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琳+蔣靜梅

摘 要:云南省地處西部、邊疆省份,加工貿易發展相對滯后,存在“起步晚、規模小、產業化程度低”等問題,有必要對云南省加工貿易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相關與回歸結果表明:云南省加工貿易主要受對外開放程度、勞動要素稟賦條件、基礎設施、運輸條件等因素影響。產業技術條件、資本要素條件、貿易對象國收入水平和加工貿易產業市場規模、配套能力等對云南省加工貿易發展影響較小,建議從多方面促進云南省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發展。
關鍵詞:云南;加工貿易;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F0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6)12-0013-04
加工貿易最早始于20世紀60年代,美國出臺了鼓勵出口的加工貿易政策,自此美國、日本等國開始了以產業轉移為背景的外包業務,而墨西哥、東南亞等國則開始承接美、日產業轉移的加工貿易發展。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加工貿易發展也取得了顯著成績,并為我國經濟增長和對外貿易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我國加工貿易發展存在地區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尤其是西部地區發展仍處于落后狀態。云南省地處西部、邊疆省份,加工貿易更是落后,存在“起步晚、規模小、產業化程度低”等問題。云南省昆明市于2008年4月被商務部確定第二批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2013年云南省加工貿易總額為498億美元,但僅占中國加工貿易總額(13578億美元)的0.37%。
一、云南省加工貿易的影響因素:理論分析
加工貿易作為一國或地區對外貿易的類型之一,可以根據國際貿易理論對其影響因素進行理論分析。根據比較優勢理論可知,一國(地區)對外貿易發展取決于比較優勢,而比較優勢的來源主要來自于技術水平、資源稟賦(通常包括勞動力、資本、自然資源等稟賦條件)。擁有比較優勢的國家將成為該產品的出口國,而比較劣勢的國家將成為進口國。因此加工貿易的發展程度也與技術水平、資源稟賦因素有關。
根據新貿易理論,一國(地區)和貿易伙伴之間發生同類產品的貿易,同時存在進口和出口雙向貿易,就是產業內貿易。產業內貿易發展程度與貿易雙方的經濟發展水平有密切聯系,根據林德的需求重疊理論可知,貿易發展國(地區)之間經濟發展程度越接近、收入水平越相似,它們之間的產業內貿易程度越高。根據新貿易理論中的規模經濟與不完全競爭模型可知,規模經濟主要來自于市場規模、不完全競爭市場結構因素。市場規模越大,越能夠體現出本地市場效應,有利于本國(地區)生產和出口貿易發展。而不完全競爭市場結構壟斷性越強、產品差異性越大,越有利于本國(地區)出口。新經濟地理學相關模型則表明企業選址對貿易有重要影響,企業選在什么地方生產決定了其貿易方向,而企業選址的考慮因素包括運輸成本、基礎設施等。因此加工貿易的發展程度也與收入水平、市場規模、規模經濟、產品差異性、基礎設施和運輸成本等因素有關。
加工貿易屬于產品內分工貿易的重要形式之一。正如引言所述,產品內分工是將生產專業化分工從“以產品為界”的形式拓展到“以生產要素為界”的國際產品內分工,將產品生產過程的不同生產環節按照該環節的要素密集度分散到具有比較優勢的國家或地區,以此對應產生的貿易形式屬于產品內分工貿易。而加工貿易通常是發達國家企業通過投資將某些生產環節轉移到發展中國家,或利用發展中國家已有生產能力加工裝配產品后進行出口。
根據產品內國際分工理論,產品內分工貿易的影響因素包括三類:第一類是傳統比較優勢的決定因素(包括技術、要素稟賦);第二類是新貿易理論框架下貿易方式的決定因素;第三類是新貿易理論提出的企業異質性。
