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德武
摘 要:《百鳥朝鳳》是嗩吶優秀的傳統曲目之一,此曲早期流傳于山東民間,以其優美動聽的旋律,濃郁的鄉土韻味,繁復的演奏技巧和生動的鳥鳴描摹,成為一首雅俗共賞、童叟能詳、蜚聲中外且久演不衰的名曲。
關鍵詞:嗩吶曲;百鳥朝鳳;藝術特征
中圖分類號:J632.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7-0095-01
一、《百鳥朝鳳》的歷史演變
該曲因地區或演奏者的不同而形成多種吹法,大多可即興發揮,無固定結構,篇幅可長可短,演奏可繁可簡,曲中的間插段亦可隨意加入。
1953年,任同祥針對原曲的缺陷,刪去了間插段中與鳥鳴無關的模擬和變化不大的重復段落,并設計了一個運用特殊循環換氣法的長音技巧的華彩樂句,擴充了快板尾段,使樂曲的情緒和結構都有所改善。同年,他在布加勒斯特第四屆世界青年聯歡節民間器樂比賽上演奏此曲而榮獲銀質獎章,1955年獲緬甸國家金質獎章。
20世紀70年代,中央樂團的藝術家們又在此基礎上設計了一個呈現百鳥齊鳴意境的引子,同時進一步將鳥叫聲集中壓縮,擴充了華彩樂句,使用快速雙吐的演奏技巧,并配以新的伴奏曲調以加強音樂性,使樂曲更為完整。
二、《百鳥朝鳳》的具體內容及藝術風格
第1段“山雀啼曉”為樂曲的引子,是由單一樂句引發多種鳥啼聲的散板。山雀的輕啼喚醒了沉睡的大地,進而出現了群鳥和鳴的生動情景,一派生機勃勃的大自然景象躍然眼前。
第2段“春回大地”由流行于魯、豫、皖三省的民間音樂《抬花轎》的基本音調衍化而成,旋律呈“句句雙”結構。描繪出春回大地,萬物復蘇,鳥語花香的美好景色,給人以心曠神怡之感。
第3段“鶯歌燕舞”在以第2段音樂中的歌唱性音調作為背景音樂的伴奏中,嗩吶以各種技巧模擬百鳥的歡唱,如枝頭的黃鶯,飛舞的春燕,鬧春的布谷,求偶的雉鳩……交織成一幅鶯歌燕舞的動人畫面。
第4段“林間嬉戲”由短小的上下句音調組成,并運用大量休止符造成樂句的時斷時續,使音樂情趣活潑歡躍,宛若群鳥在蔥蘢的叢林中相互追逐、盡情嬉戲的生動情景。
第5段“百鳥朝鳳”是在以優美的旋律作為映襯的伴奏中,嗩吶模仿各種鳥叫的段落,通過“百鳥喧春”表現了人們對大自然景象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第6段“歡樂歌舞”由兩個一呼一應的短句逐漸擴充為一個長句,又在不同音位上作相同句型的旋律進行,樂句承遞緊密無間,絲絲人扣。整段音樂節奏明快、熱情,旋律熱烈、活躍,描繪出群鳥自由自在地飛舞歡唱的場景。
第7段“鳳凰展翅”由快板和華彩段組成??彀宀糠忠葬缫魹橹行囊簦ㄟ^多次變化重復和緊縮式反復,展示出鳳凰振翅欲飛的動態之感。接著,由伴奏音調引出熱烈歡騰的華彩段落,將整個樂曲推向高潮。該段是以循環換氣吹成的散板,嗩吶以快速的雙吐將音調推向高音區作自由展衍,并運用指顫音、花舌音、指揉音、唇顫音等加以潤飾,形象地描繪出鳳凰展翅高飛、群鳥翩翩起舞的動人情景。
第8段“并翅凌空”為樂曲的尾聲,快板的旋律通過變化重復和展衍,充分展現了百鳥高飛、盤旋歡唱的熱鬧景象,全曲結束在火熱歡騰的情緒中。
三、結語
總之,該曲為多段式結構,通過百鳥對傳說中象征美麗、高貴和吉祥的鳳凰的朝拜,借以表達人們對大自然的贊美和熱愛之情,以及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1975年,陳家齊根據任同祥演奏的版本,按各段不同的音樂意境,分別標注了“山雀啼曉”“春回大地”“鶯歌燕舞”“林間嬉戲”“百鳥朝鳳”“歡樂歌舞”“鳳凰展翅”“并翅凌空”8個段落小標題,使樂曲層次結構及音樂情趣對比更為緊湊合理。
參考文獻:
[1]張麗麗.談嗩吶演奏的藝術魅力[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6(07).
[2]杜效鶴.談嗩吶的自然顫音[J].黃河之聲,199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