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小璐
摘要:隨著傳媒類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大,高職院校傳媒類實驗室如何創建自己的特色引發高校越來越多的思索。將企業培訓引入教學,將課堂教學實訓放在企業,是傳媒類實驗實訓教學發展的一個必要手段。
關鍵詞:高職院校;傳媒類實訓室;創新發展
隨著校園信息化進程的日益深入,校園網絡及信息應用系統更加普及和多樣,成為涉及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等多種技術的復雜的系統工程,以信息資源為核心,硬件系統為物質基礎,通過網絡軟件系統實現教學、科研、管理和信息交流的功能。機房作為承載教學的重要實體,同時由于學校機房管理人員能力較為薄弱,使得學校機房管理存在諸多問題,為保障校園網絡及信息應用系統的可靠運行,需加強學校機房管理。
傳媒類專業的設置與招生也逐漸增多,據統計,全國包含傳媒教育的院校已接近800家,高職院校傳媒類的學生面臨著更加嚴峻的考驗。一般而言,本科院校更傾向于理論研究,而大多數觀點也認為高職院校應當更側重動手能力和實際應用的培養。但事實證明,高職院校傳媒類學生不光需要具備過硬的實踐能力,同樣需要理論作為支撐的后盾。那么,如何突出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利用“校企合作”“現代學徒制”的辦學模式,培養動手能力強且專業知識過硬的專業人員,已經成為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所以實驗室教學不僅僅是課堂理論教學的延伸,更應提升到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高度來認識。
一、高職院校傳媒類實驗室現狀分析
從辦學理念看來,幾乎大多數的高職院校都以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為主要目標。實際操作的能力在教學中是受到極大重視的。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實訓器材的狀況直接影響著實訓的成果。而傳媒類的實訓器材設備種類多且貴,所以對于設備的要求一般都停留在中上或者中等水平,能保證教學,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鍛煉的實訓環境。
筆者所在高校的傳媒類的實驗實訓室被分為4個專業,包括演播大廳,非線性編輯實訓室,環藝設計實訓室,模型實訓室,動畫實訓室,拷貝實訓室,廣告設計實訓室,攝像實訓室,電視節目制作中心,攝影棚等。隨著招生人數的增加導致的排課等諸多具體的問題和組織各類專業認證考試,實驗室的安排日益緊張,每個實訓室幾乎都“身兼數職”。
資金的缺乏與實驗教學體系的不完善也是目前高職院校傳媒類實訓室的普遍問題。傳媒類專業不同于傳統專業,在最初進行專業建設的時候要求投入資金多,運行成本高,而且設備更新也快。在傳媒行業中尤其是廣播電視行業中所用的攝、錄、編、播等設備均價格不菲,動輒幾十,數百萬。而且昂貴的攝影攝像器材,每次實訓課結束后都得仔細檢查精密器材,管理上難度也較大。
二、高職院校傳媒類實驗室的創新發展
從現狀看出,高職院校的傳媒類實驗室要走出一條創新發展的道路,不能光著眼于在校內開展。而通過已經開展過的校企合作,我們可以摸索出一條傳媒類實驗室的創新發展道路,對此,筆者有如下淺見:
(1)首先明確校企合作在傳媒類專業實踐中的重要地位,我們的辦學目的最終是要將學生送上工作崗位,那么在學校的實訓課程如能有效的和企業對接起來,使學生能夠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進行實踐,對學生來說無疑是極佳的鍛煉,這樣也能使畢業生能夠順應社會發展需求,受到用人單位接受和歡迎。
(2)通過校企合作達到雙贏。
①現在愈來愈多的相關企業愿意同學校合作,而學校也樂意將自己的學生送入企業進行鍛煉。方式之一,便是同企業共建校內實訓基地。教學上有了企業的加入,學生們在實踐中就更能體會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真實的案例實訓讓學生更有緊迫感,更有積極性和主動性,在以后的學習中也會變得更加上進求知。
②“校企合作”“現代學徒制”不光僅依靠校方和企業共建校內實訓基地,同企業共同建設校外實訓基地也是一種可取的方式。通過企業的實訓基地,對校方來說可以節省一部分昂貴器材的開銷。
③讓學生參與機房管理。機房的有些管理工作相當瑣碎,而且有很大的重復性,管理教師在這方面要付出相當多的精力。在長期管理過程中分身乏術,這時機房的管理與維護質量就會受到影響。如果中途管理教師有事外出,則管理更會陷于無序狀態。因此可以考慮采取讓學生參與管理、教師指導管理的模式。管理教師的主要工作變為組織、管理和輔導幾個學生管理小組,機房的各項管理工作由幾個學生管理小組直接負責。采用這種模式管理機房,學生在機房管理實踐中,進一步加強加深所學的專業知識、技能,培養出一批計算機技術領先的學生。當學生具備一定的管理能力后,管理教師就可以從中解放出來,減少了人力和物力的開銷。
三、結語
長久以來,筆者所在學校的傳媒實驗室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實驗教學特色,在創新教學上走出了一條新路子。上文中提到的合作方式,在教學中都已經進行了實踐,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時,我院還同本市的多家相關傳媒企業和機構保持了良好的合作關系,還為企業的人才輸送建立特定的專門人才培養方案。這些方法都是在和企業互助合作中逐漸摸索出來,也為傳媒類實驗室的創新發展做出了良好的開端和示范效果。
綜上所述,校企合作的兩種形式給學生以多樣的,全新的實訓鍛煉機會,為學生就業提供了更好的鍛煉平臺。雖然已經取得一些成果,但仍面臨諸多挑戰和改變,建設高水平傳媒類實驗室依然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馮菊香.地方高校傳媒實驗室建設初探一以玉林師范學院傳媒實驗室為例[J].科技創新導報,2009(34):129.
[2]黃武秋.淺談高校計算機機房管理[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7(15).
[3]尹敬齊,劉曉東.高職影視廣告專業校企合作的探索與實踐[J].讀寫算,2010(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