,王多銀,汪承志.內河航運可持續發展評價內容分析[J].中國水運(下半月刊),2013(6):23-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