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春
摘 要:人防工程也叫人防工事,起初是在戰爭時期為了保障士兵和人民群眾人身安全、生活物品掩蔽與安全、防空指揮和傷員救護而專門結合地面建筑修建的地下防護建筑。當前,在應對頻發的各類自然災害上,人防工程作為居民的應急避難場所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重點探究了人防工程的防護措施和其結構設計特點。
關鍵詞:人防工程;防護措施;結構設計;特點
根據戰時武器的殺傷力度和自然災害、社會災害的破壞程度等因素,人防工程需要具備多個類型及其不同級別的防護性能:抵抗核爆炸沖擊波的破壞;戰時防止毒劑侵入工程內部,危機人身安全;防止地面火災對工程外部建筑以及內部構造的破壞;維護工程內生活保障系統的正常運行;保障在工程外染毒的情況下,少量人員仍能正常進出人防建筑。
1 人防工程的防護措施
1.1 出入口的防護措施
人防工程,通常會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供人員進出的出入口。以出入口的最后一道密閉門為分界點,密閉門以內是人防工程的主要部分,既被用來儲藏戰時軍用物資和生活物資,又被用作戰時或者災害發生時人員躲避的重要場所。而密閉門以外的部分便是人防工程的出入通道,該處通常會安裝過濾毒氣和通風等設備,以保證進入工程內部空氣的質量安全,保護人員安全。密閉門以外部分是人防工程的關鍵,因此應著重加強該處防護措施的建設。密閉設施主要有防護密閉門、密閉門、防毒通道等。其次是要保證濾毒通風設施的建設。濾毒通風設施主要由濾塵器、濾毒器和風機、管道等設備組成。濾塵器和濾毒器分別起到除煙塵、毒霧和吸附毒劑蒸汽的作用。過濾出來的清潔空氣由風機通過管道送入人防工程內部。最后是消毒設施的建設,消毒設施主要包括消毒間和消毒藥品、消毒器材等,用于對進入人員進行局部或全身洗衣消毒,以防止人員將毒劑帶入內室,保障內室安全,保障空氣質量,保障人身安全,讓人防工程真正起到保護人民群眾的作用。除了建設以上幾種人防工程所必不可少的防護措施外,有些地區的人防工程還在密閉門以內,即人員隱蔽區建設有防化報警器和監測化驗等設施,主要用來發現建筑內部空氣中是否含有有毒化學物質,并對工程內部空氣的各種成分含量情況和人員受放射性照射情況進行實時檢測。
1.2 通風防化的防護措施
一是清潔通風。清潔通風指的是在人防工程以外的自然空氣沒有被污染的前提下而采取的通風方式。由于進入人防工程內部的空氣沒有被污染,因此也就不需要對進入工程內部的自然空氣進行監察和檢測等特殊處理。盡管如此,清潔通風工作依然不可被忽視。無論在何種情況下,清潔通風工作必須始終處于警戒狀態并保證連續進行。
二是濾毒通風。濾毒通風是指當發生戰爭時,敵人施放生化武器或者核武器使人防工程外的空氣遭受污染時采用的通風方式。由于外界自然空氣遭受嚴重的化學污染,因此,當外界的空氣要進入人防工程時必須要在防護密閉門、防毒通道和密閉門處經過嚴格的過濾、消毒等特殊處理后,確??諝庵械挠泻ξ镔|含量不足以給建筑內室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危害,才可允許將該空氣送入人防工程內部,供隱蔽人員使用。
三是隔絕通風。該通風方式僅僅只在地下人防工程內部進行循環,不參與外界自然空氣的流通運動,即完全與外部外界隔絕。因此在進行人防工程的防化通風設計與建設時必須要保證在一定的隔絕防護時間內,在人防工程與外界空氣完全隔絕狀態下,使工程內部的有害物質被控制在允許的范圍內。
.3 對地面沖擊波、核輻射以及常規武器等的防護
