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玉泉
摘要:隨著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輪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深入應用,"智慧農業園區"已成為現代農業園區為發展必然趨勢,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今后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農業園區 智慧農業 “互聯網+” 信息技術
在新常態下,“智慧農業”是現代農業建設的強力加速器,將農業物聯網與云計算、農業遙感、智能灌溉、農產品質量溯源、農業電子商務、溯源技術、數據倉庫和供應鏈管理等先進的技術、理念融入到農業科技園區的生產管理實踐中去,使信息技術成為推動農業科技園區產業發展的生產力組成要素,進一步促進園區經濟發展。
1智慧農業園區的概念
智慧農業園區是以信息技術改造傳統農業為主要目標,以農業信息技術應用為核心,大力推進物聯網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全面推進“互聯網+”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融合發展,培育農業發展新動能新業態,以物聯網、信息新技術提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等環節的智能化水平,提高農業園區信息化水平,促進農業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示范引領現代智慧農業發展。
2智慧農業園區建設的必然性
2016農業部相繼出臺了《“十三五”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規劃》、《“互聯網+”現代農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的一號文件,這些政策文件為“互聯網+”現代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與制度保障,智慧農業迎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2.1符合國家“互聯網+”平臺創新建設的政策
國家提出的“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電商平臺行動計劃指出,按照“整合、集成、共享、提升”的基本思路,通過強化政策扶持,完善支撐體系,優化社會資源配置,壯大經營主體,在全國范圍內基本建成信息暢通、功能完善、服務協同、資源共享、供需對接便捷、具有較大覆蓋面和較強社會影響力的公共服務平臺網絡,實現網絡經濟與實體經濟、傳統產業與互聯網產業的深度融合互動發展,全面提升我市信息化服務水平,增強公共服務能力,建立健全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機制新模式,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和平臺。
2.2助力園區品牌化建設
通過開展農業電子商務、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平臺監管、公共信息服務、成果展示、新技術應用,加強園區創新、服務和管理能力,為園區鑄就一套超強的軟實力,在更加廣闊的范圍內提高園區的知名度。
2.3推進園區以智慧化帶動產業
建設智慧園區,采集、整合園區企業公共基礎設施和服務需求,有效整合優勢資源,引導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向園區集聚,不斷強化服務措施,增強園區創業服務能力,以現代農業園區服務能力建設為載體帶動優勢特色產業的發展。
2.4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需要
通過“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實現了“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格局,讓服務企業能夠在利用公共資源所構建的平臺上開展服務活動,提升農業現代化發展動力、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加快一二三產業的融合,促進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同步發展。
3智慧農業園區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互聯網+”現代農業的全面推進,以農業信息技術應用為核心,突出物聯網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融合發展的技術已越來越多應用到現代農業園區的開發建設中。但還突出存在下面三方面的問題:
3.1概念引導大于實際應用落地
從目前智慧農業園區的建設來看,部分園區試點效果良好,但多數都是政府示范項目,智慧化更多地表現為信息化的簡單深化與加強,在創新農業物聯網商業模式,實現農業企業、物聯網企業、廣大農戶多方共贏方面仍需努力,真正突出智慧農業定位和功能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3.2“信息化孤島”問題還有待解決
近年來,我國農業園區發展較快,但存在信息化和標準化程度不高、數據質量不高、完整性低、開發利用不足、共享開放不夠等問題,數據共享方面存在較大瓶頸。
3.3綜合性智能化管理水平還需提高
園區與入駐企業的智慧化需求、信息化需求是強烈的,公共信息服務,產品展示等普通功能已經很成熟,但應智慧化用的深度、應用的適應性、應用的彈性、應用的商業模式當前不能很好地貼合園區的業務需求。如物聯網技術應用、農業電子商務、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平臺監管等比較實用的功能的成熟程度離恰當滿足園區與入駐企業需求仍有距離,需要對平臺型業務有更好的理解與定制。
4智慧農業園區建設對策
隨著農業園區數量不斷增多和規模的不斷擴大,必須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手段,使園區管理更加智慧化、現代化,促進園區更好地發展,提高園區的管理效率、經濟效益及核心競爭力。
4.1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網絡在園區全覆蓋
隨著信息化應用進一步加深,網絡在園區開發中尤顯重要。企業在進駐園區時越來越重視園區的網絡覆蓋程度,隨時隨地、無所不在的網絡是園區發展的必然趨勢。
4.2打造集約化平臺,實現園區資源數據化
基于云平臺的大平臺集約效果、數據的集中共享,促進信息應用的智慧化和深度化,著重做好智慧園可視化管理、園區內企業農業物聯網建設、園區內企業農業電子商務、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平臺、農業公共信息服務、應用信息新技術、特色現代農業成果展示平臺建設。
4.3注重科技與創新,人才培育
智慧農業園區應該是知識密集技術密集的經濟實體,其宗旨在于高新技術的創新、示范、轉化和擴散,是先進農業技術的聚集地和開發源,是科技成果的擴散源和轉化器,故要創造條件和機會吸引專業人才走進農業園區。人才的儲備可以依托一定的高校,將高校的產、學、研與發展現代農業園區的人才儲備結合起來。
4.4探索運營社會化,實現效益統籌
如今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化,參與信息化運營的主體和運營模式也越來越趨向多樣化。光靠園區管理機構或是某一類提供商將很難完成整體運營,而且將耗費太多人力物力。因此,需要與各類提供商進行合作展開共同運營。提供商可以包括設備提供商、內容提供商、服務提供商、平臺提供商等一系列服務外包機構。
5結束語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信息化應用水平的提高,傳統的粗放型農業生產已經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的轉變是農業發展轉型的大趨勢?,F代農業園區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領頭軍,發展現代農業建設數字化智慧園區產業調整的必然選擇,也是農業發展的必然結果。
參考文獻:
[1]劉鴻雁.建設智慧園區助推傳統園區升級[J].經濟研究導刊,2016.
[2]張涵.“互聯網+”升溫智慧城市建設[J].中國國情國力,2015.
[3]余冬蘋,林濤,梁崢.園區信息化發展趨勢探討[J].廣東通信技術,2011.
[4]孫韓林,范九倫,劉建華,劉國營,張高紀.智慧園區建設探討[J].現代電子技術,2013.
[5]張凱書,張怡,嚴杰.智慧園區信息化建設解決方案[J].信息通信,2012.
[6]福建省農業廳關于印發2017年現代農業智慧園建設方案的通知.
http://www.fjagri.gov.cn:81/xxgk/zfxxgkzl/zfxxgkml/nyyw/scxx/201705/t20170518_712583.htm.
[7]農業行業觀察.http://gb.cri.cn/44571/2014/02/27/7351s4441219.htm.
[8]新疆昌吉國家農業智慧園區建設取得重大突破.http://www.nyguancha.com/bencandy.php?fid=79&id=4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