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華麗+張媛媛
(湖南科技學院)
【摘要】就業指導與創業基礎課程對于大學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能讓大學生認清就業形勢并科學定位自己的發展方向。但是,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與創業基礎課程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這就要求高校去適應當前創新創業教育的新形勢,利用好各項有利資源進行課程改革,切實培養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提高大學生就業創業率,以此促進高校良好持續發展。
【關鍵詞】就業指導 創業基礎 課程改革
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事關千百萬大學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事關高等教育的健康協調發展,事關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社會的和諧穩定。據教育部最新數據統計,2017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達到795萬人,面對如此復雜嚴峻的就業形勢以及在國家大力推進就業創業的新背景下,高校就業指導與創業基礎課程必須不斷深化改革,采取有效舉措開展改革與實踐活動,提升大學生就業與創業能力,這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一.就業指導與創業基礎課程的意義
(一)認清就業形勢,培養創業意識。就業指導課可以幫助大學生準確把握目前就業市場的需求和國家就業政策及趨勢,樹立正確的擇業就業觀念以及就業價值取向。在中國傳統教育理念中,大部分家長忽視了對子女創新意識的培養,所以當面對創業與繼續學習深造這兩個選項時,大部分畢業生會傾向于選擇后者來逃避進入社會生活。創業基礎課可以為大學生提供更多機會去參與創業實踐,讓大學生接觸更多與創業有關的活動,營造創業的氛圍,提高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技能。
(二)緩解就業壓力,定位發展方向。通過開展就業指導與創業基礎課程,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創業意識,豐富創業知識,提高創業能力,激發大學生創業熱情,變大學生被動就業為自主擇業、創業。有創業的分流在,就會有更多的就業崗位和就業機會,就可以緩解幾百萬就業大軍的壓力,促進社會穩定發展。大學生通過該課程還可以了解每個職業的技能需求,從而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作詳細規劃和定位,避免盲目無目的的“隨波逐流”。
二.從不足中完善課程改革
(一)高校重視程度低,應引起重視加強管理。因為傳統教學思維的束縛,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把專業課程放在教學計劃的核心位置上,對就業創業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高。部分高校形式化的開設一個學期一兩周的課程,且一周里只有兩節課時,或者只是作為選修課來安排教學計劃,考核方式還是傳統的試卷答題。這樣相對草率安排的課程,時間短,沒有重點,沒有完善的授課指導計劃,存在“急于求成”的浮躁心理。[2]而且學校和授課教師課后并沒有持續跟進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情況,也沒有對有意愿創業的大學生進行“一對一”指導,導致大學生對就業創業沒有準確完整的認識。高校應該對就創業課程改革項目引起重視,清楚認識到學校是開展就創業指導課程的主陣地,應該要順應時代發展,做好學生邁進社會前的指導工作,擔當好“指路人”的角色,加強各方面的管理。
1.在教學方面,重視課程的安排設置,選擇科學合理的教材,注重考核結果,開展多樣化的實踐活動,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要一味強硬授與學生枯燥無味、沒有任何經驗價值的理論知識,即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能進行傳統模式的“填鴨式”教學,應該豐富教學手段,有針對性的去開發學生的創業思維,并根據學科特點以及學生個人特色來進行指導工作。
2.在管理方面,高校可以成立一個就業創業指導中心,培養一批有專業素養的授課老師,資金容許的情況下可以聘請社會專業人士作為管理人員或者授課教師,充實教師隊伍;改革評價體系和獎勵機制,拋棄傳統的打分模式,獎勵授課成果顯著的教師;指導中心各個職能部門分工要明確,從管理者到授課者再到持續跟進者的安排都要落實到位,對大學生就創業指導工作要進行整體科學合理的規劃。
