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曉霞
營造和諧 分享快樂
文/張曉霞
課堂是由老師和學生兩個主體組成的,老師在課堂中起引導作用,而學生則是起主體作用,如果把課堂看作一出戲,那么其中的演員無非就是學生和老師,一出戲好不好看,精不精彩,主要是盾演員們演繹得好不好,同樣的道理,一堂課教學效果好不好,也得看老師和學生是如何演繹的,而一堂好課需要老師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過程中去自主、積極地學習。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他才會積極主動地學習,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才能在學習中找到快樂。比如在教學《西湖》這一課時,我課前查找了有關西湖美景的圖片,讓學生欣賞這些美麗的畫面,并能用恰當?shù)脑~語或句子來形容圖片上的美景,然后問學生“你們知道剛才的這些圖片是哪里的美景嗎?”在學生的回答過程中教師適時進行點撥,最后提示本課課題,這樣,學生不但會被老師的問題拉回主題,而且也會激發(fā)學習興趣,再譬如《哪吒鬧海》這一課,我就利用學生所熟悉的、也很感興趣的《哪吒三太子》這部動畫片內容作為導入的前提,我覺得諸如此類的種種導入法比干巴巴的講述要生動,更能激發(fā)起學生的靈性,更能被學生所接受。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往往是老師一個人說,學生用耳朵聽,用腦袋記,而從《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才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只當一個導演,指導學生該怎樣去演繹,而演的任務則都應該交給學生,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自主、使用、探究”應該成為語文課堂中的常見教學形式。比如,我在教學每一課生字時,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中老師教學生聽的局面。我每次給學生十分鐘左右的時間預習一下課文中的生字,然后讓學生來當小老師,帶領大家學習生字,他們教學生字的方法也有很多種,有的用拆字法、有的用熟字記新詞,有的用換偏旁法,有的甚至還會用順口溜來記憶,有的采用小組賽讀、有的采用“開火車”讀……集體的智慧遠遠大于老師一個人的,三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學習基礎,在小老師們各種記憶方法中,學生們都在輕松愉快的過程中學到了知識,同時也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們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再譬如,在教學生生詞或重點句子的時候則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對于課文中重點詞語的含義我不會像以前的老師那樣齊刷刷地寫一黑板,然后讓學生抄,讓學生背,而是讓學生自己在課文中找到含這個詞的句子,聯(lián)系課文內容理解,如在學習《少年王勃》中“胸有成竹”時我就是采用了這種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語文應該貼近生活,感悟生活,同時也要學會在生活中擴大視野、增進積累、激活思維、發(fā)展能力,讓語文生活、生活文化。在教學中我們如果把現(xiàn)代社會中的一些生活場景和教學內容聯(lián)系在一起,那樣的教學效果肯定比一味的說教要好的多。例如,在學習“出類拔萃”“巧奪天工”等比較抽象的詞語時,我就是聯(lián)系生活實際來教學的。再如學完《蒲公英》這篇童話故事后,我讓學生想象一下假如你是太陽公公該如何去勸告那兩顆不聽話的種子呢?這樣做不但能讓學生明白做事情要做支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道理,而且也充分發(fā)揮了他們的想象力,讓他們學會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再如在學完《石榴》這篇課文后,我讓學生仿照課文的寫作方法寫一種他們熟悉的水果,這樣不但讓每一位學生成為學習的探究者,而且還提高了他們的寫作水平;不僅豐富了教材,而且還拓展了教材,正如葉圣陶先生說的“教材無非就是個例子”。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老師在上完了篇課文后,總會給學生總結課文的主要內容或中心思想,并要求學生會背誦,可以說課文的思想情感都不是學生自己體會出來的,而是老師一個人的體會并且強加給學生的。《新語文課程標準》中則強調要注重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情感體驗,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會。譬如,在教學《掌聲》時,我要求學生用飽含情感的語氣去讀,并讓學生說說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說出來讓大家共同討論,學生都會各抒己見。對于不明白的地方老師再細心地引導一下,這樣課文所表達的情感就會在老師的引導下,在學生的朗讀中體會出來,再如,在教學《荷花》時,我就以三個問題完成了學生和情感升華:“荷花的形狀、顏色、數(shù)量分別如何”“荷花有哪幾種形態(tài)”“看到如此美麗的荷花,作者有什么樣的感覺”,對于三個問題的出現(xiàn),先要求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在課文中找,找了再讀,在讀中感悟出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這樣不但達到目的了情感的升華,而且還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傳統(tǒng)的“一言堂”變?yōu)椤氨娮h堂”。
每一個學生者是課堂中的主人,都是平等的。在教學活動中,老師應該注意每個學生的言行舉止,尤其是那是“學困生”,老師應該用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閃光點”的眼睛,善于抓住學生某一閃光點去引導他們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我在教學中會采用分層次教學方法,比如,在學生字教學中,先讓成績好的學生領讀,最后讓成績差的學生領讀,在回答問題方面,我會讓成績差一點的學生回答一些相對容易的問題,當他們回答對了的時候,就及時地表揚和鼓勵,如“真棒”“還不錯,今天只讀錯了兩個字,比昨天進步了”等等,要及時肯定“學困厄生”的點滴進步,讓他們知道老師也是很關心他們的,也讓他們體驗一下成功的快樂。
總之,語文課堂應把學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并讓他們輕松快樂地“享受”著每一節(jié)語言課。
(作者單位:合肥市廬江縣希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