綜上所述,加工貿易發展的影響因素包括:技術水平、資源稟賦、收入水平、市場規模、產品差異性、規模經濟、基礎設施和運輸成本、企業異質性(包括企業生產率等)。
二、云南省加工貿易的影響因素:實證分析
(一)指標選取
根據上述理論分析以數據可得性,本文選取以下指標進行實證分析。指標數據均來自于《云南省統計年鑒》(1999—2012),1999年以前的統計年鑒部分數據缺失,并且部分指標不全,因此樣本區間定位1998—2011年。
(二)回歸模型及結果分析
1.相關性分析
利用相關系數法對上述指標進行相關性分析,相關系數見表2:
由于0.5<|R|<0.8表明變量之間顯著相關,|R|>0.8表明變量之間高度相關。可知,Y1與X3、X8、X14、X15顯著相關,且與X1、X2、X7接近顯著相關;Y2與X1、X2、X3、X7、X8、X13、X14、X15、X4顯著相關;Y3與X1、X2、X3、X7、X8、X14、X15顯著相關,且與X13、X4接近顯著相關。
2.線性回歸模型及結果
(1)加工貿易出口影響因素的線性回歸
以Y1(加工貿易出口)作為因變量,X1、X2、X3、X7、X8、X13、X14、X15作為自變量。得到回歸結果是: X1、X2、X3、X13沒有通過10&顯著性水平的T檢驗。剔除這4個變量以后,選擇X7、X8、X14、X15作為自變量,得到回歸結果如下:
第一,在顯著性水平為α=0.1的情況下,所有指標均通過t檢驗,也通過F檢驗。此外,利用LM檢驗法對上述變量進行自相關檢驗,Prob. Chi-Square(1)=0.3321>α(=0.05),不存在一階自相關。用White檢驗法進行同方差檢驗,Prob. Chi-Square(4)=0.1184>α=0.05,不存在異方差現象。
第三,上述模型進行擬合得到擬合圖,擬合結果較好,擬合的回歸直線和實際基本趨勢一樣, 且預測值和實際值誤差較小。
綜上所述:
第一,當出口額X7增加 1 億美元則加工貿易出口Y1增加 2600.894萬美元。這主要是出口帶動了加工貿易出口;當進口額X8增加1億美元時,加工貿易出口減少了4026.257萬美元,這可能是因為進口中一般性進口比重增加,因此加工貿易進口比重減少,導致加工貿易出口減少。
第二,當對外貿易依存度X14增加1%,加工貿易出口增加36130.89萬美元,表明我國經濟對對外貿易的依存程度越高,加工貿易出口受對外貿易的影響程度越大,這是因為對外開放程度越高,國際經濟環境和形勢良好,帶動加工貿易出口發展。當出口依存度X15增加1%加工貿易出口減少48672.96萬美元,這可能與云南省整體貿易對象國分布有所變化,導致出口依存度增加的貿易國貿易轉向了非加工貿易出口對象國,與加工貿易對象國之間的加工貿易出口減少。
(2)加工貿易進口影響因素的線性回歸
以Y2(加工貿易進口)作為因變量,X1、X2、X3、X7、X8、X13、X14、X15作為自變量。得到回歸結果是: X1、X2、X3、X13沒有通過10&顯著性水平的t檢驗。剔除這4個變量以后,選擇X7、X8、X14、X15作為自變量,新的回歸結果如下:
第一,在顯著性水平為α=0.1的情況下,所有指標均通過t檢驗,也通過F檢驗。此外,利用LM檢驗法對上述變量進行自相關檢驗,Prob. Chi-Square(1)=0.4372>α(=0.05),不存在一階自相關。用White檢驗法進行同方差檢驗,Prob. Chi-Square(4)=0.1669>α=0.05,不存在異方差現象。
第三,上述模型進行擬合得到擬合圖,擬合結果較好,擬合的回歸直線和實際基本趨勢一樣, 且預測值和實際值誤差較小。
綜上所述:
第一,由回歸方程可知當出口額X7增加 1 億美元則加工貿易進口Y2增加 3519.226萬美元,這是因為出口額中的加工貿易帶動了加工貿易進口。當進口額X8增加1億美元時,加工貿易進口Y2減少了5036.231萬美元,加工貿易出口隨著進口額的增加而增加,這主要是因為進口當中的一般進口比重增加,加工貿易進口也減少了。
第二,當對外貿易依存度增加1%,加工貿易進口Y2增加33868.27萬美元,這主要是因為對外開放程度的提高、國際經濟環境和形勢良好,總體上帶動了加工貿易進口。當出口依存度增加1%,加工貿易進口Y2減少49687.69萬美元,這可能與云南省整體貿易對象國分布有所變化,導致出口依存度增加的貿易國貿易轉向了非加工貿易出口對象國,與加工貿易對象國之間的加工貿易出口減少、進而進口也減少。
