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摘 要: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搖籃,在人們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尤其是在現在的時代中,為了企業自身的發展,對高尖端人才的需求量日漸趨升,如何培養更多高水平、高標準的的尖端型人才成為當前高校教學的首要任務。要想教學工作落實到位,那就需要激發教職工的教學積極性,并不斷的提高教學質量。依此所見,建立一套科學的薪酬管理系統對激發員工的積極性有顯著效果。本文通過分析我國高校薪酬管理現狀,由此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高校薪酬;管理系統;構建方法
高校薪酬管理系統在一定程度上也從側面反映了高校的管理水平,只有科學的薪酬管理系統,才能調動教師的教學興趣,使其更好地服務于學校,做好本職工作,進而培養出高水平人才。反之,教師教學熱情不高,對學生的學習不進行約束,只是一味的機械式地教學,那么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下降,無法培養高水平人才。雖然大部分高校都對教職工管理采取了一些策略,但根據實際情況來看,這些策略產生的效果并不顯著,既對在崗職工無法產生激勵的作用,又不能吸引更多人才入崗,對高校的發展和人才的競爭造成了極大的阻礙。為此,高校開發并實現一套科學、完善的高校薪酬管理系統顯得很有必要。
1 我國高校薪酬管理系統的現狀
1.1 高校薪酬管理部門較多
因為高校薪酬管理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需要多個部門共同參與以及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管理工作。但這也造成實際參與管理工作的部門過多,太過分散,以至于無法有效地對職工信息進行整合,無形之中加大了管理工作的難度。此外,高校職工的薪酬類型具有多樣化性質,如職稱工資、崗位工資、課時補貼、五險一金等各種津貼。每個職工薪資信息包括十幾個類別,這些信息都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整合和拆分,這些數據的管理都非常復雜,財務人員的工作難度系數也越來越大。
1.2 高校薪酬管理系統的自身局限性
之前在高校的財務工作中,工資系統是使用最普遍的應用軟件。這種軟件基本由高校自主開發,缺少更新,因此出現系統老化、功能落后等問題。現在高校薪酬管理系統是以Excel為基礎來進行簡單的數據錄入與計算。盡管該軟件的功能比較完善,能夠簡化薪酬管理的工作程序,但是目前的高校薪酬信息變得越來越復雜,Excel已經滿足不了高校薪酬管理的需求。如何適應新計算機技術,是各高校薪酬管理系統需要面臨的主要問題。
1.3 薪酬信息無法充分披露
自從國家稅務部門將高校教師納入高收入人群后,社會各界對此進行了激烈的討論。對于高校教師的收入分配問題,不僅外界人員對此不了解,而且高校教師自己也并不完全清楚自己或其他同類型教師的收入。因為財務人員一般都將職工薪酬信息保存在計算機中,其他管理部門只能獲取部分信息,并無法了解職工具體收入,職工本人也只能向財務處查詢到個人收入情況。正因如此,領導無法準確了解職工具體工作情況,導致管理制度無法得到更新,對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也造成了很大影響。
1.4 高校管理系統管理層面的日漸提升
對于工資的管理,即便是已經采用了網絡系統管理的高校也不得不使用局限于財務部內部人員才可操作的較為封閉的模式。而對工資有密切管理關系的校內職能部門缺少相關管理接口,像人事部門對人事管理的接口,出收票據的職能部門的管理接口,這些都是辦公信息化所需解決的問題。
對于高校教師的酬金項目有很多,其中的一部分酬金的發放并沒有納入到工資管理系統進行統一管理,這更需要去構建一個新型的、符合現代高校發展的薪酬管理系統來規范學校的經濟分配秩序。
