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潔穎
[摘要]當前高校中大學生面臨的社會環境更加復雜,心理問題也呈現出復雜的特點。尤其是大一新生在面對新環境之中的適應能力問題、人際關系以及愛情等問題上都表現出一定的心理問題特征。這些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心理成長。本研究從五大發展理念的角度出發,具體探究能夠充分滿足學生心理問題的干預對策,希望能對未來解決此類問題提供必要的借鑒與幫助。
[關鍵詞]大學新生;心理問題;心理干預
一般情況下,學生在進入高等院校之后,在心理狀態上會分為幾個階段。學生跨人大學校門的一刻直到升人大二之前的這段時間,被稱為大一新生。有關新生的心理問題研究顯示,大學新生表現出來的大學心理問題十分嚴重,因此,也成了當前階段大學生健康發展問題的主要話題。通過積極幫助此階段的學生解決心理問題才能讓學生獲得良好學習與生活環境。本研究中充分結合了五大發展理念,并因此形成解決對策。希望可以改善當前大學新生心理干預工作的水平。
一、大學新生心理問題發展情況
學生在從高中階段進入大學之后,針對新生角度心理出發,會覺得自己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因此,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等問題方面開始面臨更大的壓力。同時,一些學生可能產生心理問題,現階段,對大學新生方面的心理問題研究主要包括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環境適應性分析
新生在大一階段,一部分學生可能從未住過校,甚至一些學生從未來到過陌生的城市。在突然進入新的學習環境之中,一些原本成績優異的學生可能也在這樣的環境中便成為普通學生。面對所有環境的突然變化,必然會導致一些學生無法適應當前環境。尤其是班級以及學校中身份的變化更加會讓一名學生在心理上形成落差。促使新生無法很好的接受當前問題。學生也會更加思念家人,在學校與交往中產生不良心理感受。
(二)學習適應情況分析
大學階段的學習生活區別于傳統高中環境學習。高中階段學習主要是通過教師講授為主,但是大學階段的學習則是教與學并舉。為此,學生就已經當提升自學能力,并在這個過程中能夠加強自我管理的能力。相對高中,大學教師在進行課堂授課的過程中傳遞的信息量巨大,因此,需要課后進行復習,如果缺少必要的自學能力,則學生就無法更好地適應這種學習生活。一些新生在步人到大學之后,認為自己應該放松一下,但是這一放松就讓自己完全跟不上別人的腳步,更加跟不上大學學習生活的腳步。同時受到學生心理因素的影響,對自己所選專業的認可度不足,造成對學業方面的倦怠,促使學生學習方式也開始發生明顯改變,專業思想更加受到影響。
(三)生活適應性分析
學生家長認為高考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這也已經開始成為了人們的共識。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的家長認為,應當在高中階段為孩子提供一種十分專心的學習環境,針對孩子的關懷更加是細致入微,不讓孩子做其他的事情。原本應當是孩子自己完成的事情,家長全包了。為此,造成了一部分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后仍然不會照顧自己,在生活能力方面表現極弱。更加上南北地區生活習性上存在差異,促使學生對生活無法形成適應性。另外,也存在一些家庭經濟能力較差的學生,會產生自卑心理,在遇到困難之后,也并不會面向學校與同學求助,造成對內壓力過大。
(四)人際關系分析
當前大學新生多為獨生子女家庭,從小生活在家人的關愛與照顧之下,不可避免將會產生一些人性等情況。在步入到大學之后,則在過集體生活的過程中,可以說對所有學生而言都是一種挑戰。一些學生不善于溝通,不善于表達,因此更加不懂得如何更好地與其他同學之間友善相處。這個不習慣,那個不適應,造成宿舍之中所有同學都可能出現摩擦。加上班主任等相關導員對班級的了解情況不多,,造成了學生可能會產生孤獨感。
(五)情感問題分析
大學新生在高中以及初中階段可能就已經開始戀愛,因此,到了大學階段,新生面對戀愛方面的問題,將會更加明顯。甚至出現感情問題處理情況不佳而發生尋死的情況。進而可能會造成學生荒廢學習,產生精神類問題。一些新生并不了解生理衛生方面的嘗試,可能會對身體上出現的反映產生罪惡感,甚至造成心理方面的問題,一些學生會單相思,偷吃禁果,進而產生更加嚴重的心理問題。
二、以大學新生為焦點的學習適應性心理干預策略分析
基于大學新生心理問題研究目前已經成為高校針對大學新生教學中重點研究問題,在新時期積極提倡新的教學理念,以促進新的教學改革與教學發展。在黨的十八大會議中強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策略,這不僅僅是對我國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對我國教育提出了理念指導?;诖税l展理念下為大學新生進行有效的心理干預,以提升其學習適應性,促進其更好發展。
