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艷霞
摘 要:對于小學生來說課外閱讀是課內知識的延續,而且課外閱讀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小學生能夠擁有良好的語文素養,但是就目前我國的小學生來說在課外閱讀上的閱讀量較少,且存在閱讀方式不正確的問題,從而導致小學生閱讀效果不大,該文在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就是針對這類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如何利用課外閱讀培養小學生語文素養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生 課外閱讀 語文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6(c)-0180-02
人在一生當中要學習的東西有太多,但是如果在學習的初級階段中能夠掌握有效的學習方式能夠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小學語文做為小學教學中重要的一門知識能夠對小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小學語文閱讀中能夠很好的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從而讓學生在說話溝通、為人辦事中發揮語言魅力,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在小學語文課程改革教學中要求教師能夠有效的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就目前來說在小學語文閱讀中由于學生的知識范圍很窄,這樣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就會出現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并且由于學生的文學水平有限,對閱讀書籍的選擇面也比較窄,這樣就會導致小學生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不能夠全面的涉獵知識,而且還不能夠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樣在以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就不能夠利用語文素養發揮自己的語言魅力。因此該文就在目前小學課外閱讀現狀的基礎上,提出有效地提高對策。
1 巧妙設計問題
著名的教育學家就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就意味著要想很好的進行閱讀能力的培養,就需要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然后從興趣的角度出發,刺激學生能夠將全部的精力投入到閱讀中。因此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并巧妙的設置問題,以問題作為線索,貫穿到整個教學活動中。
比如說在進行《赤壁之戰》一文的教學之前,教師就可以先向學生介紹一些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對人物的刻畫方式以及對文學作品的表現方式,這樣學生就會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在歷史中曹操、周瑜和諸葛亮之間的人物關系以相對應的歷史背景,然后在這樣的環境下,教師讓學生進行思考并查閱相關的文獻,然后用簡短的語言總結:在你心中曹操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物?通過這樣一個巧妙的問題,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還能夠讓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從而研究《三國演義》中的歷史背景以及人物特點,在這樣的狀態下在進行《赤壁之戰》一文的教學,就會讓學生能夠全面的看待赤壁之戰所帶來的歷史問題,從而刺激學生的閱讀欲望。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感受到名著所散發的魅力,從而使學生閱讀興趣高漲,并在無形之中提升了自己的語文素養。
2 營造良好閱讀氛圍
良好的學習氛圍能夠讓學生很好的融入到閱讀過程中,從而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的感受當時環境下所發生的每一件事情,從而更為貼切的了解作者創作的心態。
比如說在進行《三顧茅廬》一文的教學過程中就可以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有的學生扮演劉備,有的學生扮演諸葛亮,并且利用多媒體環境為學生創造一個合適的背景,這樣在進行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學生就會體會在當時的狀況下劉備三顧茅廬的心態以及諸葛亮對劉備的試探和最終的生死相隨變化過程,這樣在良好的氛圍中學生能夠身臨其境了解故事人物的心理特點以及故事情節變化的過程,了解當時的作者在進行創作時所要表達的情感。
3 靈活運用擴展點
由于小學生的閱讀目的不明確,這樣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就會產生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沒有掌握閱讀的技巧,沒有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因此教師可以針對這類的狀況專門開設課外閱讀輔導課程,并根據學生的閱讀需求,向學生介紹一些有益學生良好語文素養形成的書籍。在小學生中還存在一些的幼兒天性,教師就可以根據這些特點以故事等一些吸引人的方式將閱讀內容呈現在小學生的面前,對學生進行閱讀上的引導,當教師已經成功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之后,就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這樣就可以擴大小學生的語文素養。
比如說在進行《將相和》一文的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講故事的方式將將相和之前發生的一些歷史片段對學生們進行講述,當學生對這些故事產生好奇之后教師在為學生設置一個懸念,讓學生從閱讀中尋找后續故事情節的發展。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讓學生注意閱讀中的關鍵字詞,培養自己的語文素養。
4 巧妙利用課堂教學
小學生天性對任何事物都具有好奇心,因此教師在對小學生閱讀習慣培養的過程中可以從課內進行發展,從而讓學生在課外也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首先在進行一個新課程的教學之前,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個問題,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或者是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找到問題的答案,并且回答正確者有獎,在這樣的條件下,學生就會自主的在課下進行閱讀,從而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比如說在進行《草船借箭》一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讓學生更為清楚的了解草船借箭的相關歷史背景以及緣由,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課前閱讀,了解在當時的三國鼎立的局面之下,三個國家之間的對立關系,了解草船借箭之所以成功與其中的各個人物之間的關系,這樣在全班就會掀起一場閱讀《三國演義》的熱潮,這樣就樂意很好的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讓學生在閱讀中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
5 自主創新
課外閱讀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在參與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因此學生的參與是非常的重要的,而且在參與的過程中還能夠進行自主創新,對所閱讀的知識進行吸收和創新,從而轉變成自己的素養,這樣才是一個成功的課外閱讀。因此在進行課外閱讀知道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多樣化的閱讀活動,讓學生自主的進行知識創新,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比如說在進行《小河邊的故事》一文的閱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回家閱讀,然后根據對文章的理解程度,畫出文章中所描述的畫面:在一個清澈的小河邊,有許多的植物,綠油油的小草,茂盛的蘑菇,而且在小河邊還住著三個不同的動物,小兔子、小鴨子和小猴子,那么在這三個小動物的身上會發生什么樣的故事呢?教師在進行課文教學之前,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創新,每一個學生都發揮自己的現象,編一個小河邊的故事,并讓學生在課堂中之間進行分享,這樣每一個同學都是一個創新的故事,當大家把故事講完之后,學生都會有一種成就感。而且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利用語言進行故事的描述,能夠很好的提高小學生對語言的駕馭能力,從而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
6 結語
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學生能夠進行可持續學習最為基本的一個能力,學生只有學會閱讀,才能夠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適應社會的需求,因此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將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作為重點。該文在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從巧妙設計問題、營造良好閱讀氛圍、靈活運用擴展點、巧妙利用課堂教學、自主創新幾方面進行描述,從而很好的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小學生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 英小環.加強課外閱讀提高小學生語文素養的策略探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10(4):214.
[2] 余建平.拓展課外閱讀,提高語文素養[J].小學教學研究,2012(7):23-24.
[3] 謝春輝.課外閱讀對小學生語文素養提升的促進作用[J].才智,2012(14):127.
[4] 李華.加強課外閱讀指導提高學生語文素養[J].吉林畫報:教育百家B,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