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作明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已經進行了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回顧課改歷程,盡管每次改革都不同程度地促使課程和課堂教學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改變,促進了教育的進步與發展,但是我們也清楚地看到,課改的現狀是被動多于主動,形式多于內容,理論多于實踐,還有很多學校的教育教學理念依然傳統,很多校長和教師面對課改依然不愿改、不會改、不敢改。因此,要想讓學校自覺自愿地進行課改,首先校長和教師要明白下面幾個問題:為什么要課改?課改為了什么?課改要改什么?怎么樣課改?我們不妨把這些問題稱為“課改之問”。追問“課改之問”,本人認為只有也只能有一個共同的答案,那就是“以人為本”。
一、為什么要課改
反思我國當前的基礎教育,盡管國家很重視,社會很關注,成果有很多,進步也不少,但我們同時也感覺到了基礎教育還有很多的困難與困惑、壓力與迷茫,甚至于感覺基礎教育發展的現實偏離了理想。雖然每個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目標都關注了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但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大多數學校的辦學目標和教育理念沒有真正地指向“人”,而是指向了“分”,學校教育沒有真正實現“育人”目標,而是實現了“育分”目標。當學校在面對全體學生的時候,關注的卻是少數優秀的學生,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學生的“升學”?!耙灾R為本”“以分數為本”“以升學為本”的學校教育隨處可見。因此要實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課改就是必然。
二、課改為了什么
“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是課改的基本價值取向,也是貫穿課改的基本精神,是課改的靈魂。也就是說,課改必須堅持“以人為本”,一切為了“人”和“人的發展”。即課改必須由以學科為本位轉向以人的發展為本位。要促進每個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要有利于培養每個學生的良好品德;要滿足每個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
“以人為本”中的“人”不僅指學生,還應該包括教師。課改不僅促進學生的發展,同時,也是促進教師發展的重要方式和方法,我們更要讓課改成為教師實現個人專業發展和個人職業幸福的最佳途徑。
三、課改怎么改
“以人為本”的教育就是要使教育以滿足人的需要為本,要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本,要以關注人的個性發展為本,要以促進人的可持續發展為本?!耙匀藶楸尽?,重點是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1. 課改要讓教育以滿足人的需要為本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對人的需求分為以下五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被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對于前三個層次的需求,學生基本可以得到滿足,當前基礎教育中學生最欠缺的是被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求。“尊重比獎勵更有效?!闭n堂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為學生的自我展現提供機會。而學生的課堂展示恰恰能很好地滿足學生自我展現的需要,更是激發興趣、激活學生和激活課堂的最好方式。因此,課堂不應該只是教師的展示和展示教師,更應該是學生的展示和展示學生。
2. 課改要讓教育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
“以人為本”,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教育要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學校的一切教育教學活動都要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學校和教師要為學生的自主學習、自由選擇、自我負責、自由創造提供良好的服務和環境。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讓學生能夠意識到自己的地位、任務、價值及作用,從而使學生積極投入智力和精力,努力學習和創造,使他們形成愛學習、愛動腦、會學習、會思考的習慣和能力。把學生的自主發展作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使他們能夠在適合的環境下自由生長和發展。
3. 課改要讓教育以學生的個性發展為本
“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強調教育要以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為本。不同的學生是存在個體差異的,如果我們采用同一種教育模式教所有的學生,用同一個標準要求所有的學生,好像是公平的教育,但實際上是非常不公平的。只有因材施教,為每一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才是最公平的教育。那么,什么是適合的教育?適合的教育就是使每個學生的潛在能力得到充分發揮的教育。要為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只改變“教”和“學”方式是不夠的,僅靠課堂教學改革還很難解決,還要改變課程體系和課程結構,在學習內容上要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課程選擇。學校要大量開發校本課程,開展各種活動,為不同的學生提供不同的課程層次與課程結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課程,教師要尊重和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在教學方式上強調自主學習,要實施個性化、開放式的教學,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
4. 課改要讓教育以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為本
“以人為本”,強調了課程要促進每個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強調了課程要有利于培養每個學生的良好品德;強調了課程要滿足每個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教育要以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為本就是要關注學生的關鍵能力的培養,特別是自主學習的能力,所以,我們的課改一定要倡導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育要為學生的終身幸福奠基?!闭n改要讓教育找回校長、教師和學生都應有的幸福!課改也應努力使我們的教育最大限度地滿足校長、教師和學生快樂工作和幸福生活的需要。
愿教師們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終身教育的理念,指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
(作者單位:湖南省永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