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妮娜



摘要:隨著大眾對審美水平不斷提升的需求逐漸增加,在教育階段著手提升音樂美學修養這一議題已經刻不容緩。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音樂教學在高校中的重要性日益顯著,逐漸成為高校素質教學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既能夠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又能夠推動學生精神文明理念的健康發展。視唱練耳這一音樂入門基礎學科受到的重視程度也不斷提升,這種重視不僅體現在技能的訓練方面,視唱練耳的美學屬性同樣引起了學界的廣泛重視,為此本文就視唱練耳的審美底蘊展開了具體研究,希望這一研究能夠為視唱練耳這一音樂入門基礎學科教學效果的提升帶來一定啟發。
關鍵詞:美學修養 視唱練耳 審美底蘊 音色美
中圖分類號:J6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11-0138-03
對于音樂相關的創作、表演、欣賞等藝術實踐來說,視唱練耳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效用,但在筆者的實際調查中發現,枯燥、乏味的特征往往會影響學生對視唱練耳的印象,這種印象很多時候甚至會導致視唱練耳受到偏見,而為了轉變這類學習者對視唱練耳的固有印象,本文就視唱練耳的審美底蘊展開具體研究。
一、高校音樂教學的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結合日益緊密,西方文化對我國高校學生的思想觀念形成了很大的影響,高校音樂教學中忽視了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反而向西方文化的形式發展,民族音樂文化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地位受到了嚴重的沖擊。我國高校的音樂教育工作者應該深刻地認識到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作用,積極地將民族音樂文化融入到音樂教學當中,對于學生民族意識和愛國精神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改革與完善,音樂學科在高校教學結構中的地位逐漸提升。但是,從現階段我國高校音樂教學的發展現狀來看,音樂教學的內容、標準、形式與發達國家之間還存在著明顯的差距,沒有充分發揮出音樂教學在學生成長教育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從學校、教師、學生三個方面進行音樂教學開展情況的調查,了解學校、教師、學生對音樂課程的看法,具體的數據結果如表1、表2、表3所示:
綜上分析可知,我國很多高校都沒有認識到音樂教育的重要作用,所以音樂教學課程的開展情況也不是很好。從教師的角度來看,57%的教師認為音樂教育不重要,一般學校的音樂課都會被其他“主要”學科的教師占領。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大部分教師都是非常喜歡音樂的,他們的生活、學習都需要與音樂的結合,能夠幫助他們緩解巨大的學習壓力,對于現代學生身心健康的穩定發展有很大的幫助[1]。
二、基于提升音樂美學修養的音樂課程的教學研究
本文探討通過視唱練耳來提升美學修養。所謂視唱練耳指的是通過視唱練習和聽音訓練進行的音樂入門教學,這一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音樂聽覺能力、讀譜能力、樂譜視唱能力以及音準與節奏的把握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培養稱得上是“萬丈高樓平地起”的音樂教學基礎。對于視唱練耳來說,聽覺、視覺、運動覺是這一教學中必須調動的學生感官,所以說這一教學本身更靠近理性認識基礎,不過從抽象邏輯思維的角度考慮,視唱練耳則具備著不俗的審美底蘊[2]。
(一)視唱練耳的審美底蘊分析
在簡單了解視唱練耳的概念后,我們就需要進行對視唱練耳審美底蘊的具體分析,這一分析主要圍繞聽音與視唱兩方面展開。
(二)聽音的審美底蘊分析
在聽音的審美底蘊分析中,各類中外樂器的使用、模唱等活動的開展都較好體現了視唱練耳的審美底蘊,表4對視唱練耳中聽音所展現的審美底蘊進行了直觀展示,而結合表4我們就能夠較為直觀地認識到視唱練耳所展現音樂美感的初級和單調,也能夠認識到這種初級、單調音樂美感對于學生音樂審美情感培養的重要性[3]。
對于聽音的審美底蘊來說,旋律與節奏也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表5對旋律與節奏的審美底蘊展現進行了直觀展示,結合該表我們就能夠更為深入了解聽音的審美底蘊。
(三)視唱的審美底蘊分析
了解聽音的審美底蘊后,我們還有必要了解視唱的審美底蘊,而對于視唱來說,人聲的音色美、曲調的旋律美都屬于其審美底蘊的具體體現,而這些筆者將其概括為樂感與人聲演唱的動態性兩方面,表6對這兩方面視唱審美底蘊構成進行了直觀展示,而結合表6我們就能夠更為深入了解視唱練耳的審美底蘊[4]。
三、視唱練耳音樂入門教學存在的不足
了解視唱練耳的審美底蘊后,我們還需要結合這一點來了解視唱練耳音樂入門教學存在的不足并進行深入分析,而這一分析將圍繞純技術訓練的過于注重、教學方法的陳舊兩方面展開。
(一)純技術訓練的過于注重
對于純技術訓練的過于注重這一不足來說,主要是由于我國當下大多數視唱練耳音樂入門教學只能夠結合較為表層的聽覺快感來展開,這就使得視唱練耳本身的審美底蘊與相關審美資源被忽視,過于注重教材的邏輯性和系統性、單純考慮技術難點進行教材編寫都屬于這一純技術訓練的過于注重的具體表現,而這些就使得視唱練耳訓練難以實現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的協同,情感體驗層次的審美因素自然難以傳達給學生[5]。
(二)教學方法的陳舊
除了純技術訓練的過于注重外,教學方法的陳舊同樣屬于視唱練耳音樂入門教學存在不足的具體表現,表7對教學方法的陳舊這一不足進行了具體展示,而結合該表我們就能夠較為直觀了解這一不足。
四、結語
在本文就視唱練耳的審美底蘊展開的研究中,筆者詳細論述了視唱練耳的概念、視唱練耳的審美底蘊分析、視唱練耳音樂入門教學存在的不足等內容,而由此我們就能夠較為深入了解視唱練耳的審美底蘊。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科學技術發展帶來的視唱練耳相關的教學軟件開發、音色采樣技術的運用在有意無意間結合了視唱練耳的審美底蘊,如果能夠將這些與視唱練耳教學的改革進行較好結合,就能夠保證這一教學的有效性實現大幅度提升。
參考文獻:
[1]楊曉華.高中音樂課堂學生音樂美學素養的培養[J].中學教學參考, 2012,(18):103-104.
[2]陳秀清.談如何在高中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J].讀寫算:教育導刊,2013,(18):58.
[3]李欣蔓.高師音樂美學課程的定位與教學探析[J].大眾文藝:學術版, 2013,(24):221-222.
[4]張俊梅.淺談如何提高音樂師范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以音樂史和音樂美學的融合教學為例[J].兒童音樂,2014,(07):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