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我區中小學的新課在不斷的改革,小學語文在課改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在新課改的理念下,語文課堂教學生動、有趣,為學生帶來新的教學模式。我區的農村語文教學在不斷發展,仍有不符合新課改的內容。本文分析現階段我區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可行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問題及措施
1 我區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語文教師學歷整體不高,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目前我區農村小學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不高,學歷偏低職稱結構不合理。在教學的過程中,農村部分的語文教師對語文課改教材所規定的教學目的、要求、任務和大綱都理解的不透徹,對課改調整政策不夠深入的了解,不能很好的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對已有定論的教材處理中的一些老問題,還是未能很好地解決,教學效果自然難盡人意。
我區農村教師隊伍中學歷整體不高,學歷水平偏低,語文的專業知識沒有得到更好的更新,缺少系統的專業知識訓練,專業知識水平不高,沒有與課堂教學相結合起來,吸取知識的速度不快、教學設備落后,信息渠道來源窄,教學思維不夠創新,老師的教學思維與方法跟不上小學語文教材的變化和教學發展的要求,應付式的對待教學工作,不能很好的勝任教學任務,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
(二)教學理念滯后,新課程理念有待提高
在我區農村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學理念滯后,新課程理念有待提高,一部分教師的課堂教育實施“機械復制”與“填鴨”等形式,傳統教學模式不能滿足新課程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中,沒有正確處理好能力與學習兩者之間的關系,一味在于對學生灌輸課本的知識,反復訓練,忽略培養學生的自主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加重學生的學習壓力和負擔。
(三)教學形式單一,教學質量不高
新課改中在課堂教學注重教學形式的多樣化、靈活化,在農村小學的實際教學中,教師,過度的模仿復制,照本宣科,不能很的領略新課改的實質以致在課堂教學中缺乏課堂的的操作性和實踐性,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少興趣。過度對活動數量的追求,教學質量與效果都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農村小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以下的幾個問題:1.教學大綱的識字任務不能很好的完成,小學生的知識面不廣2.學生不能靈活的掌握課文的內容,真正理解課文的意義,2.教師對沒有深入吃透教材,遵循教材施教,結合學生知識能力和實際水平,讓學生參與課堂的討論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
因此,優良的語文基礎創新對優良的教學質量有著很大的催化作用,有利于學生培養語文素質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四)教學資源不足,教學設施不全
在課題調查中發現,大多數農村語文教師在教學教學方式單一:,四一方式(一個黑板,一本教材,一支粉筆,一本教參),教學設備不夠齊全,相對落后,在教學的過程中很少用輔助教學設備和輔助教學手段。學生學習除了教材用書外,課外補充學習材料種類少,不能更好的鞏固課堂的知識。自從課改以來,在條件好的、資金充足的學校,資料齊全,教學手段先進,而在在農村地區的學校教學設備相對落后,跟不上教學的需求,對發達地區的這些“先進的教學法”只能是望塵莫及,無從下手。教學儀器落后,信息不夠靈通,導致農村學校的教師,無所適從,嚴重影響語文教學效果。資源缺乏是當前面臨的硬問題。盡管近幾年農村小學辦學條件有了較大的改觀,但與需求相比,相差甚遠,達標學校是比較少。
2 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的改進措施
(一)實施“學歷提升工程”,提高整體素質。
我們在認真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根據我區教育發展的需要,確立了教師學歷提升目標,制訂相應的學歷提升方案,并把學歷提升目標分解到每個學校,落實到每個教師。著重抓師范專業的培養。為適應教育現代的發展要求,建設一支學習型、創新型、高素質的“留得住、用得上、能帶頭”的優秀教師隊伍,我們加大教育學歷的培養力度,先后與師大,師院建立了廣泛、密切的聯系與合作,擴大招生規模,實行定點培養。
(二)和諧發展,促進公平
為進一步推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支持和促進農村中小學師資隊伍建設,加強城鎮學校與農村學校的對口支援工作,提高農村和薄弱學校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出臺了城鎮教師、校長與農村學校支教交流制度,真正把城鎮教師支援農村學校工作落到了實處。扎實推進提升工程項目,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立足實際,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需求與國培、區培和市培項目有效整合,實現各級提升工程項目的有機銜接和補充。
(三)加大投入,添置設施,改善教學手段
農村小學規模小、硬件設施落后,大部分農村小學微機室、多媒體教室沒有或不完備,圖書館的圖書數量少且陳舊,加大對農村教育資金的投入,增加教育經費投入,并保障教育經費真正落到實處不斷的改善農村辦學條件,按國家規定的要求配齊教學設備。健全農村教育經費監督保障機制,確保農村義務教育經費合理使用,從農村實際出發,針對師資、生源、教學的現狀,扎扎實實做一些基礎工作,把農村語文教學改革的研究工作落實到提高教學質量的實效上。
(四)拓寬培訓路徑,突出重點和特色。
積極組織開展各類教師培訓,以“創新培訓理念,注重資源開發,優化培訓過程,提升培訓質量”為工作目標,繼續加大對農村教師的培訓力度,市、縣(市、區)均已為農村教師開設專門的培訓班。“菜單”式培訓的運行有需求調查、課程開發、編排菜單、教師選擇、分塊實施、效果評價六個程序,這種培訓模式為教師自主學習和專業自主發展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提高了培訓的針對性。開展新進教師崗前培訓,并強化對“傳幫帶”工作的考核,幫助新進教師盡快適應崗位教學的需要。通過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跟蹤評價,舉辦青年教師技能比賽,選派青年教師參加培訓、進修,有計劃地提高青年教師的業務素質及教學水平。為教師提供專業咨詢和指導;強化教學規范,加強教師教學工作量化考核。組織教師開展教學評比和示范觀摩以及教學技能競賽等活動;指導教師進行教學職業生涯設計與規劃。為教師提升教學技能服務,創造充分交流、相互合作與資源共享的平臺。
(五)轉變觀念,促進發展
在教學中,要關注成績好的學生,更要學生個人情緒和心理的的變化。并充分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注重學生身心發展的觀念,確立正確的學生觀重視學生的感情。要注重課堂效率在教學中教師應當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采用多元化,靈活化,感情化的教學模式,大膽創新,大力改革,積極推進課堂的有效化建設。
作者簡介
李海珍,塘表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