2 高校薪酬管理系統的工作特性
2.1 以工作績效為導向性
之前對于教師職工的職稱評定、分房、工資等問題中員工的工作時間長短,年齡的大小都是影響評定的因素之一。因此,越來越多的公司采取績效工資,不考慮工齡長短,只對個人能力的好壞作為評定的標準。所以高校薪酬管理部門也可以實施績效考核制度,有利于激發員工工作積極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2.2 實行薪資透明
在某些薪酬管理系統比較科學的高校中,他們對于新資的透明度都做的比較好的。這些高校的工資級別都是公開的,能讓員工清楚了解到每級員工對應多少工資,并享受的是何種待遇,而這對低層員工的積極性推動是非常有幫助的。
2.3 薪酬水平的競爭性
薪酬水平的高低在人才吸引的市場中發揮強大的競爭力。但是薪酬的制定還是要根據高校自身的財務情況來判斷,并且參考其他院校的薪酬水平。薪酬水平過高,會導致高校付出的成本過高,不利于學校的發展;薪酬水平過低,就不能達到招攬人才的目的,也限制了高校的發展。所以,薪酬水平的制定是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來仔細斟酌的。
2.4 薪酬的結構性
之前高校實施的是工資等幅式的結構,每個級別之間薪資的差距都相等。現在高校都在實行薪資曲線型結構。簡單來說就是中低層次的員工崗位之間的薪資是平緩的直線,起伏波動不大;高等級的管理層次崗位之后的薪資波動呈上升趨勢,與低層次崗位的薪資差距較大,以此表現出校方對高層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貢獻的肯定,同時也激勵了低層員工工作的積極性。
3 薪酬管理系統的類型
3.1 知識工作類
薪酬管理系統具有強大的計算能力,可以處理很多復雜繁瑣的計算問題,能滿足財務人員的復雜計算的需求。
3.2 決策支持類
此系統能快速地為管理人員提供所需求的背景資料和個人信息,并自主篩選有利信息,根據所提問題作出應答,并提供多種備選方案。
3.3 自動辦公類
能完成將教職工的信息采集、匯總、上傳、下達等指令,實現高層管理者與基層工作者的相互連接,以及通知、公告、請示的傳達。
4 新型薪酬管理系統的應用優勢
4.1 節約人力成本
實施新型薪酬管理系統的自動化管理能夠有效地降低人力資源的成本,釋放了更多勞動力。使得之前的部分部門的管理人員從繁瑣的計算任務中解放,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去做其他工作,大大加強了員工的工作效率。
4.2 提高了管理效率
管理人員通過使用系統,可以對在崗職工的工資信息進行快速查詢,并將其導出進行匯總整合。這樣就使得原本需要幾天才能完成的工作任務,現在只需用手點擊鼠標下達指令就可以快速完成。這樣就提高了管理效率,能在更短時間內完成工作任務,進而提升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4.3 能明確分工,完成本職工作
高校使用薪酬管理系統能夠明確各部門的分工,更好處理本職工作。因為之前高校的人事分工不夠明確,常常一人處理多項工作,容易導致數據的重復錄入,對于本職工作出現混亂。對于管理出現問題,則又相互推托,以至于不能有效地改善并解決問題。而通過實施高校薪酬管理系統,可以將具體的工作分為各個模塊,一人負責一塊,達到明確分工的目的。
4.4 實現信息共享
之前人事部門的原始數據,因為崗位分工不夠明確,從而導致了數據的多次重復錄入,加大了工作人員的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那么,使用薪酬管理系統之后,通過構建數據庫的方法避免了數據的重復錄入,實現了各部門的數據共享。
5 新型高校薪酬管理系統的設計
5.1 薪酬管理系統的設計理念
