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
摘 要:委拉斯貴支(1599~1660年)是17世紀西班牙的巴洛克式畫家,也是著名的宮廷畫家巨匠。他的作品繼承卡拉瓦喬的畫風,并結合威尼斯畫派色彩處理的精華,運用現實主義的手法,描繪感性世界中真實的場景和人物的趣味、思想,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畫風。
關鍵詞:巴洛克;委拉斯貴支;現實主義
中圖分類號:J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7-0068-02
一、注重場景的真實描繪
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作品強調一種寧靜的和諧、理想之美。從米開朗其羅的人體到拉斐爾的素描,都十分強調法則,缺乏創新精神。這一時期的繪畫的題材也比較狹窄,基本都是圍繞宗教和神話展開,鮮有世俗題材。然而,17世紀的美術打破這種和諧,尤其是卡拉瓦喬,他完全拋棄古典主義原則,扭轉虛華、不實的繪畫風格,運用寫實手法描繪現實的生活,從普通人身上發覺藝術和美,委拉斯貴支也是如此。
《塞利維亞的賣水人》是委拉斯貴支早期的作品之一,旨在表現普通民眾的生活場景。作品的背景運用黑色,并疊加紅褐色的陰影,這兩種顏色的交織建構出一個縱向延伸的空間,營造一種由遠及近的距離感。在黑色背景的映襯下,一股暖黃色化成微弱的燈光將作品的主角帶到觀者眼前——一個身穿黑色衣服的小男孩和一位衣衫襤褸的老者:一個白皙嬌嫩;一個黃紅滄桑。這種描繪訴說著普通人和上層階級的親密性:無論上層的人是如何地富有、如何地尊貴,他們依然生活在“他者”之中,依然與貧苦人的付出息息相關。小男孩穿著講究,白色的衣領在在光線的渲染下,與老者的破舊衣衫形成鮮明對比,這也讓觀者體會到貧窮與富有的差距。老者抓住的赧黃色水罐壁上的水珠閃閃發光,映照著它的彌足珍貴。水罐上的一片黃褐色污跡吸引了我們,激活畫中我們無法目睹的情景:一個年邁的老者費力地將水罐在水邊抬起,他沒有發現,水罐的一端已經沾上泥土。委拉斯貴支作品中呈現出的人或物就在我們生活之中,這拉近與觀者的距離,很容易使觀者與之形成情感上的共鳴。總體上,作品沿用卡拉瓦喬式的明暗對比的手法。相比卡拉瓦喬而言,委拉斯貴支更關注場景中人物衣服和物品的質感:畫中兩個赧黃色瓦罐的紋理和衣服上的褶皺就體現了這一點。
雖然委拉斯貴支早期的繪畫受卡拉瓦喬的影響,尤其是熱衷于使用明暗對比的模式拉開畫面的序幕,運用的色彩也相對較少。但是經過幾次去意大利參觀學習,他的作品在色彩應用方面開始受威尼斯畫派的影響——色彩變得明快豐富,氣氛更加柔和。除色彩以外,他更注重繪畫的視覺特性,而視覺特性主要指呈現在藝術家感官體驗中的場景的真實性以及具體的物品和質感。因此,他后來的作品不再追求清晰的線條和完美的形式,而是完全忠實于自己的視覺體驗。這樣,委拉斯貴支的畫風漸漸從卡拉瓦喬的影響中解放出來。作品《布列達的投降》就體現這一點。在這幅作品中,他并沒有迎合國王好大喜功的貪欲,而是本著公正的態度還原這一歷史事件。
作品的中央,荷蘭布列達城的首領正把一串城鑰交給代表西班牙軍的斯賓諾侯爵。觀者的右手邊是西班牙士兵一臉得意的樣子,左邊是荷蘭士兵木訥、擔心的表情。在荷蘭士兵中,我們注意到一個穿著一身綠衣服的士兵,他的臉上透著無奈的表情,充滿著對未來的失望,對即將到來的西班牙統治的疑惑。此時的斯賓諾侯爵單手搭在正在交鑰匙的市長身上,他的眼神中沒有蔑視和得意的神情,而是很親切的在說著什么。這個親密的動作昭示經歷戰爭后的輕松和諧。再仔細觀察,我們也發現作者在刻畫西班牙人的表情和服飾上遠比荷蘭人細致得多。這與委拉斯貴支本人的生活經歷是緊密相連的,他更熟悉西班牙人的體貌特征。這更好的呼應委拉斯貴支對現實主義的理解:現實主義式的繪畫其原則是藝術家不會被某種社會、政治利益所綁架,盡量將其體驗中最真實的生活狀態呈現出來。
