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中橋

(廈門大學經濟學院)
【摘要】學術界對政府財政支出和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的研究變一直不間斷。大多數結果均表明財政支出確實對經濟增長有正效應,然而不少實際情況顯示,在經濟產出增長期間,財政支出一直處于削減狀態。更有學者的研究表示,政府財政支出對經濟增長并沒有影響。因此財政支出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仍然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本文選取了我國1984-2013年間的相關經濟數據,基于回歸理論和時間序列模型,對我國GDP和財政支出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結果表明:財政支出對GDP具有正效應,但不同財政支出項目對GDP的影響不盡相同。
【關鍵詞】財政支出 GDP 時間序列 回歸分析 支出結構一、國內外文獻綜述
長期以來,國內外眾多學者雖然對兩者關系都作出一定研究并得出一些理論,但至今沒有形成一致的定論。
第一,政府消費抑制了經濟增長。?Aschauer(1989)選取美國在1949-1985年間核心基礎設施建設與產出的數據,對兩者關系進行研究分析,得出的結論是:政府消費支出占GDP的比例的增加則會明顯抑制產量的增長,生產率的提升能顯著提升公共資本投資占私人資本的比率。第二,政府消費促進了經濟增長。?Barro(1991)對98個國家在1960-1985年間的政府消費支出與人均GDP的關系進行了研究,表明公共教育和國防支出都可以增加投資者的資本邊際產品收入。龔六堂、鄒恒甫(2001) )采用動態隨機模型,結論是:不同性質的支出對經濟的影響不同;政府資本性支出的增長對經濟增長并沒有顯著的影響,但是政府經常性支出可以促進經濟增長。
二、經濟計量分析
財政支出項目主要分為:一般公共服務支出(GPE),文教、科學和衛生支出(CTE),國防支出(GND)。我們對原始數據差分后進行ADF檢驗再進行回歸分析。一階差分后,LNGDP,LNGPE,LNGND和LNCTE時間序列均為平穩時間序列。
由結果可知,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對GDP主要為負相關關系,一般公共服務支出的增加會導致GDP的微弱減少。同時一般公共服務支出也對GDP有滯后期影響。文教、科學和衛生支出(CTE)和國防支出(GND)對GDP都有著正效應,這和經濟學理論一致。在內生增長理論中,知識是經濟生產中一種重要的投入,知識作為一種資本,能夠使資本收益不變,從而使技術進步內生,保持經濟持續不斷增長。
三、結論和建議
(一)實證分析結論
經過以上的理論分析,我們對財政支出得出以下結論:
(1)我國財政支出總量對GDP增長有正效應。理論上說政府財政支出保證對社會公共事業的貢獻巨大,特別是對外部性巨大的社會公共事業的支出,對GDP有正效應。
(2)財政支出對GDP的增長的影響具有滯后性。根據宏觀經濟理論知識,市場對某些變化并不能迅速產生反應,而是經過一定時間后才會對市場產生影響。財政支出對GDP的增長的影響同樣表現出滯后效應。
(3)財政支出結構對經濟增長有重要影響。財政支出總額由各類不同財政支出項目組成,雖然我國財政支出總額對GDP有著正效應,但是不同種類的財政支出對GDP的影響是不同的,有些具有正效應,;有些具有負效應,。
(二)政策建議
由上面的實證分析結論,我們給出以下政策建議:
(1)加大政府財政支出。我國財政支出在短期內對GDP具有正效應,符合理論預期。
(2)財政支出應考慮滯后效應。若某一年財政支出增加過大,會在兩年后滯后期后對經濟增長產生很大副作用,因此在對當期財政支出做出預算的時候需要考慮滯后效應,以免對未來的市場和經濟造成負面影響。
(3)構建一個合理健康的財政支出結構,提高具有正效應類型的財政支出,減少具有負效應類型的財政支出。
(4)加強對教育事業的財政支出。我國教育事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教育經費占GDP比例仍然低于發達國家。其次,文化作為一種軟實力,在經濟舞臺上的作用已經愈發重要。
參考文獻:
[1]熊鳳平.人均GDP對財政支出的影響模型及分析[J].北方經濟,2007.
[2]龔六堂,鄒恒甫.政府公共開支的增長和波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J]. 經濟學動態,2001,(09).
[3]D. Aschauer.Is Government Spending Productive.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