(一)基于創新的心理干預策略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大會議中明確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針對大學新生的心理問題研究來看,新時期其心理問題表現出不同特征,為有效開展學習適應性心理干預,就要不斷創新其心理干預手段,以突破目前的心理干預現狀,促進其更好發展。所以,在針對大學新生的學習適應性心理干預過程中要具備與時俱進的思想,保證其干預策略的制定在思想上或方法具有突破性、針對性、創新的。在傳統的大學新生學習適應性心理干預工作中,各高校更多的基于心理學原理進行策略制定。通過諸多實踐證明,引起大學新生心理問題的因素十分復雜,包絡個人、學校、社會等多個方面,為有效解決該心理問題,應基于心理學基礎上進行社會學、行為學等諸多知識的整合,形成系統的、創新的心理干預策略。
(二)基于協調理念的心理干預策略
“木桶理論”證明決定木桶最終盛水量的決定性因素是那塊短的模板。在針對大學新生學習適應性心理問題干預過程中,也應明確其“短板”是什么,針對其短板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干預策略。制定大學新生心理干預策略要保證其實效性與可操作性,所以策略的制定要以問題為導向,對影響其實施的主要因素,針對薄弱位置出擊,即從短板著力,制定出具有實效性的策略,并根據實際需要進行優化調整,避免出現木桶效應。制定大學新生學習適應性心理干預策略要符合大學新生的自身特點和學習規律,從全面性角度出發,與現階段大學新生的整體心理狀況進行對比分析,進而制定出具有可行性的策略。
(三)基于綠色理念的心理干預策略
社會主義發展新時期,我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綠色發展,積極開展生態文明建設,而節能、環保成為目前推進綠色發展的主要標識。在高校教育中積極開展綠色教育體現在多個方面,從育人環境上來看,和諧的校園環境能夠促進大學新生更好學習與發展,避免其心理問題的出現。在針對大學新生心理問題干預策略制定中,應充分發揮校園資源優勢,為大學新生進入校園及更好的生活與學習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環境優化減少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出現,同時對大學新生心理干預策略的制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基于開放理念的心理干預策略
為實現中國夢、強國夢應立足改革開放理念,促進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任何事業的開展離開開放思想都意味著止步不前,無法實現深化發展。在高校大學新生學習適應性心理干預策略制定中,具備開放理念是嘗試推進新的干預策略探索的新方向,基于開放理念下積極建立新的大學新生心理干預工作新格局。在今后關于大學新生學習適應性心理干預問題研究中,應從多角度出發,通過社會環境、家庭環境、校園環境的不同方面分析,將大學新生心理干預問題不僅僅局限于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應從社會心理問題角度進行關聯性分析,以制定出更加全面、健全的心理干預策略,有效解決其學習適應性心理問題等。
(五)基于共享理念的心理干預策略
在社會主義發展進程中,要依靠人民、發展成果與人民共享,最終達到服務人民的最終目的。針對高校大學新生心理問題,面對其學習適應性心理干預策略的制定,要充分調動廣大師生的參與作用,只有高校師生整體加強對大學新生心理干預策略的關注,才能真正突出大學新生地位,強化干預手段,在人人幫助、分享的良好環境下實現完善的大學新生學習適應性心理干預策略制定。
為此應當加強對學生心理問題的有效把控,只有這樣才能夠形成有效的干預策略。學生心理問題的表現明非一成不變,而是在時代與環境發展過程中不斷變化的,及時了解與把握學生心理問題才能夠形成具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在開展實踐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從心理預防角度出發,加強學生自我管理,并進行心理測試,幫助學生了解自身情況,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解決實際問題。策略要適合新生的特點,更多采用新生樂于接受的形式,使新生內心不抵觸;另一方面,要主動邀請新生參與策略實施,他們既是策略的實施者,也是策略的受益者。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研究結合當前大學新生心理問題發展現狀,形成了主要應對策略,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究了未來開展相關教育工作應當注意的事項。希望通過本研究能夠對未來教育工作開展提供幫助。
(責任編輯:章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