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杰
(祁陽縣人民醫院肝膽胰脾外科,湖南永州426100)
腹腔鏡下腹腔灌洗引流術治療重癥胰腺炎的臨床效果分析
鄧杰
(祁陽縣人民醫院肝膽胰脾外科,湖南永州426100)
目的研究腹腔鏡下腹腔灌洗引流術治療重癥胰腺炎的臨床效果。方法研究對象來源于本院2013年8月~2015年2月就診的98例重癥胰腺炎患者。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98例患者分為開腹組和腹腔鏡組。開腹組采取開腹手術進行治療;腹腔鏡組采取腹腔鏡下腹腔灌洗引流術治療。比較(1)痊愈率;(2)手術并發癥發生率;(3)患者手術操作時間、術后體溫復常時間、住院時間、心功能、腎功能和肺功能恢復時間的差異。結果(1)腹腔鏡組對比開腹組痊愈率更高(P<0.05);(2)腹腔鏡組對比開腹組手術并發癥發生率更低(P<0.05);(3)腹腔鏡組對比開腹組手術操作時間更長,但術后體溫復常時間、住院時間、心功能、腎功能和肺功能恢復時間更短(P<0.05)。結論腹腔鏡下腹腔灌洗引流術治療重癥胰腺炎的臨床效果確切,可有效減少并發癥發生,加速術后器官功能康復,縮短住院時間,對患者預后有益,值得推廣。
腹腔鏡;腹腔灌洗引流術;重癥胰腺炎;臨床效果
重癥胰腺炎是臨床常見危急重癥,隨著其治療方法的不斷改進,其死亡率也有所降低。重癥胰腺炎早期可出現大量腹腔積液,可因胰液自身消化等而導致胰腺以及周圍組織出現液化和壞死而引發感染,使得腹腔壓力升高,需行手術治療。傳統開腹手術雖然可以有效降低積液淀粉酶和血清淀粉酶水平,減輕胰腺和周圍組織器官自身消化,改善臨床癥狀,抑制病情進展,但創傷大,出血多,術后并發癥多且恢復慢,死亡率居高不下[1-2]。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腹腔鏡在重癥胰腺炎治療中作用越來越凸顯,本研究對腹腔鏡下腹腔灌洗引流術治療重癥胰腺炎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研究對象來源于本院2013年8月~2015年2月就診的98例重癥胰腺炎患者。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98例患者分為開腹組和腹腔鏡組。各49例。腹腔鏡組患者男28例,女21例;年齡21~49歲,平均年齡(42.34±2.29)歲。發病至入院時間3~48 h,平均(23.67±0.32)h;其中,重癥I級有28例,重癥II級有21例。有10例患者伴隨休克,有8例伴隨呼吸功能不全,有9例伴隨腎功能不全,有4例出現消化道出血。開腹組患者男29例,女20例;年齡21~51歲,平均年齡(42.19±2.45)歲。發病至入院時間3~48 h,平均(23.13±0.23)h;其中,重癥I級有30例,重癥II級有19例。有10例患者伴隨休克,有9例伴隨呼吸功能不全,有9例伴隨腎功能不全,有3例出現消化道出血。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組間對比有可行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經CT確定感染病灶后進行手術。
開腹組采取開腹手術進行治療,右側臥位,常規消毒后全麻,術中加強對患者生命體征的監測,并于左側肋胰腺體表投影附近作28 cm左右切口,逐層剝離至腹腔,灌洗和引流小網膜腔,清除壞死組織和病灶。
腹腔鏡組采取腹腔鏡下腹腔灌洗引流術治療。取臥位,碘仿常規消毒后進行全身麻醉,建立氣腹壓,維持在16~17 mmHg,氣腹針插入位置為臍部正上方1 cm左右。在劍突下作3~4 cm腹腔鏡插入口,并于左右鎖骨中線和肋下緣兩個交叉部位作兩個輔助引流口,腹腔鏡下對腹腔情況進行觀察,及時抽吸多余積液,確保抽吸徹底,以0.9%氯化鈉注射液多次沖洗腹腔,對吸出液性質、顏色進行觀察,直至吸出液顏色清澈則可停止沖洗[3]。對臟器位置進行調整,為小網膜腔留出充足位置,確保術中小網膜腔和下胰腺部位的充分暴露。采用電刀或超聲刀緩慢進入小網膜腔,避免對周圍組織器官造成損傷,進入小網膜腔后將多余液體抽吸,洗凈小網膜腔后尋找壞死灶和感染灶,徹底清除病變部位,給予多次沖洗,吸出腹腔內液體至無殘留液后,在膈肌下方、小網膜腔、左右兩側結腸旁溝置入引流管進行引流,將切口縫合后結束手術[4]。
1.3 觀察指標和標準研究評估:(1)痊愈率;(2)手術并發癥發生率;(3)患者手術操作時間、術后體溫復常時間、住院時間、心功能、腎功能和肺功能恢復時間的差異。
