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欣

(廣西壯族自治區統計局 廣西 南寧 530002)
【摘要】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糧食是基礎的基礎,穩定糧食生產,提高糧食生產能力,是關系到社會民生的頭等大事。本文對近十年來廣西糧食生產現狀進行研究,分析糧食生產發展趨勢和存在的問題,提出穩定糧食生產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糧食 生產 收益 對策建議
一、廣西糧食生產現狀
近年來,廣西各地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區位等優勢,大力發展特色優勢農作物生產,積極開展糧食作物高產創建活動,實施“千萬畝超級稻示范推廣行動計劃”等示范工程,始終把穩定糧食生產作為重中之重,全區糧食產量穩步上升。
2006年廣西糧食播種面積3133.2千公頃,為十年來最高水平,雖2011年、2013年廣西糧食播種面積有所增長,但仍然沒有恢復到2006年水平,2016年全區糧食播種面積3023.6千公頃,比2006年減少109.6千公頃。糧食總產量2006年-2009年間波動較大,2010年-2014年實現糧食總產量“四連增”后逐年下降,但總體呈上漲趨勢,2016年糧食總產量1521.30萬噸,比2006年增加93.70萬噸。從總體上看,十年間廣西糧食播種面積逐漸減少,但單產得到較大提高,糧食總產量實現低速增長。
二、廣西糧食生產存在的問題
(1)農資價格上漲,擠壓收益空間。近年來受經濟下行、農資和農業生產用工成本上漲快,種糧成本節節攀升等因素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沖銷了惠農政策給農民帶來的實惠,壓縮了種糧收益空間,對糧食生產形成較大壓力。
(2)勞動力缺少,新技術推廣困難。糧食生產收益偏低,外出務工收入遠大于種糧收益,大量農村青壯年進城務工,糧食生產出現了結構性、季節性勞動力緊缺。再加上農村土地分散經營,粗放型糧食生產模式仍占較大比重,農業新技術推廣存在一定難度,制約種糧收益進一步提高。同時由于棄糧而改種其他作物的田塊增加,撩荒和改種造成糧食種植面積減少,導致糧食產量下降趨勢難以逆轉,穩產、增產難度加大。
(3)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抗災保豐收壓力大。雖然廣西農業基礎設施逐年改善,但仍舊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的生產要求,表現在水利設施不健全、田間道路失修、電網改造滯后等諸多方面。受此影響,糧食生產抗災害能力較差,受干旱、強風、強降雨等惡劣天氣影響明顯,特別是近年來異常氣候增多,抗災保豐收壓力大。
三、穩定糧食生產對策建議
(1)穩定農資價格,確保農民收益。目前,廣西的農業生產資料流通體系不夠健全,農資利用率比較低等問題嚴重。因此,首先要加強農資經營主體的培育和農資經營體系的建立與完善。一是要有嚴格的市場準入制度,把不符合要求的企業擋在市場門外;二是建立以現代物流技術為支撐的連鎖經營體系與銷售模式,以減少銷售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第二,要加強對農資市場的調控力度。一是通過價格監測,了解農資市場的行情并對其進行監管和調控;二是通過監測和即時公布農資市場的價格信息,有利于政府制定相應的扶持政策來鼓勵和推動農資生產經營企業的發展。第三,要維護農村市場價格秩序,穩定農資市場價格,嚴格價格檢查制度,大力打擊各種擾亂農資市場價格秩序的違反行為。第四,要建立農業生產資料儲備制度。為平抑農資價格的波動,需要建立中央和地方兩級農資儲備制度以及以平抑農資價格為目標的價格調控機制。第五,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在農資流通中的作用,提高農民的購買水平,有效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
(2)加強種糧農民培訓教育,用科技武裝頭腦。農民的文化程度低,制約著農業新技術的推廣。只有提高種糧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才能使科學技術真正轉化成為生產力。一是要圍繞糧食主要品種,以綠色證書工程、示范基地等為載體,采取多種形式,適時開展各種內容的培訓,不斷提高農民技能,并逐步滲透綠色、標準的理念,使農民實現“綠色糧食”生產,并從中獲益。二是加強新型種糧生產經營主體的培育。引導大中專畢業生、有文化的中青年和返鄉農民工從事糧食規模化經營,鼓勵他們牽頭領辦糧食生產合作社,支持他們進行糧食生產技術培訓和進修、與科研單位專家建立緊密聯系,使他們成為未來糧食生產經營的創業人才。
(3)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確保糧食生產穩步增長。加大對糧食生產的科技投入力度至關重要,一是加大對農作物育種育苗研究,特別是優質早、晚稻品種的研發力度,大力培育和推廣以超級稻品種為代表的高產、優質和多抗品種,并有針對性地開展薯類、玉米、豆類等鮮食作物和小雜糧作物品種的培育,運用科技手段促進糧食產量的提高;二是應盡快建立農作物種質資源保存和利用中心,加強對糧食種質資源的收集、保護和利用,使種質資源能為廣西作物育種和生產發揮更大的作用;三是以超高產技術的研究和應用為突破口,以改善品質、提高產出、省工節本、降低能耗為目標,針對廣西不同地域的生態特點,建立和推廣互補性強、兼容性好、操作簡單的生產技術和無公害生產管理技術模式,確保糧食生產穩步增長。
參考文獻:
[1] 廣西統計局.2016年廣西統計年鑒[M].中國統計出版社,2011.
[2] 廣西農村統計資料.內部資料,2009.
[3]梁積安.廣西糧食安全問題研究[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
[4]謝蓮碧.簡述建國以來糧食安全思想研究[J].天府新論,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