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1世紀的素質教育是現代化、信息化、綜合化的教育,不僅重視對學生專業技能的教學任務,更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其中高校計算機教學不僅是現代化新興學科之一,更是輔助其他學科進行學習的有效“利器”。因此,如何完善計算機教學質量便成為現代化高校素質教育重點研究的課題之一。文章以翻轉課堂教學法為切入點,對計算機教學工作進行探究,希望能為計算機教學質量完善與提高盡綿薄之力。
關鍵詞:翻轉課堂;計算機教學;素質教育
作者簡介:馮欣量(1978— ),男,吉林長春,本科;研究方向:高校電教管理。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我國素質教育與計算機互聯網相融合已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如何對計算機課堂教學本身進行完善便成了高校教育工作的重點任務。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翻轉課堂教學法備受廣大師生的歡迎和喜愛,其不僅能夠轉變傳統教師為課堂主體的教學地位,更加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可能性,讓學生在更廣闊的空間進行主動學習,提高學習質量。
1 翻轉課堂教學法在高校計算機教學中應用的優勢
1.1 加強了“師生”與“生生”的互動
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翻轉課堂教學法最大的優勢在于加強了“師生”與“生生”之間的課堂互動,讓學生能夠充分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并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和發展自己。在計算機教學中,學生可以實現一對一的互動或一對多的互動,無論哪種互動形式都能讓學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并增強計算機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1]。
1.2 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實現教學有效性的全面提升
由于每個學生受家庭、成長環境和性別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對計算機知識的學習興趣亦會產生差異性。傳統計算機教學模式過于注重運用統一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從而導致計算機教學的有效性不高,而翻轉課堂教學法的應用便很好地轉變了這一問題,能夠對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分析,將學生的愛好和能力以分組分層的方式進行解決,優化了傳統計算機教學模式的單一性,讓學生能夠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學習,促進學生計算機學習質量的不斷提高。
1.3 促進學困生高效接受課堂教學
在傳統的計算機教學中,教師往往以計算機管理系統中的控制程序對其他學生的電腦界面進行控制,這種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對不明確的知識點無法進行查缺補漏,長期如此,對于那些計算機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便容易產生厭學情緒。而翻轉課堂教學法便有效地完善了這一問題,能夠讓學困生最大限度地實現學習的自主性,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可以對視頻中所講述的內容進行無限次的播放,直到學會為止,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最高效率地提升學習成績。
2 翻轉課堂教學法在高校計算機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2.1 轉變師生之間的角色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占據了課堂的主體地位,不僅以“填鴨式”的教學法對計算機知識進行機械的講解,更限制了學生的課堂參與性。學生長期在此教學模式下進行學習,不僅容易喪失學習興趣,更容易導致學生計算機知識的核心應用能力降低,使計算機知識本身的實際作用得不到良好的發揮。而翻轉課堂能夠有效地轉變教師和學生的角色,讓學生成為計算機課堂教學的主體,并讓學生更加充分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教師則恰恰成了計算機課堂的推動者,全程輔助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和探究,讓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的環境中實現更好的計算機教育。由于計算機這門學科的知識應用性較強,為了能夠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更加得心應手,教師便需要充分做好備課,將學生在學習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系統的整合,并利用網絡進行課程建設,從而讓學生根據教師所構建的網絡資源進行對比學習,實現自主學習效率最大化[2]。
2.2 整合教學資源,優化資源配置
計算機知識具有復雜性和綜合性的特點,在實際計算機教學中,若想讓教師更好地安排計算機教學內容并全面提升計算機教學的有效性,便需要加強對計算機教學資源的整合,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對計算機教學資源進行合理配置,使得計算機專業基礎知識在系統化的教學模式中實現綜合運用。在計算機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工作中,既可以運用傳統的資源優化方案,又可以運用翻轉課堂教學法對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并開發制作出計算機課堂所需要的課程內容,進而方便學生更好地進行自主學習。值得強調的是,在對高校計算機翻轉課堂教學內容進行設計時,一定要保證視頻導入的規范性與合理性,視頻教學作為計算機翻轉課堂教學中的核心內容,只有保障該視頻制作環節的質量,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在對視頻進行制作時要盡可能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規范、合理地對視頻進行壓縮,最優化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并縮短教學時間。
