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星玲
(四川省涼山州會理縣木古鎮中心小學 四川 會理 6151000)
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是門科學,也是門藝術。恰當而富有藝術性的提問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能給學生美的體驗,激發學生的情感,變“苦學”為“樂學”。使學生更好地獲取數學知識。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必須根據教材,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把最佳的提問技巧運用到整個課堂中去,使整個課堂達到生動、活躍、高效。傳統的課堂提問方式是教師問,學生答,教師“問”得執著、辛苦,學生卻答非所“問”。實踐證明,要提高提問效果,還得講究提問藝術。然而在現實的課堂教學中,課堂提問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1)提問過于頻繁。有的老師會在一節課上提問過于的頻繁,一堂課,一共才40分鐘,老師提問非常多,這會帶來什么樣的效果,那肯定學生他都是回答問題的時候,都是蜻蜓點水,過一下就過去了,學生沒有很好的空間,沒有很好的機會來思考問題。
(2)問題過于空泛,指向不清晰,缺乏思考價值。如“這樣做對不對”、“大家說是不是”等,提問的這個問題過于的空泛,指向不清晰,就是有時候問的這個問題太空了,孩子他就不明白,很多孩子不會回答,我們說提問的方式有很多種,不一定非得用簡簡單單的為什么直接來提問。
(3)提問只針對少量學生,多數學生冷場。一些教師為減少麻煩,提問只問“尖子生”,有的老師有這種習慣,就是課堂上特別關注那幾個愛回答問題的學生,一堂課上總是那幾個孩子,很主動的,把手舉得很高很高,老師每堂課上基本都讓這幾個孩子回答問題,也就是問題回答出來吧,他那個結果會非常好,能回答得挺好的,挺完美的,接近完美,接近于標準答案,這時候多數學生冷場,沒有回答問題的機會。
(4)提問只求標準答案,對學生的想法一時不好處理。有的老師提問的時候,只求標準答案,對學生的想法一時就不好處理了,比如說關于圓的問題,老師到了這個結骨眼上,特別想讓孩子說出來什么呀,一中同長,有的孩子他就不想說這個,他也不知道要說這個,他就說什么,他就說圓里就是什么呀?圓心和半徑,其實我們說圓心和半徑不就是定點,定長嗎?不就是一中同長嗎,那么那么多的表述的方法,其實說的都是一回事,所以,我們有的老師看到,在課堂上,就是打出標準答案的孩子特別鼓勵他,只要是答案不一樣,就是不理了,讓他坐下了,然后這時候很多孩子都坐下了,其實我們老師更好的做法可以怎么樣?可以鼓勵孩子,讓孩子的問題更好的對接到標準答案。
(5)跳轉問題很快,不能跟隨或有效引領學生的思路。有的老師跳轉問題很快,老師問的這一個問題,學生在思考,思考完了有一個學生回答了,那么多孩子還沒明白,這個孩子答得太好了,沒明白的那些孩子還是不明白,這時候老師很快把問題轉向了下一個步驟,很快的轉走了,其實老師有時候需要一些重復,在老師重復的時候,很多孩子才能達到真正的理解,給孩子有一個很好的引領。
(6)提問沒有精心設計,含糊不清。如一位老師在講“百分數應用題”時,出示例題后,為了引出線段圖,教者問:“借助什么,我們可以看得很清楚?”當場就把學生卡住了。如改成“線段圖怎么畫?”最后比較得出“借助于線段圖,我們看得更清楚了”,是不是更好呢?有的教師的提問沒有精心的設計,很隨意的就把一個問題拋出來了,這時候有的孩子他就不太明白了,這個問題答出來之后,學生對關鍵的問題,他可能就失去的了一個機會,他就沒有辦法去回答那個關鍵問題了。
課堂提問是數學課堂中重要的教學組織形式,也是重要的教學手段。它是聯系教師、學生和教材的紐帶,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是信息輸出與反饋的橋梁。如何搞好課堂提問呢?
一、在舊知到新知的知識遷移中進行提問
一節課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鐘,它要求我們精心設計出每一個準確的、科學的課堂問題。主張老師提的問題,在已有知識間鋪路搭橋,使學生探路過橋時學會遷移,理解新知,在思維與主動參與中,迸發創新意識的火花。小學數學新知多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基礎上的發展與延伸,我們在教學中抓住新知與舊知的遷移點進行提問使學生在對鋪墊材料的觀察與積極思考中,“跳一跳,能夠摘到桃子”。
二、以提問將課內知識延伸
學生學習不應以解決問題為終點,而應當去發現新的更多的問題,這樣才會積極進取,不斷進步,持續發展。教師在學生將問題解決之后,可以用提問的形式改變問題難度,改變問題的條件、結論,引導學生將問題鏈引向課外或后繼課程。
三、在各知識點上進行開放性提問
開放性提問是教師提出的沒有標準答案、沒有固定解決方法的問題。它和傳統的提問有很大的不同,有利于學生的思維發展。更重要的是一個發散性提問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回答的機會,我們這樣做可以開闊學生知識視野,培養學生收集、積累知識的習慣,建立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相信自己離開教師也能獲得知識,培養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
四、精心設計問題,給學生創新的機遇
問題是思維的核心。只有提出了有一定深度的問題,才能引發學生的積極思維,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所以教師備課的重點就是設計好有效的問題,起到綱舉目張的效果。
五、讓學生自主產生問題,學會自我提問
老師的提問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問,變“學答”為“學問”,科學的發明創造往往是從質疑開始,從解疑入手,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把質疑、解疑作為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運用藝術的手法精心設計、實施課堂提問,既能促進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又能實現教學目標的基本控制,使課堂教學效果最優化,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