一方面,為減少地面沖擊波給人防工程帶來的危害,人防工程的圍護結構應具有足夠的抗力,必須要滿足核爆動荷載和建筑物倒塌荷載的強度要求;為了把沖擊波阻擋在室外,出入口處應當設置防護門,防護門的抗力也應當保證足以抵擋來自外部的地面沖擊波強度;通風口處必須設置消波設施;另外,在戰時,為保障人防工程建筑免遭地面沖擊波的破壞,專供平時使用的出入口、通風口和其它孔洞必須在臨戰時進行封堵;人防頂板底層一般不應高出室外地面,但若是建設級別較高的人防工程,且當上部為磚混結構并有充分的取土條件時,可根據實際情況設計人防工程頂板底層高出室外地面的高度,但最高不得超過1米,并要在臨戰時覆土。
對于早期核輻射的防護,具體要求包括頂板厚度(包括覆土)、外墻頂部防護角、室外出入口最小通道長度、室內出入口最小通道長度、室外出入口臨空墻最小厚度、室內出入口臨空墻最小厚度等方面。
對于臨空墻內側的房間,在戰時不能將其作為人員工作或掩蔽使用;
當室內、外出入口臨空墻厚度不能滿足建設要求時,可以采用加大鋼筋混凝土墻厚度的方式來進行,以取得防護核輻射的功效;
對于人防工程中室內出入口的90°拐彎數量和內通道最小長度問題。對于5級以上的人防工程,其室內出入口處不應設計直角拐彎;在5級以下的人防工程中,若工程內部出入口處有一個直角拐彎,則應特別注意其內通道即第一道防護密閉門與最后一道密閉門之間的通道的長度問題。
在戰時,為減少人防工程和隱蔽人員遭受常規武器的危害次數,降低敵方炸彈的命中率,一方面,應嚴格按照規定在最后一道密閉門以內劃分防護單元和抗爆單元,來切實保障隱蔽人員的生命安全,提高人防工程的生存概率。另一方面,應設置適當數量的防護單元出入口和室外出入口,以方便戰時應急。
2 人防工程的結構設計特點
為了達到地下人防工程的建造目的,必須進行謹慎的結構設計,綜合考慮人防工程建造特點,從繁復的系統中,總結構造特點和建造經驗。筆者在對大量人防工程建造資料分析后,主要總結出以下幾方面的結構設計特點:
2.1 日常功能與戰斗功能兼具
隨著戰爭日益減少,人防工程更多地被作為一項日常功能性建設,例如,利用人防工程的儲存性功能,將其改造成為貯藏室,另外,由于其一般占地空間較大且平坦,可以加以設計成為停車場。當然,一旦發生戰爭,人防工程必須能夠迅速適應戰爭需要,為人們提供避難場所。
2.2 鋼筋混凝土的結構組成
從建筑材料的角度來看,我國人防工程建設主要采用鋼筋混凝土,這主要是考慮到鋼筋混凝土的堅固性,人防工程作為一項地下工程,安全性是其首要目標,而堅固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是保證安全性的前提。另外,從人防工程的不同階段來看,其構件吸收能力存在較大差異,彈性階段的構件吸收能力明顯比塑性階段要差,所以,為了保障整體結構的穩定性,必須做好最壞的打算,在進行結構設計時,應該更多地考慮彈性階段構件吸收能力,從源頭進行最大程度的安全性保護。
除此之外,在人防工程的設計過程中,必須注重整體協調性,關注內部設備與工程結構的搭配,協調內部關系,各部門相互配合操作,防止因相互傳遞不及時而造成施工時不必要的問題發生,影響工程進度,造成經濟損失。人防工程的結構設計,只要在一般工程的設計基礎之上,充分認識人防工程結構設計的特點,結合自身實踐經驗,便可使其設計達到理想的效果。
3 結語
隨著當今經濟社會的發展,高樓大廈的建設數量愈發增多,隨之而來的,各種火災、爆炸導致的經濟損失也急劇上升?,F如今,人防工程作為城市地下空間的一部分,也擔負著部分城市功能,為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服務。因此,我們應當充分發揮人防工程在和平年代的重要作用,優化設計人防工程建筑結構,加強對人防工程防護措施建設的監管,使其更好地為現代化社會服務。
參考文獻
[1] 張欣.淺談人防工程防護措施與結構設計特點[J].價值工程,2011,30(6):4-4.
[2] 王宏祥,駱省燕.人防地下室設計的結構和防護措施探究[J].四川水泥,2014,(9):40-4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