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市場環境下,要從技術層面上進行創新,進一步提高棉花的產量,使其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消費群體日益增長的需求。不斷反思種植環節中存在的技術問題,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找出推動棉花生產的關鍵環節所在。文章簡要介紹了博興縣棉花種植發展現狀,分析了棉花種植技術的發展趨勢,并提出了促進博興縣棉花生產力提高的措施建議。
關鍵詞:棉花;種植技術;發展趨勢;博興縣
李志華. 山東棉花種植技術現狀及技術發展趨勢[J]. 農業工程技術,2017,37(14):78.
處在環渤海經濟圈、黃河三角洲腹地的博興縣,南鄰淄博市的桓臺縣和臨淄區,地處魯北平原,黃河下游南岸,北接濱州市的濱城區,西與淄博市的高青縣接壤,東與東營市的廣饒縣毗鄰。博興縣四季分明,屬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氣候宜人,年平均降水量601 mm,無霜期180天,位于東經118°04'-118°22'、北緯36°58'-37°27'之間,光照充足,水源豐盈,年平均氣溫12.5℃,全年日照時數2595 h,可滿足農作物光照和熱量需要[1]。
一、博興縣棉花種植現狀
1、受市場因素影響,棉花種植面積減小
2000年以后,博興縣棉花種植面積在20萬畝以上,到2011年穩定在27萬左右,2004年27.8萬達到最高種植面積,之后一直降低,到2014年為18.3萬。棉花市場波動性較大,作為全國較大的棉花種植與生產省,全國棉花市場的消費行情將對省內棉花栽培種植產生直接影響,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人民幣的貶值與物價水平的整體上漲,不穩定的棉花出口價格、市場對棉花的需求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棉花所蘊含的經濟附加值,削弱了農民創新棉花栽培技術的欲望,棉農的生產積極性,全縣對外棉花出口量減少。
2、專業技術應用增加,單產基本穩定
市場經濟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引導了行業變化,小清河以北沿黃鄉鎮為全縣棉花種植集中地,喬莊鎮6.6萬畝,純化鎮5.7萬畝,是全縣棉花種植總面積的67%。在科技型農業的發展過程中,靠天吃飯的現狀正逐漸被技術改造生產所取代,該地鹽堿化危害較嚴重。此外,長期專門從事棉花栽培的人員數量較低,無法滿足生產需要與市場要求。新技術的應用則改變了傳統的生產方式,常年單產皮棉80 kg/畝,但受旱災、冰雹、澇災等氣象災害頻發影響,產量略有波動。傳統的種植方式不斷發生改變,高校在這類專業人才的培養方面有了顯著提升,隨著更多專業技術型人才參與到日常生產過程,棉花栽培工作的技術含量不斷提高,大量涉及棉花栽培技術培訓的高素質知識型人才使得棉花栽培工作獲得重大進步。
3、資金、政策扶持混亂
科技農業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和技術支持。當前情況下,農戶大多小面積種植,人均種植面積3萬畝左右,戶均9畝以下。地方政府對棉花企業及私人棉農的重視程度不夠,較少將資金投入栽培和種植環節,機械化水平低,人工投入大,棉花種植者很難通過單純的棉花種植來獲得穩定的資金收益,導致博興縣始終處于資金缺乏狀態,無法擴大生產范圍,縣內棉花種植熱情不斷下滑,甚至導致了棉花種植面積的減少[2]。
二、棉花種植技術發展的趨勢及建議
1、選取優良品種
2009年開始實行的良種推廣補貼政策,差價供種折扣補貼的方式未能延續,政策補貼效果微弱。適宜的溫度、土壤與氣候條件能提高棉花的產量,保證棉花的產出質量,在實際種植過程中,全縣棉花品種多、亂。由于棉花對種植環境、光照及溫度條件有著較高的要求,且容易發生病蟲害等現象,對農民的種植活動與經濟收入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因此,必須在栽培前選擇優良的棉花品種,選擇比較優質的品種進行培育,進而從根源上提高棉花的抗病能力,使其對多數病蟲害產生免疫力。為優化棉花的纖維品質,在棉花栽培技術的培養和提升過程中,對優質的品種進行二次培育,保證棉花綜合質量的提升。
2、創新地膜栽培技術
博興縣因其氣候條件限制,導致種植成本存在較大差異,種植難度也有加大。在棉花苗的培育過程中,為提高棉花產業的經濟效益,一定程度上克服幼苗成活率過低的問題,廣泛應用了地膜技術,地膜栽培技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節約棉花種植的成本,提高其成活率與種植品質。繼續推進棉花高產創建活動,輻射帶動全縣棉花生產的整體發展,增加投入,建設高標準棉田,改造中低產田,增強抵御各種自然災害的能力,實現棉花穩產、高產。
3、推廣無土栽培
直觀體現和反映棉花種植水平,同時也是技術創新縮影的棉花無土化栽培技術,對人員的專業能力及操作水平都提出了較高層次的要求。以提高棉花的整體產量與質量為目標,在專業技術人才指導下開展無土栽培,不斷改良無土栽培中所使用的營養液成分,進一步提高棉花種植的水平,不斷深化對無土栽培技術的研究,培養一批專業知識扎實、實踐經驗豐富的農業技術型人才,嚴謹規避栽培環節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逐漸提高高質量棉花的產量。進一步健全棉花生產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完善鄉鎮、村級技術體系建設,開展簡化栽培等技術培訓,培育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棉花新型經營主體。
新形勢下棉花栽培技術創新發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棉花作物的產量,創新棉花栽培技術,帶動農業的技術化發展,提高棉花產量與質量,促進棉花產業的產業升級,使其在數量和質量上都處于市場領先地位。在棉花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不斷改革自身管理機制,加快相關生產加工及貿易銷售等產業技術理念改革,不斷優化企業內部管理及種植技術,提高行業競爭力[3]。
參考文獻
[1] 王繼霞. 擴展家庭農場會計科目核算內容的探索[J]. 中國農業會計,2000(02).
[2] 黎東升,曾令香,查金祥. 我國家庭農場發展的現狀與對策[J]. 福建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03).
[3] 高玉霞,黃紅星. 利用統計加強農業生產隊管理[J]. 統計與咨詢,2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