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經濟管理學院)
【摘要】基于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高職院校金融專業課程的影響,以及對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本文提出了互聯網金融專業的課程體系,根據構建策略,從設計與實施兩個方面闡述了高職院校的互聯網金融專業課程體系。
【關鍵詞】高職 互聯網金融 課程體系
一、互聯網金融背景及對高職金融專業的影響
1.1互聯網金融背景
現代社會,互聯網金融覆蓋了資金融通、移動支付等諸多金融領域,這影響了傳統的金融業態,也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和消費習慣。從廣義來講,將信息技術(包括移動支付、云計算、數據挖掘等)與傳統金融行業結合的模式就是互聯網金融。從狹義來講,互聯網金融也指互聯網企業開展的金融業務。首先,技術的不斷革新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前提。技術降低了傳統金融業務的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因此各類互聯網結算、理財、投資業務得以不斷涌現。再次,普惠金融理念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重要環境。普惠金融是為中小微企業、普通居民、農民等弱勢群體提供的金融服務,強調金融資源向這些群體的傾斜,這也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指導理念。近年來出現的網絡理財、小額貸款都是互聯網金融對普惠金融理念的貫徹。最后,信用數據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重要支撐。互聯網企業基于自身業務所掌握的客戶交易數據,成為有別于傳統金融行業的重要數據資源,可以基于數據挖掘技術對特定群體開展金融服務。
1.2高職互聯網金融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的必要性
互聯網金融從課程體系、課程內容等方面對高職院校的金融專業課程帶來了重大影響。首先,課程體系方面,高職院校目前的金融專業課程還沒有及時更新互聯網金融的理論和應用知識,即使有也是在現有課程體系中進行補充,還沒有構建出相對完整的課程體系。這導致高職院校金融專業課程難以與金融專業發展一致。因此,高職院校需要對互聯網金融專業課程作出調整。其次,課程內容方面,互聯網金融產品相對于傳統金融的創新,互聯網金融在安全、便捷等業務流程上的改進,互聯網金融在支付計算、投資理財等領域的進步,都對高職院校互聯網金融專業課程的專業性、技術性和應用型提出更高要求。因此,2015年,互聯網金融專業被納入教育部高職高專專業目錄中,高職院校互聯網金融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有其必要性。
二、互聯網金融專業人才需求
傳統金融專業課程強調金融、經濟、財務管理等相關課程,但互聯網金融的復合型也對專業人才提出了復合要求。這就是說,互聯網金融人才不僅要對互聯網金融產品、業務流程、風險控制等有清晰認識,了解它的產品屬性、風險狀況,還要了解甚至掌握信息技術、數據分析、網絡安全等技術知識。此外,由于互聯網金融處于快速的更新與進步中,還需要對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創新保持高度的敏感以及學習的習慣,這樣才能成為適應互聯網金融行業要求的專門人才。
三、高職互聯網金融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策略
高職院校互聯網金融專業課程體系構建,需要遵循更新教學理念、完善課程設置、充實教學內容、重視教學實踐等策略。首先,高職院校要對現有教學理念進行改進。作為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指導理念,普惠金融也要被納入到互聯網金融專業課程的教學理念中,加強學生對這一金融理念的認識,作出合理的引導。其次,高職院校互聯網金融專業需要設置專門的課程內容,探討金融專業與信息技術的融合,加強學生金融業務技能和信息技術知識的結合,以此幫助學生更高適應互聯網金融行業的要求。再次,充實教學內容,高職互聯網金融專業的課程內容,需要更重視其實用性和前沿性,關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融入到教學中,使學生加深對互聯網金融地認識。最后,重視教學實踐,互聯網金融是高度實用性的學科,因此在數據分析與挖掘、投資理財、支付結算等領域都有諸多實踐案例,可作為互聯網金融專業教學的案例,加強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四、高職互聯網金融專業課程體系內容
4.1高職互聯網金融專業課程體系設計
高職院校的互聯網金融專業課程包含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實踐課程以及能力拓展課程四類。基礎課程包括金融專業的基礎課程,包括經濟學基礎、金融學基礎、財務管理基礎、互聯網金融概論、金融市場基礎、金融法規等,專業課程則是加強互聯網金融理論的學習,提高學生的互聯網思維。專業課程包括數據分析與挖掘、網絡貸款、網絡理財、眾籌、互聯網金融監管等課程,這些課程幫助學生掌握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專業知識,培養學生基于互聯網金融地分析、營銷、風險控制等業務能力。實踐課程包括互聯網金融市場調研、互聯網金融業務體驗等課程,此類課程更要獨立設置并設置學分,鼓勵學生分組或獨立完成,對互聯網金融開展實地調研、體驗與分析,培養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鼓勵學生進入互聯網金融行業實習,將理論知識與實踐充分結合。能力拓展課程是針對互聯網金融的細分模塊進行的教學,例如應用開發、系統運營等,鼓勵學生按照自己興趣與自身特點,開展專業能力拓展。
4.2高職互聯網金融專業課程體系實施
從實施角度,高職院校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要建立涵蓋金融與技術領域的復合型教學團隊。同時引入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實踐專家充實到教學團隊中來,并對專業課程設置給出更多建議與調整。二是學校要加強與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合作,為開展實踐課程、實習等提供便利渠道,也可通過校企合作、訂單式培養創新互聯網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機制,也方便學校、學生了解企業需求,將企業案例引入教學,并引入行業專家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作出指導。三是豐富教學形式,多采用網絡實時動態教學、生產性實訓等方式,指導學生進行應用開發、金融營銷方案設計、業務流程設計、運營方案設計等,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張艷英.互聯網金融形勢下高職金融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初探[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01).
[2]朱維巍,董瑞麗.互聯網金融背景下高職金融專業課程改革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6(03).
作者簡介:邢文雯,女,漢族,1983年10月出生于甘肅省通渭縣,現在云南經濟管理學院就職,職稱: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為統計學、金融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