(3)加工貿易總額影響因素的線性回歸
以Y3(加工貿易總額)作為因變量,X1、X2、X3、X7、X8、X13、X14、X15作為自變量。得到回歸結果是: X1、X2、X3、X13沒有通過10&顯著性水平的t檢驗。剔除這4個變量以后,選擇X7、X8、X14、X15作為自變量,新的回歸結果如下:
第一,在顯著性水平為α=0.1的情況下,所有指標均通過t檢驗,也通過F檢驗。此外,利用LM檢驗法對上述變量進行自相關檢驗,Prob. Chi-Square(1)=0.3636>α(=0.05),不存在一階自相關。用White檢驗法進行同方差檢驗,Prob. Chi-Square(4)=0.1225>α=0.05,不存在異方差現象。
第三,上述模型進行擬合得到擬合圖,擬合結果較好,擬合的回歸直線和實際基本趨勢一樣, 且預測值和實際值誤差較小。
綜上所述:
第一,由回歸方程可知當出口額X7增加 1 億美元則加工貿易總額Y3增加 6120.123萬美元,這是因為出口額中的加工貿易帶動了加工貿易進口,進而加工貿易總額也增加。當進口額X8增加1億美元時,加工貿易總額Y3減少了9062.490萬美元,加工貿易出口隨著進口額的增加而增加,這主要是因為進口當中的一般進口比重增加,加工貿易進口也減少了,同時加工貿易出口也是減少的,因此加工貿易總額減少了。
第二,當對外貿易依存度增加1%,加工貿易總額Y3增加69998.75萬美元,這主要是因為對外開放程度的提高、國際經濟環境和形勢良好,總體上帶動了加工貿易進口,因此加工貿易總額增加。當出口依存度增加1%,加工貿易總額Y3減少98359.82美元,這可能與云南省整體貿易對象國分布有所變化,導致出口依存度增加的貿易國貿易轉向了非加工貿易出口對象國,與加工貿易對象國之間的加工貿易出口減少、進而進口也減少,加工貿易總額也因此減少。
三、結論及建議
(一)實證分析結論
第一,云南省加工貿易的相關性分析和回歸模型分析顯示,加工貿易進口、加工貿易出口和加工貿易進口顯著受到進出口貿易規模(X7和X8)和對外貿易依存度(X14、X15),對外開放程度等因素影響。因此,為了促進加工貿易發展,云南省應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并不斷提高對外開放程度。
第二,云南省加工貿易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勞動要素稟賦條件的影響,這些勞動稟賦條件指標包括云南省普通高校畢業生X1、就業人數X2、職工年平均貨幣工資X13。但是本國勞動要素稟賦條件例如人力資本、勞動力的充裕程度和工資水平等對于加工貿易總額的影響程度不大。主要原因在于云南省加工貿易產業分布主要是一些資源型產業,勞動力要素條件并不是資源型產業發展最重要的原因。
第三,云南省加工貿易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基礎設施、運輸條件(X4)影響,主要是加工貿易進口和加工貿易總額受到影響。貨物周轉量越高,說明運輸條件越好。云南省加工貿易進口主要是資源型原材料,經過加工以后再出口,這類產品要么體積大、要么重量重,因此運輸條件基礎設施非常重要。云南省應該繼續加強公路、鐵路和航空等基礎設施建設。
第四,云南省加工貿易發展基本未受到產業技術條件的影響,這些產業技術條件包括能源消耗量X3、專利批準數X11。此外,云南省加工貿易也不受實際匯率(X12)的影響。主要原因在于云南省加工貿易產業主要是一些資源型產業,技術要素不是資源型產業發展最重要的原因。
第五,云南省加工貿易發展未受到資本要素條件的影響,這些資本要素條件包括外商直接投資X9、固定資產投資指標X10,這與云南加工貿易產業分布單一有關,分布于資源型產業,資本(外資和內資)對于這類產業加工貿易發展的影響很小。
第六,云南省的貿易對象國收入水平(X5)和加工貿易產業市場規模、配套能力(X6)等對于云南省加工貿易發展影響幾乎沒有。這與云南省加工貿易產業分布單一有關,正因為單一,各產業協同發展難以實現,因此對產業規模和配套能力并未產生實際影響。
(二)建議
