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晶
[摘要]本文基于課題“高職公共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以湖北省十所高職高專院校210位公共英語教師為調研對象,通過問卷、訪問相結合的方式對教師專業發展進行調研。結果顯示,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師師資隊伍結構不平衡,教師職業倦怠期初現,整體科研能力單一、行業知識發展規劃不明確。在調研結果基礎上,應該明確教師專業發展方向和目標,從教師內因與環境外因出發,促進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師專業發展,使之教學和科研能力能夠與高職教育發展相適應。
[關鍵詞]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師;專業發展
一、引言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高素質公共英語教師決定高質量的高職英語教育。高職院校是旨在培育大批具有專業技能與工匠精神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人才。面對迅速發展的高等職業教育和人才培養規格與目標的不斷提升,國家越來越重視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改革。然而,高職院校高職英語的教學仍以課堂教學為主,學生學習主要依賴教師的語言輸入和指導。因此,公共英語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顯得尤為迫切。本文從高職公共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現狀人手,分析高職公共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以期為提高高職公共英語教師專業發展對策提供參考。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調查研究對象為210位在職的高職高專院校公共英語教師。年齡結構:高職高專院校中高職公共英語師資隊伍的主力軍無疑是中青年教師,其中31歲至40歲年齡段教師占56.2%;教齡結構:絕大多數教師有長達6年以上,占90%;學歷結構方面: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為主體,占57.14%;職稱結構:具有中級職稱的教師為主體,占57%;從教學工作量來看,年課時在400學時以上的教師為主體,占63.8%。本次研究對象來自于湖北省十所具有代表性的高職高專院校,因此,本次研究結果可客觀反映湖北省高職高專院校公共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現狀。
我國外語界學者吳一安認為:外語學科教學能力、外語教師職業觀與職業道德、外語教學觀、外語教師學習與發展觀這四個維度構成優秀大學英語教師的專業素質框架。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與深度訪談的方法,以此四個維度模式為基礎,編制問卷“高職公共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現狀調查問卷”,包括基本情況、教學理念、專業素養、教師職業觀和教師發展觀5個大部分,對教師職業態度、教學能力、科研能力及教師專業發展現狀進行調研。通過隨機抽樣的方法,于2015年9月發放調查問卷210份,2016年1月回收有效問卷205份,回收率為97.6%。同時,筆者還對以上十所高職高專院校部分教師及學生進行了深度訪談。通過上述方法形成對湖北省高職高專院校公共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現狀客觀、真實的描述。
三、調查結果分析
(一)教學理念
高職公共英語教師職業態度端正,有較先進的教育理念,42.8%的教師本著以培養學生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為教學目的。37.6%的教師認為對自己教學的肯定主要是來自于學生的進步程度。而主要影響教學效果因素方面,40.3%的教師認為是自己教學能力問題。由此可見,高職高專教師“自判”態度之強,更重要的是有迫切提高教學能力的愿望。但是,與此同時教師認為制約學生學習的障礙主要來自于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方法與學習目的和態度這兩個方面(分別占比31.5%與25.5%)。并且值得關注的是,有35.7%的教師認為自己的教學特點是盡力而為,28.3%的教師認為是提高教學效果,只有18.9%的教師是樂于教學的。同時訪談中,很多教師坦言所在學校對教師要求高、任務重,學生學習配合度低,使教師們自感壓力大,同時沒有感到教學的動力和樂趣。
(二)教師的專業素質
本次調研從教師知識能力、教師教學能力、教師科研能力和教師教學反思能力四個方面調查教師的專業素質。
1.教師知識能力。首先,98.2%的教師獲得非英語專業四級或者六級證書,同時92.3%的教師還獲得英語專業四級或者八級證書。在教學法方面,45.7%的教師學過一些教學法,而系統學過教學法的教師占比28.8%??梢姡呗毟邔S⒄Z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教學法知識都是比較過硬的。然而高職英語教學改革不斷推進,同時公共英語教師需要加強自身專業發展,提高自身素質和技能。在教師認為最欠缺的知識方面,45.3%的教師認為最欠缺的是行業知識,而對行業知識學習的態度方面,有42.4%的教師應該了解一些行業知識,31.2%的教師認為應該深入了解行業知識。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師由于缺乏跨學科知識倍感困惑與壓力。
