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偉娟
摘要 分析了開原市林業經濟基本情況及面臨的形勢,總結其中存在的問題并對產生原因進行分析,最后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能夠為開原市林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 林業經濟;發展現狀;問題;對策;遼寧開原
中圖分類號 F32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16-0155-01
目前,開原市有經濟林面積3.33萬hm2,其中榛林面積2.20萬hm2,蘋果、梨、紅松果、藍莓等其他經濟林1.13萬hm2。據統計,截至2013年年底,全市林業產業產值實現16億元。2015年計劃發展經濟林7 000 hm2,其中:新植5 000 hm2(含坡地還林2 033.33 hm2)、改造2 000 hm2,建設示范基地10個,目前已經完成任務的70%。預計項目建成后,開原市經濟林面積將達到5.33萬hm2,林業產業產值實現30億元。
1 林業經濟發展面臨的形勢
1.1 山區農民致富的需要
要實現東部山區農村農民的脫貧致富,出路在山上,要實現“靠山吃山,吃山養山”的目標,發展經濟林產業勢在必行。隨著山區綜合開發的深入,越來越多的林農參與經濟林產業,并取得了可觀的效益,因此采取更先進、更科學的經濟林種植技術提高經濟效益已經是廣大林農的當務之急。
1.2 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
東部山區農村經濟來源主要依靠種地和木材生產,農民勞動就業崗位和致富門路主要是森林采伐、木材加工及其他,包括放牧、柞蠶養殖等產業。隨著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實施,林木采伐量減少,相關產業原料不足,數量減少,規??s小,農民經濟收入受到影響。在這種情況下,發展經濟林產業可以有效提高區域經濟增長和農民增收速度[1],是東部山區實現產業發展的首選項目。
1.3 實現有效保護森林資源的需要
開原市的天然林及公益林大多分布在東部山區。對世代以“靠山吃山、砍樹養家”的東部山區農民來說,要保護好森林資源不受破壞,必須在發展林業產業上做文章。圍繞山林找出路,經濟林種植可以有效保護好開原市森林植被,提高森林的生態功能,還可以充分利用現有林業資源,增加農民收入,降低林農對砍伐森林的依賴程度,進而達到保護開原市森林資源的目的。
1.4 林業經濟建設優勢
1.4.1 經濟林產業發展的歷史及地域優勢。開原榛子歷史悠久,明清時期一直作為朝廷貢品上供宮廷,是遠近聞名的“御榛”“貢榛”。開原獨特的地理、氣候非常適宜榛子生長,所產榛子個大、皮薄,品質極佳。
1.4.2 經濟林生產、銷售優勢。通過近幾年的發展,開原已經培養成一批經濟林生產技術能手,其中以榛子為例,產量由原來的300 kg/hm2左右發展到現在的平均單產750 kg/hm2以上,最高可達3 750 kg/hm2以上。年銷售榛子2萬t,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東北榛子集散地。
1.4.3 經濟林產業發展的資源優勢。開原市荒山、荒地、坡耕地及疏林地適宜栽植、改造經濟林的面積很大,由于發展經濟林效益顯著,百姓發展經濟林的積極性也空前高漲。
2 林業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林業總產值較低,林業資源利用率低
2013年,林業生產總值達到16億元,但是僅占全市生產總值(330億元)的4.8%。林業資源利用率低,主要是森林采伐、木材加工及其他,包括放牧、柞蠶養殖等產業。第一產業產值12.5億元,第二產業產值1.2億元,第三產業產值2.3億元。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加在一起達到總體的21.8%。
2.2 林業產業結構缺乏合理性
林業產業發展主要是依靠第一產業的快速發展,第一產業發展比重過高,致使林業產業結構明顯不合理[2],完全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管理理念。林業還存在樹種過于單一問題,主要生產樹種落葉松、油松、楊樹及經濟林等品種多為低產品種,高產以及特高產品種嚴重不足。
2.3 政府是林業生產的主要投資者,其他資金來源較少
盡管政府對當地的林業投資額呈下降趨勢,但是仍是主要來源。政府財政需要負責社會各項的支出,其不可能完全滿足林業的資金需求,因此還需要大力開展各類籌資渠道。目前,盡管已經構建了信貸以及社會籌資等融資模式,但是籌資來源并不穩定,而且籌資比例較小,很難真正起到促進林業發展的實際功效[3-4]。
2.4 林業產業建設基礎設施薄弱
2.4.1 缺少龍頭企業牽動。經濟林產品的綜合利用價值很高,可以開發出多種系列產品,但由于缺少龍頭企業帶動,精深加工業發展緩慢,導致開原市林產品單一,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不高[5]。
2.4.2 資金投入不足。經濟林建設的前期投入比較大,一些林農想發展經濟林但苦于沒有充足的資金保障,無力發展,這也是限制和阻礙林業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3]。
2.4.3 科技推廣緩慢。適宜發展經濟林產業的地塊分布范圍廣且分散,小規模的經營業戶科技意識淡薄,對先進的經營管理技術不愿接受。
3 發展對策
3.1 大力發展經濟林保有面積,實現量的擴增
計劃2014—2018年,利用5年時間新植平榛1.33萬 hm2,新植大果榛子800 hm2,改造、墾復榛林1.33萬hm2,預計開原市榛林總面積將達到3.33萬hm2,年產榛果2.5萬t,年創產值可達14億元。
3.2 繼續做好新興林業產業的發展
計劃到2016年底,開原市新增林蛙放養面積1 333.33 hm2,新增林下參種植333.33 hm2。在做好林地經濟工作的同時,還要繼續做好木材加工、非木質加工、家具制造等第二產業的發展;繼續做好林產品流通、森林旅游等第三產業發展。
4 參考文獻
[1] 付保東.開原市榛子產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經驗及對策[J].防護林科技,2014 (12):62-64.
[2] 劉曲星,陸娟.淺論生態文明視域下我國林業經濟的發展[J].林業經濟,2016(6):86-88.
[3] 王迎.我國重點國有林區森林經營與森林資源管理體制改革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13.
[4] 王本洋,羅富和,陳世清,等.1978年以來我國林業發展戰略研究綜述[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1-8.
[5] 付保東.開原榛子產業發展現狀、問題與對策[J].遼寧林業科技,2015(1):66-67.
[6] 張有龍.甘肅林業產業化經營戰略研究[D].蘭州:甘肅農業大學,2009.
[7] 鐘艷.中國集體林發展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