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
摘 要:當今社會經濟、文化、教育水平迅猛發展的同時,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危害性越來越大。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也日益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文章就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展開討論。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預防
大學時代是學生們一生中心理變化最大的階段。從高中的緊張學習中解脫出來,邁入了充滿自由氛圍的大學校園,短時間內的巨大轉變極易導致大學生們心理發展的不平衡和情緒的不穩定,從而引發一系列的心理健康問題。
一、常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1. 難以適應環境的改變
剛剛離開了高度緊張的高中生活,很多大學新生們會對陌生的大學環境有著難以適應的現象。突然轉變到大學相對自由的環境中,曾經的種種限制消失了,外界的大量信息也不斷地向自己涌入,很多同學就會在此時變得迷茫,父母不在身邊的牽掛和集體生活的不適應也會引發種種心理矛盾。
2. 學習壓力大
大學的課程相對于高中來說具有更高的難度,很多同學會在學習的過程中感覺到非常吃力,明明努力了但成績還是不理想甚至還出現了掛科,這就會讓一些內心脆弱的同學產生煩躁、壓抑的情緒。
3. 情感問題處理不當
作為成年人的大學生在大學校園中有著自由戀愛的權利,但大學生在戀愛過程中往往也是他們心理最脆弱的時候。對于情感問題的處理他們并不成熟,而感情本身就具有復雜性,所以更容易引發一系列的情緒波動,讓他們變得更加敏感。而日益敏感的心理狀況極易導致部分學生走向極端,做出一些危害自身甚至傷害他人的行為。
4. 人生目標迷茫,就業壓力大
大多數學生是抱著雄心壯志,為了實現人生的目標而步入大學的。但慢慢地,初入大學的新鮮感漸漸消失,當時的目標也漸漸變得模糊。在這個時候,很多學生的心理就會被一種迷茫感所主導,他們稀里糊涂地過著大學生活卻不知道自己以后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曾經宏大的人生目標變得遙不可及甚至是不切實際,這種變化就會使大學生產生嚴重的落差感,而強烈的落差感又是許多情緒垃圾產生的根源。
面對突如其來的一系列問題,導致少數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呈現出不健康的狀態,多數的大學生則呈現亞健康狀態。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危害性
1. 對于學生本身的危害
人的健康并不只是身體上的健康,心理上的健康在很多時候有著更重要的地位。不健康的心理嚴重影響著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甚至導致無法完成學業。
2. 對于他人的危害
大學生活是集體生活,人的心態會很容易地影響到和他一起生活的同學們。一個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很有可能將心里的抑郁、不滿和焦躁在生活和學習中傳遞給其他同學,這就是心理疾病的傳染性,而這會給其他同學的心理和情緒造成極大的危害。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預防
“防患于未然”是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非常重要的方法,只有早預防才能盡可能阻止其發生。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大學生來說并不是一門必修課,有的學校會開設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選修課,但其影響力往往不夠,而且在教學質量上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預防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要有完備的心理健康課程做基礎。
1. 心理健康課程的授課方式
心理健康課程的開展并不能拘泥于傳統的課堂授課,學校可以充分利用網絡信息資源設置網絡課堂,學生們可以在學校網頁上查找和學習相關心理健康知識。這樣既方便又快捷,而且還增加了課程教授的靈活性,學生們可以隨時隨地根據自己的需要來了解課程,更有針對性,也更有效率。
2. 心理健康課程授課老師的選擇
心理健康教育關乎到學生們的心理健康狀態,所以此課程對于教師的選擇要更為慎重。教師要有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研究,要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況,對待學生要親切熱情,善于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能夠準確地發現學生中隱藏的心理問題并及時地給予指導,幫助學生走出心理的陰霾。
3. 開展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讓學生盡早地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幫助其增強對于心理健康問題的防范意識。但許多學校在開展此項工作時多關注那些存在或隱含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而忽略了對心理健康狀況較為良好的同學的預防。
4. 調動各科教師參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不能只依靠心理專業的教師,因為這對于全校學生的心理健康預防工作來說他們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學校要積極調動各科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除了教好自己所負責的專業課之外,還要給學生們滲透積極、健康的情緒,在課外之時多與學生們交流,及時發現他們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積極幫助他們疏通心理障礙,發現問題比較嚴重應及時與其輔導員溝通或上報學校。
(作者單位:山東政法學院信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