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著經濟的增長,當今社會的復雜性也日漸提升,而培養大學生們在這種環境下樹立一個相對良好的處世態度和剛毅的信念、理念,是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工作的主要目的。在就業壓力日益加大的現今,培養心態良好、適應能力強的大學生才能不為社會增加不穩定因素,探索新形勢下教育方法的新途徑,這給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要求與挑戰。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1-0243-01
隨著國際形勢的急劇變化,國內市場經濟體制的轉型,各種文化交流越發頻繁,文化沖突也日益加重,大學生在這種新形勢下思想、思維、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受到來自多方面、多角度的沖擊。甚至,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思維也甚囂塵上。為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采用新的教育方法,培養大學生積極、向上、健康的政治思想價值觀。
一、大學生環境背景
大部分的大學生對國家政治政策路線一般都持贊同意見,認同支持集體主義,對個人主義并不盲從,認可支持奉獻精神,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覺得誠信是作為人的基本道德品質。但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現今,各類雜亂甚至不健康的信息都能從網絡獲得,并且使學生生活、娛樂、學習、交流等方式發生改變,也對于他們的思維方式、觀念有著重大的影響。
在價值觀取向方面,受市場經濟改革的影響,社會更具包容性,各類新的價值觀也隨著日益復雜多變的環境應運而生。多元的價值觀并行成為趨勢在所難免,而對金錢至上的信奉如若過于盲目、強烈,會使大學生錯過了其他健康、良性的選擇,價值觀的選擇會對今后生活工作帶來一定的影響。
在教師方面上,有部分教師采用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過于重課堂而輕課外、重說教而輕養成等等。一系列的填鴨式理論,會令學生處于實際生活的邊緣,讓學生產生不切實際的幻想,在面對現實問題時,處理往往顯得過于不妥、乏力,脫離實際情形。
二、教育新思路
培養優秀的大學生是高等教育的首要目標,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對于國家、民族而言,是新一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因此,需要培養心態健康的大學生,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為社會提供一批優秀的人才隊伍。具體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需要教師隊伍有正確的教育理念。教師是大學生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在大學生的政治理念、行為規范、思想方面,教師應以身作則,同時提升自己的政治理論的素養,在平時的課堂或生活中使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如在課堂上運用教學技術,結合實際例子或通過游戲等有趣的活動,增加大學生的積極性,既加深與學生的交流,明白大學生的關注點便于以后的教學,也豐富了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意識,令他們在不經意間學習重溫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等等知識。在課外,教師在指導學生行為規范時,多利用日常事件穿插思想政治理念,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事件提供一套解決方案。令大學生了解思想政治理念的魅力,促使他們自覺學習運用這些知識來為生活工作作指導。
(二)提升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在課堂上增加實際社會生活案例,增進大學生對各類思想政治的理解,提升大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對案例進行相關深入的學習分析。同時,學校多利用社會資源,和社會企業一同舉辦相關活動,讓大學生參與其中,在實踐過程中鍛煉自身能力,磨煉意識,提升大學生的素質。
(三)通過網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與時俱進,加大學校網絡與各教育網站的聯系,開設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網頁主題,為學生提供心理、就業、精神等多方面指導,將思想政治教育這一欄目建設為學生與教師溝通交流思想、學習政治理念的園地。提供開放式的網絡教學環境,將各類主流和非主流的思想、文化、理念觀念等引進這一欄目中,適當引導大學生對不同知識進行分析比較、選擇、汲取。
(四)改善教育方式模式。統計分析大學生的各類因素,如年齡、性別、生理以及心理等等,在這些基礎上擬訂多種思想政治教育方案。在教育工作中,應該將學生放于平等的位置,在了解大學生自身狀況如人格、性格等基礎上,運用通俗易懂的例子、語言與大學生雙向交流,提升感染力與說服力,令思想政治教育達到目的。
(五)健全校園人文環境建設。比如教室的一幅圖、一段名人簡介、名言警句等等,這些不僅能陶冶大學生的道德情操,提升大學生的文化素養,還能增進大學生對社會、歷史、國情各方面的認知,有利于培養健全的人格和完善思想政治理念。
三、總結
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對社會穩定、經濟建設都有非凡的意義,而且能振興中華民族,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對于時代的變化,需要制定適應國情環境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作者簡介:
高一寧(1990-),女,山東省德州市人,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