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輝
(撫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內分泌科,江西撫州344000)
2型糖尿病頑固性高血糖患者胰島素泵治療的臨床分析
吳文輝
(撫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內分泌科,江西撫州344000)
目的探究應用胰島素泵治療2型糖尿病頑固性高血糖患者中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014年11月~2015年10月在撫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就診的80例2型糖尿病頑固性高血糖患者進行研究。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觀察組選擇把胰島素持續皮下輸注的方法,對照組采取把胰島素多次皮下輸注給患者。記錄患者治療前后的空腹血糖、飯后2 h的血糖水平以及低血糖發生率;患者的血糖達標時間以及治療時全天胰島素用量。結果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明顯降低(P<0.05);但兩組治療前后的血糖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血糖達標時間較短,胰島素用量也較低(P<0.05)。觀察組低血糖患者的發生率(2.5%)明顯低于對照組(1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胰島素泵在治療頑固性高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中療效顯著,低血糖患者發生率較少,血糖達標快,胰島素用量少,值得廣泛應用。
2型糖尿病;頑固性高血糖;胰島素泵;持續皮下輸注;多次皮下輸注
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糖尿病患者也逐年增加。其發病的根本原因是機體胰島素分泌不足而最終導致的機體代謝紊亂[1]。糖尿病的主要癥狀是血糖持續偏高,然而有相關研究顯示,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可引起或加重腎臟、眼睛、心腦血管、骨以及關節等部位病變。應用胰島素泵進行治療是選用人工智能模擬人體胰腺輸出胰島素的設備,并經過精確計算后將外源胰島素輸注到體內,來調節體內激素平衡,從而來控制患者高血糖[2]。本研究使用胰島素泵來治療2型糖尿病頑固性高血糖患者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4年11月~2015年10月在撫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就診的80例2型糖尿病頑固性高血糖患者進行研究。整個研究均在患者知情同意下進行,并且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我院倫理委員會得到批準。按照隨機數表法,隨機平分為兩組,觀察組采取持續皮下輸注胰島素的方式,對照組采取多次皮下輸注胰島素的方式。觀察組40例患者,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41~69歲,平均年齡(52.7± 4.8)歲,病程5~29個月,平均病程(12.4±5.5)個月。對照組40例患者,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齡41~65歲,平均年齡(50.3±4.2)歲,病程4~32個月,平均病程(13.01±3.7)個月。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即數據有可比性。
1.2 方法觀察組使用美敦力(712型)胰島素泵對患者進行治療,起始用量為0.44 U/(kg·d),把全天使用量的一半作為基礎量,其另一半分為3份在患者的每日3餐前輸注,并根據后來患者具體的血糖水平調整基礎量。對照組每天給患者皮下輸注3次胰島素。2周為1個療程,定時檢查患者的血糖水平并根據具體情況調整胰島素用量。
1.3 觀察指標空腹血糖的正常指標:4.4~6.1 mmol/L;餐后2 h血糖的正常指標:4.4~10.0 mmol/L,連續穩定3天為血糖達標;并且低血糖也就是末梢血糖不大于2.8 mmol/ L[3-4]。觀察并記錄患者治療前后的空腹血糖、飯后2 h的血糖水平以及低血糖患者的發生率;患者的血糖達標時間以及治療時全天胰島素用量。
1.4 統計學方法選用SPSS16.0軟件來進行統計學資料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c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空腹與餐后2 h血糖比較經過治療后,兩組均具有很好的療效,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空腹血糖均明顯下降(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餐后2 h血糖均顯著降低(P<0.05);但治療前兩組結果比較和治療后兩組結果比較,血糖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的空腹與餐后2 h血糖比較(x±s)