2.3 重視教學過程,著重發展教學環節
2.3.1 翻轉課堂教學法在課前環節的應用
課前環節中翻轉課堂教學法的應用,旨在讓學生進行自學,課前自學在高校計算機教學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學生不僅能夠通過自學找到不清楚的知識點,更能通過課前自學對相應模塊的學習框架產生深入的了解,從而在正式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習效率,順利地跟進教學進度。在計算機翻轉課堂教學的自學階段,學生主要需要掌握兩個部分,即課前導讀和內容實踐,其中課堂導讀主要引導學生從哪里作為突破口進行學習,讓學生在明確所要學習的內容基礎上進行深入探究和實踐,并借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促進學生在對自身計算機專業知識查缺補漏的過程中實現知識結構的全面優化[3]。
2.3.2 翻轉課堂教學法在課上環節的應用
翻轉課堂教學法具有互動性的特點,在傳統高校計算機的課堂教學中,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較少,在大班課堂中又難以有效對自身的問題進行及時問答,長期如此,學生所不了解的知識點便會形成“積壓”,從而影響學生計算機知識的學習成績。為此,在計算機翻轉課堂中,教師要善于運用情境教學、會話教學和互動教學等多種形式對計算機知識內容進行設計,讓學生能夠充分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地參與到課堂討論和互動中去,從而在火熱的課堂教學環境中提高學習效率,實現知識點學習的敏捷化和系統化[4]。
2.3.3 翻轉課堂教學法在課后環節的應用
計算機課翻轉課堂的課后環節是對課堂教學知識的一個鞏固階段,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有責任亦有義務對學生進行課后的指導和監督。運用翻轉課堂教學法對學生課后的內容進行有效的指導,能讓學生在科學的引導下對相應知識點進行查缺補漏,并能夠根據自身的薄弱之處進行針對性的彌補,讓學習效率大幅提高。此外,教師要與學生在課后環節構建緊密的溝通,并適當地運用一些小測驗對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二次檢測,對學生重復出現錯誤的知識點要進行著重記錄,從而為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創設出科學的學習框架,讓學生根據教師給出的框架和學習意見更好地推進計算機翻轉課堂繼續教學[5]。
3 結語
翻轉課堂教學法是以計算機互聯網為依托,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一種顛覆。在高校計算機教學中,為了能夠更好地將翻轉課堂教學法融入課堂教學中,高校還應繼續對翻轉課堂教學法進行深化研究,挖掘出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并融入計算機課堂教學中去。此外,計算機教師本身亦應不斷總結教學經驗,積極并全面地將高校計算機教學工作落實到實處。
[參考文獻]
[1]晏燕,王惠琴.高校信息類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蘭州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1):111-116.
[2]徐正梅,楊穎,曹紅兵,等.翻轉課堂理念下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設計[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140-143.
[3]王麗穎,王喆.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踐研究—以“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為例[J].黑龍江科學,2016(19):112-113.
[4]張帥.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職教改中的實驗研究—以湖北某校計算機基礎公共課為例[J].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4(6):28-32.
[5]蘇益杰.“翻轉課堂”模式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6(20):251-252.
Abstract: The quality education in twenty-first century is modern, information,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It is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of students teaching task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mong them, university computer teaching is not only one of the more modern emerging disciplines, but also an effective “weapon” to assist other disciplines to study. Therefore,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mputer teaching has become one of the key research projects of quality education in moder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flip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 as the point of entry, to explore the computer teaching work, hoping to contribute to perfect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mputer teaching.
Key words: flipped classroom; computer teaching; quality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