1.4 統計學方法以SPSS21.0軟件統計相關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c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痊愈率相比較腹腔鏡組對比開腹組痊愈率更高,其中,開腹組有39例痊愈出院,痊愈率79.59%,腹腔鏡組有48例痊愈出院,痊愈率97.9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手術操作時間、術后體溫復常時間、住院時間、心功能、腎功能和肺功能恢復時間相比較腹腔鏡組對比開腹組手術操作時間更長,但術后體溫復常時間、住院時間、心功能、腎功能和肺功能恢復時間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和表2。

表1 手術操作時間、術后體溫復常時間、住院時間比較(x±s)

表2 心功能、腎功能和肺功能恢復時間相比較(x±s,d)
2.3 兩組患者手術并發癥發生率相比較腹腔鏡組對比開腹組手術并發癥發生率更低(c2=16.932,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手術并發癥發生率相比較
重癥胰腺炎為常見急腹癥,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死亡率高。重癥胰腺炎早期可在小網膜腔、胰腺內、腹膜后間隙等部位形成含有豐富血管活性物質和豐富胰酶的無囊壁包裹性液體積聚,引發急性液體積聚,可繼發胰腺感染、腹內高壓等,甚至引發多器官功能衰竭,對患者預后不利[5-6]。
傳統開腹手術治療重癥胰腺炎雖然有一定效果,可緩解臨床癥狀,控制病情進展,但創傷大且并發癥多,術后康復效果較差。而腹腔鏡下腹腔灌洗引流術治療可有效稀釋腹腔液體含酶濃度,減輕胰腺及其周圍組織自我消化,可對局部病變進展進行抑制,減輕胰酶和毒素對周圍器官的損害。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腹腔鏡手術時,需細心操作,注意控制手術對患者的損傷,避免對胰腺組織造成損傷而加重胰腺炎[7-8]。
本研究中,開腹組采取開腹手術進行治療;腹腔鏡組采取腹腔鏡下腹腔灌洗引流術治療。結果顯示,腹腔鏡組對比開腹組痊愈率更高,手術并發癥發生率更低,手術操作時間更長,但術后體溫復常時間、住院時間、心功能、腎功能和肺功能恢復時間更短,說明腹腔鏡下腹腔灌洗引流術治療重癥胰腺炎的臨床效果確切,可有效減少并發癥發生,加速術后器官功能康復,縮短住院時間,對患者預后有益,值得推廣。
[1]王阿勇,康利民,鄭永,等.腹腔鏡下腹腔灌洗引流術治療重癥胰腺炎的臨床效果[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5,25(4):95-97. [2]鄭永,康利民,楊文雄,等.腹腔鏡腹腔灌洗引流對重癥胰腺炎的臨床觀察[J].中華全科醫學,2011,9(5):738-739.
[3]Heeter ZR,HauptmannE,Crane R,et al.Pancreaticocolonic fistulas secondary to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treated by percutaneous drainage:Successful nonsurgical outcomes in a single-center case series[J]. Journalofvascularandinterventionalradiology: JVIR,2013,24(1):122-129.
[4]向忠羅.腹腔鏡下灌洗引流術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24):62-63,65.
[5]沈益林.重癥胰腺炎的臨床治療分析[J].當代醫學,2015,21 (7):49-50.
[6]楊春雷.腹腔鏡下手術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的手術時機和療效探討[J].當代醫學,2015,21(4):94-95.
[7]王鵬飛.內鏡下自膨式金屬膽道內支架引流術治療低位膽道惡性梗阻27例[J].當代醫學,2016,22(13):80-81.
[8]程春宇.手術治療重癥胰腺炎的療效探討[J].當代醫學, 2015,21(13):85-86.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0.051
doi:10.3969/j.issn.1009-4393.2017.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