2.2 兩組患者血糖達標時間以及全天胰島素用量觀察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達標時間(4.2±1.3)d、餐后2 h血糖(5.8± 1.3)d;對照組患者所需時間分別為(10.9±1.7)d、(12.7± 1.9)d。觀察組血糖達標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空腹血糖t=19.8003,餐后2 h血糖t=18.9558,P<0.05)。觀察組全天胰島素用量(40.5±12.3)U/d,對照組全天胰島素用量(51.8±15.4)U/d。觀察組用量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3.6261,P<0.05)。
2.3 兩組不良反應狀況觀察組出現低血糖現象的人數(1例)明顯低于對照組(6例),觀察組低血糖發生率(2.5%)明顯低于對照組(15.0%),兩組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c2=3.9139,P=0.0479)。
糖尿病是一種具有遺傳性的由內分泌功能紊亂引起的代謝性疾病,也與人們的飲食和日常生活習慣以及我國人口老齡化等因素有很大的關聯,且其患者發病率也呈逐年增加的趨勢[5]。糖尿病患者一般表現出多尿、多飲、多食、體質量下降(三多一少)的癥狀,嚴重影響著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多項研究顯示,對患者進行多次皮下輸注胰島素能夠顯著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但部分患者不能使血糖水平保持在理想狀態,且易致使患者長時間處在高胰島素水平狀態,患者的低血糖發病率也較高[6]。應用胰島素泵對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治療與機體自我調控比較相似,能夠使患者的血糖維持在正常狀態。
糖尿病患者行常規注射胰島素與健康人生理分泌胰島素相比,其血液中胰島素含量忽高忽低,研究顯示,使用多次皮下輸注胰島素的方式很難使血糖長時間維持正常并且患者不出現低血糖現象[7]。應用胰島素泵對糖尿病患者進行治療是目前的最佳方法,胰島素泵能夠合理地對胰島素的輸注率做調整,它能降低低血糖期間胰島素的輸注量,有效減少了黎明現象[8]。本研究發現觀察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血糖達標時間更快,觀察組可靈活調整胰島素的量,避免引起血糖波動過大,能夠在短時間內控制血糖[9]。低血糖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且住院時間也顯著縮短。相關研究發現,胰島素泵對難治性糖尿病也有很好的療效,應用胰島素泵治療能保持胰島素基礎值平衡,并且能有效降低胰島素抵抗性和高胰島素水平血癥的發生,文獻報道與本研究結果一致[10]。
綜上所述,應用胰島素泵對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時能夠起到平穩降血糖的效果,能夠快速有效的控制機體血糖水平;觀察組患者低血糖患者的發生率也顯著低于對照組,且血糖達標時間更快,胰島素用量也更少,十分值得在臨床中廣泛推廣應用。
[1]王衛東,滕軍儒,邢林,等.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島素泵強化治療期間胰島β細胞功能的變化[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29(12):1791-1795.
[2]傅明捷,黃萍,廖淑金,等.動態血糖監測系統聯合胰島素泵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廣東醫學,2013,34 (20):3170-3172.
[3]王靜,呂文山,孫瑞霞,等.胰島素泵兩種基礎率設定法治療2型糖尿病比較的觀察[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3,21(2):163-165.
[4]孫建敏,許秀萍,呂肖鋒,等.胰島素泵對2型糖尿病慢性腎臟疾病患者不同時期體內氧化應激水平影響的觀察[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3,21(5):429-432.
[5]婁錫恩,張麗萍,盧雯玲,等.胰島素泵和多次胰島素皮下注射在2型糖尿病患者擇期手術圍手術期臨床應用的比較[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3,21(9):807-810.
[6]曾藝鵬,王愛華,徐冬香,等.胰島素泵臨床路徑對圍術期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療效觀察[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3,15(7):701-703.
[7]肖紅珍,項岫秀,劉閣玲,等.動態血糖監測聯合胰島素泵治療初診2型糖尿病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5): 3577-3578.
[8]劉春梅,應長江,殷松樓.胰島素泵強化治療對2型糖尿病患者糖皮質激素受體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 (14):3313-3315.
[9]曾藝鵬,王愛華,徐冬香,等.胰島素泵臨床路徑對圍術期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療效觀察[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3,15(7):701-703.
[10]張吉平,惠媛,王國鳳,等.短期胰島素泵強化治療對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功能的影響[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3, 21(6):53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