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烜
摘 要:本文對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進行了探索,為培養基礎理論扎實、實踐能力強、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化工專業;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改革
近年來,隨著我國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很多職業院校都新增了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使專業性院校的專業多樣化,增加了學校的辦學活力,為地方經濟建設輸送了大批人才。該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掌握化學工程與工藝和高分子材料方面知識、了解化工及高分子材料研究的前沿動態,具有較強工程實踐能力,畢業后能在化工、制藥、材料、能源、煉油、環保等領域從事生產技術管理、工程設計、技術開發、科學研究等方面的應用拓展型高素質人才。要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合格化工專業人才,需要有一套適應性和針對性強的課程體系,系統科學的教學內容和先進合理的教學手段,它直接關系到是否能夠實現教學目的和培養目標。本文對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進行了探討。
1 建立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
根據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學科背景和專業實際,在“培養‘大工程背景下具有扎實理論基礎、較強工程實踐能力和有一定人文素質的工程師和設計師”的總體要求下,結合化學化工學院特色,加厚了理科課程,強化了實踐教學環節,淡化產品背景,拓寬專業面,使學生具有更好的實踐和創新能力,同時適當拓寬了專業口徑,增加了創新學分。加強學生理論知識與生產實際的銜接,使學生具有良好的工程設計能力、扎實的理論基礎、較強的科學研究、科技和產品市場開發能力,適應能力更強,就業面更廣。該方案已從2011級學生開始執行,逐步形成了“以先進的教育理念為引導、以明確的培養目標為定位、以科學的培養方案為核心、以多樣化的培養模式為途徑、以高水平的教學團隊為關鍵、以合理的評價機制為導向、以可靠的質量控制體系為保障”的高等化工教育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該方案設置了以下幾個課程模塊:(1)通識教育平臺:課程包括:中國近代史、毛澤東思想與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思想概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形勢與政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國防教育、大學語文、大學英語、計算機基礎、C語言程序設計、大學體育、就業指導、音樂鑒賞、美術鑒賞等課程。(2)學科基礎教育平臺:課程包括: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大學物理及其實驗、電工學基礎、無機化學及實驗、有機化學及實驗、分析化學及實驗、工程制圖與CAD、生產認識實習等課程。(3)專業基礎教育平臺:課程包括:物理化學及實驗、化工原理及實驗、化工熱力學、化工儀表及自動化、化工設備機械基礎、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化學反應工程基本原理、化工專業實驗、科技寫作、化工過程及設備課程設計、專業英語等課程。(4)專業素養教育平臺:課程包括:無機化工工藝學、有機化工工藝學、精細化工工藝學、化工設計概論、環境工程概論、反應器分析、化工分離工程、化工過程開發與放大、工業催化、工業分析、分離分析技術等。(5)素質拓展平臺:課程包括:高分子化學、化工系統工程、聚合物工藝學、化學工程前沿、非金屬材料概論、儀器分析、儀器分析實驗、計算機在化工中應用、化工安全技術、化工節能原理與技術等。后兩塊內容學生可根據特長、興趣和職業規劃需要選學部分課程。
新修訂的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培養方案特點:(1)教學總時數有所壓縮,總學時由2800學時壓縮到2700學時;(2)口徑拓寬,基礎得到強化;增設了200學時左右的交叉學科方面的素養課,有利于開闊其視野,擴大其知識面,陶冶其情操。(3)實踐實訓課時或學分比例有較大提高;實踐環節主要包括:課程實驗、生產見習、社會調查、課程設計、化工生產單元實訓、生產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等。(4)選修課比例進一步增大。(5)適當增加了創新學分。從大一到大三,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每年都要完成一篇學年論文,鼓勵學生課外進行發明和創造,其成果經認定后可計創新學分,代替部分素質拓展學分。(6)課程設置更為合理,取消合并部分課程,教學內容更為精煉,聯系更為密切,課程體系適應面更寬,有利于個性化發展。
新大綱明確了工程技術應用和計算機技術應用兩條知識主線:第一條課程主線包括工程制圖及CAD→化工原理與課程設計→認識實習→機械設備基礎→化工儀表與自動化→化學反應工程→化工熱力學→生產實習→化工工藝→化工設計→化工專業實驗→化工生產單元實訓→化工設計實驗→畢業設計;第二條課程主線包括計算機技術基礎→化工單元操作→計算機高級語言→計算機在化工中的應用→專業素養拓展課→仿真培訓→模擬生產實習→化工系統工程→畢業設計。
2 人才培養模式
在多次對培養方案進行修訂的同時,我們對培養模式也在不斷進行改革探索。原來為統一培養模式,改為“2+2”培養模式,即前兩年按專業大類培養,后兩年分專業培養,以后又改為“2+1+1”培養模式,即前兩年按專業大類培養,主要學習通識教育模塊和學科基礎模塊內容,第三年學習專業基礎和專業素養模塊內容,第四年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選學專業素質拓展課程,在四年級下學期集中精力作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分散在四年中完成,交叉學科內容和教育理論與實踐內容,學生可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安插分散在前三年完成。通過不同層次的培養,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特長得到充分發揮,擴大了學生的就業面,提高了就業層次。
3 教學內容的改革
新培養方案的指導思想之一就是適當壓縮教學時數,還更多的空間于學生,使學生能夠發揮自己的特長,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根據個人興趣和職業發展規劃自主學習。因此,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應綜合考慮,均衡發展,精選課堂教學內容,盡可能提高課堂知識容量,提高課堂有效時間。明確各門課程內容、教學目的和相互聯系,消除不同課程內容重復疊加現象,增加一些新理論和生產新技術內容。如無機化學課程只講元素部分,幾大平衡放在分析化學中來講,熱力學放在物理化學中講,溶液理論在物理化學中已講過,在化工原理中只簡單提一下,不做詳細講述,均相雙組分混合體系的分離技術與理論在化工原理課程中詳講,在化工分離工程中只講多組分體系的分離過程,化工設計內容放在化工設計概論課程講,在化工原理課程中只作簡單介紹,其練習放在化工課程設計中來完成,精簡化工工藝課程,無機和有機工藝各選1個有代表性的工藝來講授;增設化學反應器分析、工程制圖與CAD、計算機在化工中應用、化學工程前言、化工技術經濟、化工節能原理與技術等新課程。取消專業英語課程,將專業英語內容融入到雙語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水平;取消文獻檢索課程,將其內容并入到科技寫作課程;將化學反應工程學拆分為化學反應工程基本原理和化學反應器分析兩門課程,后者作為方向選修課等等。
總之,作為一個化學工業與工藝專業的學生,工程實踐能力是必須具備的。在實際生活中,要提高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學校應該提倡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從而提高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同時學校需要對現有的教學設施進行完善,從而保證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需求。最后,學校也應該提升教師專業素質水平。通過教師專業教學來提升學生工程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化學知識學習。
參考文獻
[1]]姚志湘,栗暉,田玉紅,等.化學工程本科課程建設的發展[J].廣東化工,2006.33(9):105-107.
[2]鄒麗霞,花明,黃國林,等.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復合式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08(1):15-18.
[3]吳洪達,李利軍.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實踐性課程體系的構建[J].高教論壇,2007 (6):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