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奇明,蔡麗芬
(1.廣東省江門市口腔醫院躍進門診,廣東江門529020;2.廣東省江門市口腔醫院口腔內科,廣東江門529020)
CBCT用于老年人磨牙根管治療術后效果評估的作用及價值
彭奇明1,蔡麗芬2
(1.廣東省江門市口腔醫院躍進門診,廣東江門529020;2.廣東省江門市口腔醫院口腔內科,廣東江門529020)
目的針對CBCT用于老年人磨牙根管治療術后效果評估的作用及價值進行研究。方法隨機選擇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期間本院收治的老年磨牙根管治療患者60例,對患者實施CBCT影像和X線片診斷檢查。對兩種診斷方法的診斷結果、根管后疾病發生情況等進行觀察分析。結果CBCT影像診斷根管治療后根管PED檢出率為28.33%,X線片檢出率為10.00%(P<0.05)。X線片診斷磨牙根尖周炎未愈率6.67%,CBCT為20.00%(P<0.05)。結論磨牙根尖周炎治療中,實施CBCT影像診斷檢查,可為治療提供準確的影像資料。
CBCT;老年人;磨牙根管治療;效果評估
在臨床治療中,口腔疾病的發生率較高,且對患者的身體健康產生的影響較大。在眾多口腔疾病中,磨牙根尖周炎嚴重的影響著患者的咀嚼功能[1-2]。為了有效的對老年磨牙根管治療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預測和評估,對其實施CBCT影像診斷檢查,為患者的根管治療提供有效的影像。本文針對CBCT用于老年人磨牙根管治療術后效果評估的作用及價值進行分析研究。
1.1 臨床資料隨機選擇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期間本院收治的老年磨牙根尖周炎患者6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齡55~76歲,平均年齡(63.4±2.2)歲。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患者自愿參與本次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診斷方法CBCT檢查:針對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實施CBCT影像診斷檢查,其中使用到的儀器為Kavo中視野CBCT機、牙科X線機、ProPex根測儀、機用TF鎳鈦銼、熱牙膠連續波垂直加壓充填系統、AH-plus根充糊劑等等。對老年磨牙根尖周炎根管治療的患者實施CBCT影像掃描,患者保持站立位,保持頭部的靜止,采用360°旋轉投照掃描,掃描設定的參數為電壓78 kV,電流10 mA,掃描的層厚度為78μm,掃描所得的數據,經過計算機處理后形成CBCT影像圖像,獲得患者的患牙牙體和根管的三維圖像和橫斷面、冠狀面等圖像。利用獲得的患者的患牙CBCT圖像,以髓底層切面為基準面,向根尖方向進行逐步的移動,并利用軟件測量工具,大致的觀察根管口出現的層面,根管分歧層面以及根尖孔層面之間的距離,并確定根管的長度。并根據獲得的CBCT影像圖像,對患者的根管走向和位置進行判斷,確定根管與相鄰根管的關系,并結合橫斷面等對根管治療的位置進行觀察和分析,確定患者的根管是否有鈣化和阻塞,進而為患者的磨牙根管治療,提供影像診斷依據。
X線片檢查:采用X線片機對患者進行掃描檢查,確定檢查的相關參數后,對患者的患牙組織進行檢查,確定根管的情況,在患者完成治療后,再次對患者實施X線片檢查,確定患者的根管治療的效果。
1.2.2 治療方法針對本次研究中的所有磨牙根尖周炎患者實施根管治療,根據CBCT影像,由醫生確診患者的病情,并對患者的患牙根管形態進行確定,在患者知情且同意的情況下,對患者實施開髓、揭髓室頂,對髓室進行清理,探查患者根管的位置,進行拔髓將根管探通,測量患者根管的工作長度。然后進行根管成形,采用根管冠-根向預備技術,對根管進行消毒,并采用沖洗消毒結合根管內封存的氫氧化鈣碘仿糊劑進行消毒,然后實施根管充填,使用根充糊劑和牙膠尖進行熱牙膠連續波垂直加壓。完成根管充填治療后,再次實施CBCT三維重建影像對根管治療質量進行評價,并確定患者根管治療的效果是否符合患者的需求,如不滿足需要再次實施根管治療。
1.3 療效評價標準愈合:進行臨床檢查無明顯的癥狀,進而影像學檢查根尖無暗影或者的暗影明顯的縮小。未愈合:影像學檢查患者的根尖有新的暗影產生或者是與治療前比較暗影增加[3]。
1.4 統計學方法兩組涉及數據采用SPSS 16.7醫學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c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根管充填質量根管充填恰當例數為56例(93.33%),超充填2例(3.33%),欠充填2例(3.33%)。針對恰充填患者進一步的進行充填密度的檢查,充填密度合格例數為55例(98.21%)。
