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延明 王子軍 崔秀強
濰坊市鹽業協會赴四川鹽業、重慶鹽業考察報告
■ 尹延明 王子軍 崔秀強
為深入了解我國井礦鹽工業的發展歷程,學習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體驗內涵豐富的井礦鹽文化,借鑒開發鹽業旅游經驗,推進濰坊鹽業持續健康發展,濰坊市鹽業協會于2016年11月12-16日,組織12家重點制鹽企業,對四川久大鹽業(集團)有限公司、重慶市鹽業(集團)有限公司和四川省自貢市的鹽業文化建設情況進行了實地考察學習。
(一)四川久大鹽業(集團)有限公司地處四川省自貢市,是國內最早生產精制鹽的企業。現擁有四川自貢、遂寧及湖北應城三大制鹽基地,主要從事食用鹽、工業鹽、液體鹽、多品種鹽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總制鹽能力400萬噸/年,其中食鹽產能60萬噸/年,產品行銷20多個省市自治區,并出口日本、韓國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是國內規模最大的井礦鹽生產企業之一。
久大集團是全國井礦鹽信息中心、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和科技研發中心、獲批“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是全國鹽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井礦鹽分委員會秘書處單位。擁有綜合甲級設計院、制鹽研究所、礦山研究所、多品種鹽研究所,掌握真空制鹽技術和工藝、深井采鹵技術和鹵水凈化處理技術,其擁有的“自貢井鹽深鉆汲制技藝”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久大集團率先利用生物技術和高科技對鹽產品進行深加工,大力發展食鹽新品種,提升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已形成多品種鹽生產能力20萬噸/年。企業注冊了自流井、鹽當家、鹽樂等30多個產品品牌,主產品“自流井”牌食鹽獲“中國名牌”稱號,有6種產品獲得綠色食品證書,“自流井精制鹽”獲得原產地標記注冊。企業還開發生產了日化鹽、純堿、白炭黑、天然氣、新型復合材料等產品。
(二)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位于自貢市自流井區,1959年組建,館址原為陜西鹽商修建于1736年的西秦會館。自貢井鹽生產起源于東漢年間,有2000多年的歷史,自貢作為中國井礦鹽中心,被譽為“千年鹽都”。鹽業歷史博物館館藏物品豐富、珍貴,集中展現了中國古代井鹽生產的歷史演變,展示了鉆井、治井、找撈工具等實物和應用技術,采用聲、光、電和模型等現代展出手段,真實再現了井鹽生產和技術的變革。博物館的豐富展藏與具有明清建筑風格的西秦會館相結合,外貌華麗,內涵豐富,相應成輝,獨具特色,對弘揚和研究古代鹽業史、科技史、經濟史都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四)重慶市鹽業(集團)有限公司是重慶市市屬國有重點骨干企業,隸屬重慶化醫控股(集團)公司,下設33個鹽業分公司,17個全資、控股子公司,總資產40億元。企業的發展戰略是“重慶不可替代,國內不可忽視”,推行“連鎖網絡十卓越服務”商業模式,打造“現代商貿流通、制鹽及化工、食品調味料”三大產業板塊。
重鹽集團控股重慶合川鹽化有限公司和云陽鹽化有限公司,控制120萬噸/年井礦鹽產能;全資擁有重慶飛亞實業有限公司和天廚天雁食品有限公司等調味品生產企業;與中糧集團等合作,經銷白糖、酒水、調味品、洗化品、糧油等非鹽產品。經過十年的快速發展,重鹽集團的三大產業板塊成績斐然,整體實力顯著增強,在全國鹽業中的地位不斷提高。
四川、重慶與山東相距遙遠,井礦鹽與海鹽生產有較大差別,發展歷史和路徑不同,市場區域和產品的交集不多。但是,兩地在鹽業的生產、經營、管理和發展理念上,有許多值得濰坊鹽業學習和借鑒的做法和經驗。
(一)四川久大鹽業(集團)有限公司:一是久大作為國內知名的老企業、大企業,知名度高,企業發展戰略清晰,具有前瞻性。二是掌握四川、湖北等豐富的井礦鹽資源,在區域內有較強的競爭優勢,處于行業引領地位。三是堅持立足鹽、發展鹽,主營業務效益較好。四是精心布局,積極應對鹽業體制改革后食鹽市場的變化。五是引入國外戰略投資,謀求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取得更大發展。
(二)重慶鹽業(集團)有限公司:一是充分利用鹽資源優勢。對控股的兩個井礦鹽廠,實行分類發展。一個企業做鹵水加法,面向食鹽市場研發生產各類食鹽產品。另一個企業深度凈化鹵水,生產高品質工業鹽,在金屬鈉鹽、軟化水鹽等方面取得突破。二是充分發揮鹽業主管部門職能。做好食鹽的統一經營和管理工作,做到“內部管控好,外部協調好”。三是加大產品研發力度。與西南大學合作開發榨菜分段腌制專用鹽,實現合作共贏。四是重視發展非鹽經營業務。因地制宜,開展“六白”產品經營,納入主業管理,培育全員市場意識。五是立足長遠,利用國家證券扶貧政策,謀求集團改制上市,推動企業發展。
既是井礦鹽文化建設的典范,又是鹽業旅游的主展區。鹽業歷史博物館,收集了我國井礦鹽歷史發展的各種史料、實物,展品豐富詳實,全面展示了我國井礦鹽開發的科技進步過程,弘揚了古代井鹽文化,將中國古代鹽業文化與中國古代建筑藝術有機融合,是我國博物館展業的重要代表。海井鹽區,堅持修復,注重保護和利用鹽業歷史遺存,保障了這一標志性鹽井能夠延續生產,并使其發展成為科普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既展示了古代鹽業生產技藝,又弘揚了鹽業文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實地考察、學習我國井礦鹽工業進步和發展歷程,對于推進濰坊海鹽行業全面、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很好的啟迪和指導意義。
一是發揮好地下鹵水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要將資源的綜合利用、集約節約利用放在首位,提高海鹽行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二是適度壓減原鹽產能,促進區域內原鹽產銷平衡。將有限的鹽資源更好地服務產業鏈,實現就地加工增值。三是充分發揮海鹽的特色優勢。加大新產品研發力度,細分市場,更好地滿足市場的多樣化需求。四是堅持拉長產業鏈,大力發展鹽化工。鞏固中間產品的產能,重點發展終端產品,提高附加值。五是加快產業集中,將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提高規模化生產和集約化經營水平,提高行業生產效率。六是堅持大企業帶動戰略。推動骨干企業股權上市,培育大而強的企業集團。七是加快傳統企業的轉型升級。拓寬拉長產業鏈條,加快鹽外經濟發展,促進行業轉型發展。八是加快海鹽文化建設。集合社會各界力量,建設濰坊海鹽歷史文化和現代海鹽文化展示和傳播體系。九是開發海鹽旅游資源。將鹽業考古資源、歷史遺跡、現代鹽業生產與鹽業休閑、鹽業養生等相結合,推動鹽業特色旅游加快發展。
(作者單位:濰坊市鹽業協會)
(編輯:程鈺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