2.教師教學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師能夠靈活地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其中最長用的是任務型教學法和翻譯教學法,各占比32.4%和35.7%。信息化手段教學已經成為當前提高教學效率的一種重要途徑。調查數據顯示60.7%的公共英語教師能夠熟練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辦公軟件以及通過百度等網頁獲取網絡教學資源。但是在訪談中,我們了解到,老師使用的信息化教學手段主要的還是PPT,視頻等多媒體課件為主,僅少數人或少數情況下嘗試使用慕課,微課等網絡課程和翻轉課堂。
3.教師科研能力。在科研方面,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師對科研重要性有著明確的認識,意識到科研的必要性,48.3%的教師認為科研很必要,37.1%的教師認為必要。但是,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師科研水平普遍偏低,科研能力薄弱,科研成果以發表論文和主持或參與課題為主。發表1-3篇論文的教師占比42.7%,發表4 6篇論文的教師占比34.4%;參加課題研究的教師占比44.6%,主持課題的教師占比24.3%。而影響教師科研能力的原因來自多方面,“教學任務重”、“科研氣氛弱”、“科研環境差”這都是造成教師科研不足的影響因素。
4.教師教學反思能力。教學反思能力方面,48.7%的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師偶爾有過反思,未記錄,但是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也有22.9%的教師沒有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的內容多在教學手段方面,占比40.5%,其次是授課方法,占比28.7%。
(三)教師的職業觀
教師職業觀是教師對職業的整體看法,只有對自身本職工作的熱愛,工作中才可能嚴格要求自己,如果教師缺乏對自身職業的感情,就不可能對自己所從事的教育工作有最大的努力和熱情,。目前,45.6%的教師對職業的滿意度是基本滿意,但仍有14.5%和12.6%的教師的職業滿意度是不太滿意甚至于是不滿意。對現今的職業狀態而且也言,過半(54.8%)的教師認為需要提升職業狀態,但是37.1%的教師認為缺乏進修機會,33.6%的教師認為缺乏各方面配合。
(四)教師專業發展態度與現狀
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師有著積極的專業發展態度并對各種形式的行業知識培訓持肯定態度。現階段38.3%的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師在網絡上接受培訓,或者通過學術雜志和書籍(占比35%)來提升專業發展。培訓內容主要訴求在科研素養的提升(占比25.8%)和行業實踐水平提升(占比25%)這兩塊。在向專業發展途徑需求這一方面,有82.5%的教師認為教師培訓是能力發展的主要途徑,其次是教材編寫(占比70.4%)和專家指導(占比69.4%)。
四、結論與建議
(一)研究結論
調查結果顯示,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既有其自身優勢,也有不足之處,整體情況不容樂觀,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隊伍結構不平衡。發展不平衡的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師隊伍結構:一是職稱結構發展不平衡,學科帶頭人極少,由于公共英語的特性,師資隊伍中高級和副高級職稱教師較少,中級職稱的教師占59%,。二是學歷結構發展不平衡,大多老師都是碩士研究生畢業,參加工作后沒有時間繼續進修導致博士學位的教師嚴重缺乏;這種不平衡的教師隊伍結構嚴重阻礙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師發展進程。
2.職業倦怠期初現。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師的工作熱情不高,自我肯定度低。職業倦怠的三個維度:情緒衰竭,去個性化,低個人成就感來判斷,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師雖然喜歡教師職業,但由于各種原因“沒有職業幸福感”,在工作中已感覺壓力大,以半消極態度對待工作,職業倦怠已初見端倪,處于教師的生涯挫折階段。
3.科研能力單一。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師普遍存在科研不足問題,從而導致教師專業發展不平衡。主要由于,一是教師備課量大,教學任務重,沒有精力進行科學研究的深度思考。二是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師大多安于比較穩定的職業發展現狀;另一方面,工作環境中普遍缺乏科研氛圍,科研環境差也是導致科研能力薄弱的另一原因。
4.行業知識發展規劃不明確。絕大多數教師都認識到了行業知識提升在其職業發展的重要性,并有強烈的意愿參加各種形式的培訓活動并愿意下企業實踐和調研,但由于缺乏各個方面為公共英語教師提供學習發展的機會,致使高職公共英語教師對各個行業知識發展的了解嚴重不足,同時缺乏明確的行業知識發展規劃。
五、結語
總之,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師發展有其自身的特點:教師職業態度端正,專業知識功底深厚,發展愿望強烈,卻又存在職業發展規劃不明確,發展動力不足,科研發展不平衡等問題。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師需要通過學習、反思、教學、合作和研究等各項專業活動(途徑和方式)在自己的專業信念、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情感及自主專業發展意識(內容)等方面不斷成長與成熟。為了達成這一目標除了需要教師個體不懈努力與反思,更需要一定的社會組織、情境(即外在的教育與培訓)和教師所在學校對于教師專業發展起到推進作用,從而建設一支結構優化,與教學、科研、高職教育發展相適應的高職高專公共英語師資隊伍。
(責任編輯:章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