2.2 根管治療后根管PED發生情況CBCT影像診斷中根管治療后根管PED檢出率為28.33%,X線片為10.00%(P<0.05)。見表1。

表1 兩種檢測方法下根管治療后根管PED檢出情況比較[n(%)]
2.3 磨牙根尖周炎愈合情況X線片診斷中磨牙根尖周炎未愈率為6.67%,CBCT為20.00%(P<0.05)。見表2。

表2 兩種檢查方法下的磨牙愈合情況對比[n(%)]
目前在臨床治療中磨牙根尖周炎最常使用的治療方法為根管治療,磨牙根管治療的有效性較好,但是由于各種原因,部分患者需要再次進行根管治療[4]。
影響磨牙根管治療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輔助影像技術的影像診斷圖像,影響著磨牙根管治療的治療[5]。CBCT影像診斷系統由射線源、機械掃描系統、輻射探測器、計算機系統等組成,CBCT影像診斷技術采用的是三維錐形束,其有較高的分辨率,且數據的采集時間短,反應靈敏且診斷準確性較高,可以為患磨牙根管治療提供準確、清晰的三維圖像[6]。
CBCT影像診斷技術,其與傳統的CT診斷技術不同,CBCT影像診斷技術采用錐形束進行掃描,其可以有效的將掃描診斷速度提升,有效的利用射線,進行圖像的重建,并提高圖像的分辨率[7]。針對CBCT影像診斷技術的優點進行分析,其主要有:(1)偽影少,沒有重疊影;(2)掃描速度非常快,且輻射線的利用率較高;(3)掃描準確率和分辨率較高,圖像的空間分辨率和三維斷層圖像的分辨率也較高,可以為患者的治療,提供有效的診斷依據,且掃描診斷的成本較低。(4)在掃描診斷中,圖像與真實物體的比例,不會被放大而失真,其可以達到影像診斷圖像和實物各個方向上的同性。(5)掃描靈活,對患者的頭部要求較低,而且操作簡單。
在老年人磨牙根尖周炎患者的治療中,對患者實施CBCT影像診斷,可以為患者的根管治療,提供有效的影像學診斷依據,便于醫生,通過CBCT三維影像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全方面的分析和了解,掌握患者患牙的形態、結構等,進而促進患者治療方案的確定。CBCT影像診斷技術在口腔疾病手術治療中的應用,可以為在術前對患者的牙齒與口腔內部個組織結構的關系、形態、位置等進行評估,為患者的手術治療,提供有效的臨床診斷依據[8]。
本文針對CBCT用于老年人磨牙根管治療術后效果評估的作用及價值進行了分析研究,發現CBCT影像診斷根管治療后根管PED檢出率為28.33%,X線片檢出率為10.00%(P<0.05)。X線片診斷磨牙根尖周炎未愈率6.67%,CBCT為20.00%(P<0.05)。同時60例患者恰充填率93.33%,超充填率3.33%,欠充填率3.33%。表明老年磨牙患者的根管治療中,對患者實施CBCT影像診斷檢查,可以提高患者的診斷準確率,提高患者的根管治療術后PED的檢出率,更好對患者實施再根管治療,同時可以對患者的磨牙缺損治療效果進行評估。
綜上所述,對老年磨牙根尖周炎患者實施CBCT影像診斷檢查,有重要的臨床診斷價值,且可以對患者治療效果進行有效的評估,可臨床上進行推廣應用。
[1]石校偉,王照五,劉榮森,等.上頜第二磨牙牙根根管數目的CBCT影像學觀察[J].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10,8(4): 231-234.
[2]劉榮森,高飛,石校偉,等.錐束CT在變異根管診斷治療中的作用[J].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11,9(4):245-248.
[3]游婧,孫超,楊寧,等.錐形束CT在下頜第二磨牙C形根管系統應用的研究[J].口腔醫學,2012,32(6):373-375.
[4]陽嬋,楊燃,鄒靜,等.應用錐形束CT觀察下頜第二乳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態的研究[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13,48(6): 325-329.
[5]劉亞麗,李霞.錐形束CT在下頜第二磨牙C形根管治療前中后的應用[J].國際口腔醫學雜志,2015,42(2):181-183.
[6]汪小彤,孫超,朱潔,等.應用CBCT評判根管治療失敗原因[J].口腔醫學,2015,35(5):373-375.
[7]趙麗琴,許辛夷.應用錐形束CT和根尖片評估工作長度對根管治療療效的影響[J].上海口腔醫學,2014,23(6):708-712.
[8]陳筑蘇,盤榮劍,李曉敏,等.應用錐形束CT研究下頜第二磨牙根管數目和構型[J].廣東牙病防治,2013,21(10):521-523.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