既然原先因為參與薪酬管理的部門太多導致工作效率不高,阻礙了學校發展,那么現在的新型薪酬管理系統就減少參與管理的部門,讓整個管理系統分工明確,并且系統要規定統一的格式標準,各個分工部門錄入時要嚴格遵守格式規定,以便于信息的共享與整合。分工部門的每個操作人員對職權范圍內信息有權讀取。財務部門則享有最高權限,負責將各個部門的信息進行整合匯總并導入,設置其他部門管理權限,確保信息的真實性,以及對教職工發放薪酬。管理系統需要定期的進行更新和維護,保證系統內員工信息數據不會出現問題。此外,該系統還需具備個人查詢功能,教職工只需輸入員工編號及密碼就可登入管理系統,并查詢個人工資信息。使得員工個人信息更加安全,有效防止了信息外泄的情況。
5.2 薪酬管理系統的設計要求
對于高校教師職工其他非按月定時發放的工資,通過校園網終端按部門由專人輸入薪酬管理系統。系統對此自動生成憑證錄入個人工資信息,這樣有助于全面整合員工工資信息,節省了時間成本,釋放了勞動力。
人事部門通過管理接口對教職工的引進、調離、退休、職務變更等信息以及相關的薪酬變動直接發布指令,并進行轉換。對于其他職能部門也可以通過這個間接集成接口下達指令進行變更,并向財務部獲權查詢相關人員財務信息。
薪酬管理系統中包含了大量的教職工個人信息,為了保證這些信息的安全性,需要加強管理系統的安全設計。可以分級設置訪問權限,將殺毒軟件與防火墻結合起來,增強系統安全性。在存儲員工信息的計算機還要配備備用電源,在遇到停電等自然情況時,備用電源能夠自行啟動,避免信息管理工作的中斷,以及數據的丟失。
5.3 薪酬管理系統的設計目標
第一,要確保系統的用戶接口方便使用,能夠熟練掌握該操作系統。登入界面應具有美觀性和簡潔性。
第二,系統全程應設有幫助鏈接,以便用戶有疑問時能迅速找到解決方案。
第三,對于系統而言,安全性是不言而喻的,系統必須具有完善的安全保護功能,以防止非法進入,導致信息外泄以及數據丟失。
第四,在相關部門對教職工人員信息進行改動后,要保持變更內容的不可擦痕跡與日志,并自動反饋到財務部門,以便財務部門工作人員進行核實。
第五,系統自身能具有一定的擴展性,易于修改、維護和擴充,并能適應業務發展的需要。
第六,操作系統的反應能力一定要快,能更好的對用戶下達的指令進行運作。
4 結語
隨著高校的內部管理體制不斷加大改革力度,激勵了高校財務部拓展新的管理觀念,整個高校內部相關管理部門的職能也不斷調整和創新。這些改革和創新都意味著整個高校財務管理系統需要進行完善,不然將會跟不上高校發展的腳步,進而阻礙了高校整體的發展。因此,針對當前我國高校薪酬管理系統阻礙了學校發展的實際情況看來,加大資金投入和技術建設,致力于開發新型薪酬管理系統去適應當前的高校發展顯得尤為必要。開發新型薪酬管理系統,是為了避免各部門的權責不分,數據的管理混亂等問題,使薪酬管理工作更加省時、省力、高效,同時也為高校的薪資發放以及人事管理提供了便利條件。因此,新型薪酬管理系統的研發刻不容緩。
參考文獻
[1]顧志昊,劉萍,蕭鳴政.大學生村官隊伍建設問題研究——基于人力資源開發的視角[J].陜西行政學院學報,2016,04:40-44.
[2]馬新建,朱力,張雯,徐敏.薪酬管理環節要素對員工組織公平感的影響研究——基于商業模式價值分享視角的詮釋[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2:39-45+80+127.
[3]歐陽歡,陳峽汀,方驥賢,唐冰,白菊仙.公益類科研機構科技人員薪酬管理改革探討[J].農業科技管理,2012,02:75-78.
[4]李寶元.現代組織薪酬管理演化的歷史脈絡及前沿走勢——基于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文獻梳理及理論透視[J].財經問題研究,2012,07:3-10.
[5]王麒凱,李志,袁鈺.構建具有公平性和激勵性的PSP薪酬管理體系——以國有企業重慶GS集團為例[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2,05:40-45.
[6]顧志昊,劉萍,蕭鳴政.大學生村官隊伍建設問題研究——基于人力資源開發的視角[J].陜西行政學院學報,2016,04:40-44.
[7]汪純孝,伍曉奕,謝禮珊.企業薪酬管理公平性對員工工作績效的影響[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4:103-108+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