同樣,這幅作品的色彩是相當豐富和漂亮的。作品背景的描繪打破過去單一色彩處理方式——遠處湛藍色的天空上鑲嵌著片片白云,天空下呈現出連綿的青山,近處是白灰色的滾滾硝煙。我們放大畫面看到:作者在處理這些的時候,并沒有很清晰的線條,而是通過藍色、白色、褐色的交織實現距離感和層次感。委拉斯貴支對色彩的認識上又開辟一個新的空間:近處看,委拉斯貴支處理這些的時候僅僅用草草幾筆,但是遠處看,確是無比生動,這為后來印象主義畫派的出現提供一個可能性。
二、注重內在精神品質的挖掘
委拉斯貴支忠實于視覺特性的繪畫思想不僅體現在他對真實場景的描述上,還體現在對人內在精神品質的挖掘上。這是因為經歷資產階級革命后,人類開始更多的關注自身的體驗和對美的需求。他們覺得那些僅僅為宗教和神話服務的華美宏大的藝術作品離自己太遙遠,更傾向于運用繪畫表現他們自己的趣味和思想。委拉斯貴支作為17世紀的著名畫家,他的肖像作品完美地呈現了這一點。他的作品更注重內在品質的挖掘,深入這些人物的內心的世界,透視每個人的特征。他不單單是描繪一個人瞬間的樣子,而是直觀他的個性和生活中真實的樣子。
委拉斯貴支第二次去意大利期間,他在羅馬完成作品《教皇伊諾森特十世的肖像》。委拉斯貴支在作品中主要使用紅色,這些紅色看上去如同一片紅色的協奏曲。“紅色”在天主教中是殉難者之血的象征,也是羅馬主教地位的象征。作品的主色彩選擇紅色,這顯示出畫中人物的核心地位。作品的中央,教皇威嚴地坐在椅子上,他身穿紅色緞面的披肩,白色的教袍。在披肩的描繪中,紅色與白色的交織營造出一種綢緞的光感,這種絲滑感在一片暗紅色的背景映襯下,顯得更加高貴、大氣,也顯示衣服極其良好的材質和羅馬教皇奢華的生活狀態。在天主教中,教皇一般在盛大的祭典和儀式中才會身穿紅色的披肩,以此來紀念殉難者和表達自己隨時為教會犧牲的精神。畫中的教皇此時身穿紅色緞面披肩,這也許表明那天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也許是他本人以最高的禮儀來表達對委拉斯貴支的尊敬和歡迎。委拉斯貴支親自為他畫肖像的這件事對他來說是具有重大意義的。在紅色緞面披肩的映襯下,白色的教袍顯得有些陳舊,并在燈光下微微泛黃,這說明已經經歷歲月的洗禮。然而,作者在描繪教袍領口的時候,選擇幾近透明的白色,這創造一種白紗的質感。透過這白紗材質的領子,我們似乎可以隱約看到紅色披肩的影子,這表明這件白紗衣服的輕盈。順著衣領再看過去:教皇雙眉緊縮,全神貫注地盯著前方,這讓我們感覺到他平日里的威嚴和冷酷。他犀利的眼神中帶著一絲怒氣,這也說明他是個脾氣暴躁的人。此時,他雙唇緊抿,仿佛下一秒就可以極其暴躁地訓斥身邊的人。他臉部的肌肉很緊繃,似乎少一份坦然,也許此時面對給自己的畫像的人,他有些許的緊張。在委拉斯貴支的筆下,我們似乎看到一個鮮活外加豐富的人物形象。他嚴厲、冷酷、暴躁;他擁有奢華的生活、崇高的地位和擁有決斷的權利。盡管如此,他仍然有普通人的心理,面對他尊敬的人,他也會緊張。
除此之外,委拉斯貴支也為一些小丑作畫。《坐在地上的侏儒》就是委拉斯貴支為來往于宮廷間的滑稽演員所作的一幅畫。他身穿鑲金邊紅色的馬甲,黃黑色的內裙。衣服很干凈,雖然衣服的材質遠遠沒有上一幅畫作品中教皇的衣著色澤鮮艷,但是看起來質地也不錯。這說明,作為宮廷的演員,他是供宮廷貴族取樂的工具,但是他的生活是有一定保障的。他臉上的表情很坦然,很自然得看著前方。這份自然心態,也許源于他多年的演藝經驗,即使面對畫師,他也絲毫沒有緊張感。他坐在地上,向前伸著雙腳,這樣的坐姿反而將他短小的身材暴露在所有人的面前。這一缺陷在柔和光暈的渲染下變得不那么突兀,反而透著份自信。我們的心在此刻也變得柔軟起來,我們被他的舉動深深地打動,對他的勇敢和自信產生敬佩之感。這就是委拉斯貴支畫筆下的小侏儒,他深刻的刻畫人物真實的心理狀態和生存狀態,也體現委拉斯貴支偉大的人道主義精神。
三、結語
不管是對真實場景的描繪,還是對人物內在精神品質的挖掘,委拉斯貴支的作品都忠實于他的視覺體驗。他的作品描繪出一幕幕真實的生活場景和被特定歷史和環境建構出的“人”的各自不同的精神面貌。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他在色彩運用和繪畫取材方面形成自己的繪畫特點,為巴洛克藝術的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