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鵬
摘 要:隨著連環畫形式的多樣化之后,版畫的表達方式也進入連環畫,那么畫家在進行連環畫創作時,融入了版畫的哪些元素呢?文章圍繞這個問題進行探討,運用比較的方法解讀版畫在連環畫中的應用。
關鍵詞:連環畫;版畫;元素;應用
中圖分類號:K82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7-0165-01
一、連環畫對版畫題材的吸取
觀看連環畫(被稱作連環畫的通俗讀物,在民國建立之后,其形式特征和樣式面貌逐漸發展成熟以至基本定型。然而,為之命名的“連環圖畫”的概念卻遲至世紀年代后半期才出現)作品時,筆者發現,很多連環畫讀取材與文藝作品,諸如《西游記》、《西廂記》、《水滸傳》、《紅樓夢》等具有情節性的故事,也有一些連環畫取材于歷史事件,這一現象在新中國成立時期尤為明顯,例如作品。《模范共青團員胡業桃》塑造了一個“站在革命隊伍的前頭”的青年,胡業桃的一生閃耀著先進的光輝,他把“毛主席著作學在前、改造思想走在前、重活臟活干在前、危險時刻沖在前”,胡業桃的先進事跡正是全國青年學習的榜樣。
在同期的版畫中也有類似題材,1911 年辛亥革命的爆發推翻了幾千年的封建帝制讓清王朝退出歷史舞臺。1919 年的五四運動又使中國進入了新民主主義的斗爭時期。在這一時期,盡管國內的各種矛盾層層激化,政治、文化、經濟也難逃影響和干擾,但具有喚醒民志作用的木刻版畫在反抗帝國主義的侵略上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木刻版畫成為了戰勝敵人的一種利器,受到許多進步人士的重視和廣大民眾的喜愛。傳統的木刻版畫藝術在這樣一個錯綜復雜異常艱難地環境下發出勃勃生機,并最終在魯迅先生的積極努力下形成了一種文化運動——新興木刻運動。在這一時期,各種流動性的小型版畫展在民間舉辦,那時的版畫家們將日常的版畫創作和抗日救國結合在一起,進而產生了一大批富有激情和張力的版畫作品。隨著版畫創作者的日益增多,大大小小的版畫創作團體也應運而生。
在之后毛澤東領導人民革命時期,連環畫創作也沿襲版畫的創作模式,從下面的作品就可以看出:《地球的紅飄帶》這部連環畫就是根據著名作家魏巍創作出的同名小說繪制,描述中央紅軍長征的完整過程。“地球的紅飄帶”一詞從此之后就用來指代紅軍的兩萬五千里長征。筆者認為這里的創作題材就是根據“木刻運動”所倡導的版畫題材進行創作的,也就是版畫的創作題材被連環畫所取用,在特定時期喚醒人民的保家衛國意識。
與此同時,筆者還認為這一時期的連環畫在描繪人物形象所呈現出來的線條也吸取了版畫刀刻形成的線條。在文章第二部分,有具體論述。
二、連環畫表現人物線條時應用版畫刀刻
筆者認為,在革命時期,連環畫在創作時之所以在創作時會選用版畫的表現方式創作主要是基于這幾點原因:(1)版畫具有強烈的斗爭性,就在“上海木刻作者協會”成立之際,版畫家們在成立宣言中這樣寫道:“中國的新興木刻在黑暗與污穢中發芽,在污蔑與冷嘲中抽繭,在屠殺與踐踏之下壯大——它壯大起來了。”由此句話可見版畫在特定時期的沖擊力是巨大的。(2)版畫具有重復性,制作出一個模本可復制出無數件相同的內容,這樣的特征使得版畫內容比較容易傳播。恰好連環畫具有故事性,可以進行一定的紀實性描繪。
比較《伏擊列車》、《豆選》、《誰偷了聲音》三幅圖,可以明顯看出連環畫中有版畫的表現形式,在華三川《誰偷了聲音》這幅節選的連環畫中可見近似版畫刀刻感的線條,再觀看彥函的《豆選》運用了黑白木刻的表現方式,黑白對比把人物特征凸顯出來。那為什么連環畫要要應用版畫的表達方式呢?在特定時期進行特定的傳播。1885年,《點石畫報》首次運用連環畫的形式報道朝鮮東學黨的社會事件,在隨后陸續創刊的畫報中刊登連環畫的現象已是屢見不鮮。連環畫與畫報的共同特征都是以圖為主,圖文結合,摹物敘事。《點石齋畫報》在其創刊號的序文中清楚地說明了畫報的緣起及圖畫的作用“今以法越構釁,中朝決意用兵,敵汽之枕,薄海同具。好事者繪為戰捷之圖,市井購觀,態為談助。于是知風氣使然,不僅新聞,即畫報亦可從此類推矣。愛倩精于繪事者,擇新奇可喜之事,摹而為圖,月出三次,次凡八幀,像樂觀新聞者有以考證其事,而茗于酒后,展卷玩賞,亦足以增色舞眉飛之樂。”又說“畫報盛行泰西,蓋取各館新聞事跡之穎異者,或新出一器,乍見一物,皆為繪圖綴說,以征閱者之信。”《申報》于1985年8月29日以社論的形式發表《論畫報可以啟蒙》一文,論述了畫報及圖畫的作用“上海自通商以后,取法西法,日刊日報出售,欲使天下之咸知世務,法之善也。然中國識字者少,不識字者多,安能從盡閱報章,亦何能從盡知報中之事于是創設畫報,月出數冊。或取古人之事,繪以為考據或取報中近事,繪之以廣見聞。況通商以后,天下一家,五洲之大,無奇不有。人之囿于鄉曲,而得以稍知世事者,亦未始非畫報之益。自來謠書之有干例禁者,因無論識字與不識字之人,皆得敗壞風俗,沉溺心態也而今畫報之可以暢銷者,因無論識字不識字之人,皆得增其識見,擴其心胸也。不特士夫宜閱,商賈亦何不可閱不特鄉寓宜閱,婦女亦何不可閱”以上可總結出:連環畫在國人知識文化處于低等水平時,具有明顯傳播作用。加上版畫的沖擊力,連環畫的傳播作用被發揮到極致。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革命時期版畫在連環畫中的應用主要表現在題材上、表現手法上,創作者之所以進行這樣的沿用主要是為了進行革命知識傳播。使得革命精神深入人心,以起到鼓舞士氣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鄭振鐸.中國木刻畫史略[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