云南省加工貿易發展存在產業單一、附加值不高、產業配套能力不足等問題。而國家最新文件《關于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6〕4號)明確指出,國家加工貿易發展的總體要求是要延長產業鏈,提升加工貿易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支持內陸沿邊地區承接產業梯度轉移,支持內陸沿邊地區加快承接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加工組裝產能的轉移;發揮沿海地區示范帶動作用,促進轉型升級提質增效,除了支持傳統優勢產業(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加工貿易產業)外,還大量發展先進制造業和新興產業、生產性服務業的加工貿易發展。顯然,在新形勢下,云南省加工貿易不僅要推進現有加工貿易產業(資源型加工貿易產業)的發展,也要積極布局先進制造業、新興戰略產業、生產性服務業等產業加工貿易發展。
綜合而言,云南省應結合加工貿易發展的影響因素,由政府進行規劃、引導、完善相應機制建設和配套政策等促進云南省加工貿易發展。這些因素包括:
第一,相關產業技術水平,云南省應創造各種條件鼓勵企業技術創新、提升產業技術水平。
第二,資源稟賦,云南省應根據加工貿易重點布局的相關產業和區位,著力提升資源稟賦的比較優勢,包括勞動力要素稟賦、資本要素稟賦、自然資源稟賦優勢和區位優勢等。具體來說:勞動力要素方面,除了貨幣工資作為勞動力成本會影響云南承接加工貿易轉移以外,更重要的是勞動力素質方面要與加工貿易產業發展相匹配,加強相關的勞動力培訓及建立相關培訓機制。資本要素稟賦方面,除了依靠本地資本以外,應更多依靠招商引資(包括外國直接投資和東部發達地區資本)到云南開展加工貿易產業發展。此外,還應該充分利用云南“橋頭堡”和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為云南帶來的區位優勢以及豐富自然資源比較優勢發展加工貿易。
第三,提升加工貿易產業的產品市場規模、產品差異性,加強產業配套能力建設。這不僅能夠獲得本國市場效應和規模經濟效應(降低生產成本)來提升加工貿易產品的競爭力,還可以提升增強延長加工貿易產業鏈,帶動相關產業獲得協同發展。
第四,基礎設施和運輸成本。基礎設施的完善可以降低交易成本,除了交通基礎設施能夠降低運輸成本以外,金融、物流、其他商業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也非常重要,因此云南省應進一步加強金融、物流、交通等各類基礎設施建設。
第五,企業異質性,包括生產效率、品牌等因素。企業生產效率越高,品牌影響力越大,越有利于加工貿易出口發展。
第六,對外開放程度,云南省應該繼續擴大對外開放度,加強面向東南亞、南亞的對外開放,加強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加強沿邊經濟帶的經濟發展,依托于各類開放平臺建設,如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綜合保稅區、出口加工區)和改革試驗區(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等)平臺建設,并利用各類開放平臺承接外國或東部發達地區加工貿易轉移。
第七,制度因素,如規劃、機制、目標、政策等。中國加工貿易要實現轉型升級,云南省承接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都離不開政府的科學規劃和引導。
[參考文獻]
[1]侯增艷.比較優勢與加工貿易——基于中國各省市的實證分析[J].經濟問題,2008(11).
[2]羅琳,蔣靜梅,李麗. 云南省加工貿易發展:現狀、效果測度及啟示[J]. 紅河學院學報,2015(5):51-55,74.
[3]沈琪.我國分省加工貿易影響因素實證分析[J].當代經濟,2007(4下):9-10.
[4]趙永寧.云南省加工貿易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08(12):179-184.
(責任編輯:顧曉濱 董博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