3.在資金方面,高校應該盡量投入適當資金建立一些就創業培訓基地,舉辦創業競賽等活動,組織創業技能比賽,或者聘請成功人士到校交流經驗,為學生創造更多提高就創業技能的機會;還可以建立職業咨詢室,完善各種硬軟件設備,促使老師與學生“一對一”交流,“因材施教”,努力將就創業指導落到實處。
(二)學生就創業觀念不強,應加強指導提高覺悟
高校大學生就業制度由以前的“包”分配到雙向自主擇業,然后才到現在的鼓勵創業機制,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大學生都能跟上自主創業這個時代潮流。在大部分畢業生固定觀念里,選擇“鐵飯碗”比選擇無預知結果的創業更適合自己,更符合父母的要求;另外,高校教師不能積極對學生進行就創業指導,學生接觸的就創業信息缺乏,高校缺乏濃厚的創業氛圍,也是大學生創業意識薄弱的一個原因。大學生應樹立正確的就業價值取向,根據就創業指導課上學到的知識,正確判斷自身的能力,準確分析自身學習、動手、溝通能力,求職時切忌“眼高手低”,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還要培養創業意識,不是只有選擇穩定的工作才是唯一的出路,大學生要具有拼搏奮斗的精神,積極配合就創業指導中心老師的指導,開拓自己的創新思路,根據自身興趣、優勢選擇創業方向并持之以恒。總之,大學生應該正確認識就創業的意義,樹立正確的就創業觀念,提高自身的思想覺悟。
(三)實施改革效果不明顯,政府應重視并給予援助
我國的就創業指導教育起步較晚,高校對于如何進一步引導和幫助大學生就創業沒有科學的認識和規劃,造成了就創業課程改革的力度不夠、效果不明顯,這時候政府的援助作用就顯得非常重要。政府可以健全資金保障體系,出臺多一些利于大學生就創業的優惠政策,然后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的推進高校就創業課程改革,讓大學生就創業無后顧之憂;政府盡量在高校與企業間扮演好“橋梁”的角色,促進高校與企業間的合作,讓大學生可以有地方進行“實戰演練”,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這樣可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和教師的教學成果,也為大學生創造了更多更可信的就業崗位和創業機會。
總之,政府應從提高國民素質的戰略高度去支持就創業課程改革,在資金支持、創業環境、社會支持體系等方面給予援助。作為課程改革事業中高校與大學生的“忠實靠山”,政府如果可以切實做到畢業生就創業工作“機構、人員、場地、經費”四到位,強化督查并狠抓落實,就創業課程改革體系就會得到完善,目前嚴峻的就創業壓力就會得到緩解,社會就能更加和諧持續發展。
三.小結
由于我國的創業教育還處在探索階段,所以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與創業基礎課程改革還需要不斷深化,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這需要從政府、高校、大學生各個方面不斷努力才能完善。就業難、創業效果不明顯,使得課程改革成為解決問題的當務之急和主要途徑,也是高校自身改革與發展的需要。就業指導與創業基礎課程改革,不僅有利于大學生培養就創業思維,還有利于高校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的提升以及國家高等教育體系的完善、教育水平的提高。所以我們更應該大力推進就創業指導課程改革,為大學生就創業打好基礎,最終實現大學生自主就創業的目標,促進社會和諧與穩定。
參考文獻:
[1]蔣莊.深化高校創業教育改革的新舉措[J].亞太教育,2016(08):115.
[2]李慧娟.大學生創業基礎課程改革的探索[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5(03):157-159.
[3]胡琨.淺談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如何提升教學實效[J].科技資訊,2016(31):158-159.
[4]王錦華.淺談如何完善高校“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程教學[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9(10):46.
[5]黃云峰,郭寶盛.創業教育視閾下高校就業指導課程改革與實踐研究[J].教育前沿,2015(28):274.
[6]葉柏森.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國際鏡鑒及啟示[J].江蘇高教,2016(03):108-110.
作者簡介:唐華麗(1982-),女(漢族),湖南東安人,湖南科技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張媛媛(1994-),女(漢族),廣西北海人,湖南科技學院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