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梅芳
(玉溪工業財貿學校)
【摘要】我國中小企業迅猛發展,為經濟增長、社會穩定、增加就業等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國中小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嚴重限制了它的發展。如何改善中小企業的經營環境,促進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使其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又一亮點,已成為重中之重。
【關鍵詞】現狀 問題 對策
當前國際經濟形勢下,中小企業不僅是推動全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更是實現充分就業的重要載體和社會穩定的基礎,在推動整個社會經濟運行質量等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我國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已被一些深層次問題所困擾,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正是本文需要探討的內容。
一、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現狀
1、我國中小企業自身優勢。首先,我國的中小企業大多為民營企業,產權約束明晰,投資決策謹慎。由于中小企業的決策機構比較小,信息反饋和上下級溝通迅速,能以最快的速度抓住市場機會,也能夠較靈活地撤出市場。其次,有一定的技術優勢。中小企業個性強,善于在大企業技術壟斷的夾縫中立足,將科技轉換成現實生產力耗費的時間和成本也較少,對事關自己生存與發展的技術,其創新熱情很高。再次,有一定的跨國經營的經驗積累。一部分企業在服務國內市場的同時,已開始通過各種方式接觸國際市場,在海外建廠、設立分支機構或從事對外工程承包及勞務合作。
2、劣勢主要體現在:一是對一些國際慣例和通行規則運用不太熟練,對相關國家的法律、政治、經濟形式缺乏必要的了解。由于受制于財力、經驗等,無法對國際市場深入調研,導致企業在跨國經營的過程中信息傳導機制不健全,不能有效地把握國際市場的最新動向。二是資本技術構成低。中小企業融資渠道較少,融資能力低,普遍缺乏資金。三是知識結構不合理。中小企業的管理人員知識結構偏低,與當今突出以知識和科技作為企業核心競爭力不相適應。四是競爭力弱,受市場等因素的影響大。由于在生產規模和資本積累方面處于劣勢,我國中小企業的勞動生產率普遍較低,生產成本高,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力,其產品和技術大多屬于模仿性質,創新較少,競爭性不強。
二、我國中小企業發展問題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有了長足的發展,但制約中小企業成長的問題仍然不少。
1、外部環境障礙。(1)中小企業融資難。我國金融市場不健全,企業融資渠道單一,主要靠銀行的間接融資。銀行結構中缺少專門面向中小企業服務的銀行。(2)行政性審批繁鎖,妨礙了中小企業靈活經營優勢的發揮,增加了中小企業的運行成本。(3)經濟政策透明度低。政策重疊繁雜,使中小企業無法把握經濟形勢和政策走向,不敢進行長期投資。(4)缺乏規范的中小企業服務市場。我國服務市場規模小,運行不規范。企業間缺少專業化協作。多數地區中小企業發展缺少宏觀引導和產業組織,導致中小企業之間難以形成產業關聯、專業化協作和經營網絡,難以形成有區域特色的產業鏈和企業集群,也無法利用中小企業集聚產生的規模經濟、范圍經濟和協同效應。
2、內部機制缺陷。(1)家族化經營管理模式的局限,我國中小企業是以民營和私營性質為主體,其中大多數私營中小企業基本上是借助家族力量共同創業。這些企業就很難拓展經營視野,形成發展戰略,集聚要素資源,獲得核心競爭能力。家族化經營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隊伍的形成和成長。(2)企業技術水平低下。我國中小企業普遍以勞動密集為典型特征,技術水平不高。以相對豐富的勞動力替代短缺的技術和資本,這是符合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現實的選擇。但從長期看,如果不能在提高技術水平上下功夫,找到和培育核心技術,逐步形成自身強大的新產品研發能力和技術成長渠道,擁有自有知識產權和品牌,就只能始終停留在產業鏈的低端,維持微弱的加工制造收入和有限的市場份額。(3)企業經營管理能力不強。我國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管理能力低下,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才缺乏、財務混亂的通病。職工的合法權益保護不夠。
三、中小企業的發展對策
中小企業要想在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獲得一席之地,站穩腳跟,就必須注意克服自身的弱點,盡快提高企業的技術構成、經營管理水平以及員工的素質等。
1、中小企業的自身努力是實現國際化經營的關鍵。(1)努力增強自身實力。提升規模優勢,注重培養和引進國際經營人才。中小企業應逐漸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企業的科研開發能力,在本領域內不斷實現技術創新,發揮自己獨特的技術優勢。(2)加快信息化建設,努力發展電子商務。(3)樹立國際市場營銷觀念,以國際市場營銷的新觀念取代傳統的生產和推銷觀念,充分把握國內外市場的需求特點,結合自身的優勢和特長,有針對性地開發產品,組織生產,籌劃促銷手段和確定分銷渠道,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獲取利潤。(4)實施名牌戰略。中小企業要實現國際化經營,必須實施名牌戰略,在保護企業品牌的基礎上,增強名牌的意識和觀念,站在國際市場的高度培育和發展名牌。(5)建立技術創新體系。政府要制定鼓勵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政策,通過財稅、金融政策來鼓勵其發展。
2、健全的政策體系是中小企業實現國際化經營的基礎。(1)完善并切實落實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在融資方面,應給予中小企業較寬松的融資政策。(2)簡化對外投資項目審批程序,加強對外投資的事后監管,為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創造寬松、公平的環境。(3)健全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的配套服務體系。加快制定和完善有關中小企業跨國經營的法律法規,保護中小企業的利益。同時為中小企業收集國際市場信息,使它們能夠準確把握國際市場動向,順利開展跨國經營。
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國中小企業要根據自身的情況,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在改革中求發展,在競爭中壯大。
參考文獻:
[1]劉紅松.《中小企業發展戰略》.北京高教音像出版社,2006
[2]林漢川、田東勝.《WTO與中小企業發展》.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3]羅紅波.《中小企業直面經濟全球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4]劉偉東、陳鳳杰《中小企業現代經營》.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