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輝平,陳建慧,李金程,孫志剛
(撫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心內科,江西撫州344000)
60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應用鹽酸替羅非班治療的療效研究
曾輝平,陳建慧,李金程,孫志剛
(撫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心內科,江西撫州344000)
目的探究急性非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應用鹽酸替羅非班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本次實驗的研究對象是本院從2014年8月~2016年2月接診的60例急性非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根據患者檔案的納入順序和患者的意愿,隨機的將患者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對照組的患者給以常規藥物的治療,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再給患者進行持續72 h的鹽酸替羅非班藥物的治療。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后對兩組患者的血小板集聚率和血小板計數進行比較,同時比較兩組患者在治療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結果兩組患者在治療前的血小板集聚率和血小板計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血小板集聚率和血小板計數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且實驗組患者的血小板集聚率和血小板計數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實驗組患者在治療后出現休克、心源性猝死和急性心肌梗死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結論對于急性非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鹽酸替羅非班治療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并且患者在治療后有較低的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值得臨床上進行推廣和使用。
急性非抬高型心肌梗死;鹽酸替羅非班;臨床療效
急性非抬高型心肌梗死是一種比較嚴重的臨床重癥疾病,冠狀動脈的不完全閉塞是該疾病的主要的臨床表現[1],而不穩定的斑塊在冠狀動脈內發生破裂現象,使得內皮下膠原暴露,進一步引發血小板的激活,最后在冠狀動脈內黏附和聚集而形成血小板血栓,因此眾多學者認為該疾病的主要治療方式就是抗血小板的治療[2]。鹽酸替羅非班是一類新型的具有可逆性的非蛋白類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的受體拮抗劑[3],可有效地阻止患者體內血小板的形成過程。本研究針對60例急性非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應用鹽酸替羅非班治療的療效進行了相關的研究,現進行如下報道。
1.1 臨床資料本實驗的研究對象為本院從2014年8月~2016年2月接診的60例急性非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根據患者檔案的納入順序和患者的意愿,隨機的將患者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實驗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齡(47.78±6.32)歲,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齡(48.26±5.97)歲?;颊叩娜脒x標準[4]:(1)經我院明確診斷,患者患有急性非抬高型心肌梗死;(2)患者的發病時間在24 h以下;(3)患者胸痛的時間在20 min以上?;颊叩呐懦龢藴蔥5]:(1)患者為哺乳期和妊娠期的婦女;(2)患者伴有嚴重的心力衰竭;(3)患者伴有嚴重的心、肝、腎等疾??;(4)患者伴有血管外栓塞、肺栓塞等疾??;(5)患者伴有出血性疾病或者惡性腫瘤等。本研究是在本院倫理委員會的同意與批準下、患者知情并自愿簽署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的情況下進行的。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以進行組間比較。
1.2 方法對照組的患者給以常規藥物的治療,包括抗凝藥物、調脂藥物和抗血小板的藥物的治療,實驗組在與對照組的基礎上,再給患者鹽酸替羅非班藥物的治療,在剛開始的半小時內,用微量注射泵以0.4μg/(kg·min)的速率向患者靜脈滴注鹽酸替羅非班藥物,然后再以0.1μg/(kg·min)的速率向患者持續72 h進行靜脈滴注鹽酸替羅非班藥物。
1.3 觀察指標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后的24 h,抽取兩組患者的靜脈血液并離心處理,利用濃度為5μmol/L的ADP溶液作為誘導劑對患者進行血小板集聚率的測定,所使用的測試儀是由北京賽科希德科技公司提供的型號為SC-2000的血小板集聚測量儀。同時觀察兩組患者在治療后的1個月內出現休克、心源性猝死和急性心肌梗死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1.4統計學方法本實驗所得到數據均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c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血小板集聚率和血小板計數的比較情況兩組患者在治療前的血小板集聚率和血小板計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血小板集聚率和血小板計數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且實驗組患者的血小板集聚率和血小板計數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血小板集聚率和血小板計數的比較情況(x±s)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比較實驗組患者在治療后的1個月內,僅有1例患者出現休克現象,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3.33%(1/30);對照組患者在治療后的1個月內,有2例患者出現休克現象,1例患者出現心源性猝死,2例患者出現急性心肌梗死,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16.67%(5/ 30),實驗組患者的心源性猝死、休克和急性心肌梗死等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
根據國內外大量的醫學人員的研究發現[6],導致患者出現急性非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不穩定的斑塊在冠狀動脈內發生破裂,從而使患者出現血小板激活、黏附和聚集現象,形成血栓最終導致患者的血管管道被堵塞。而根據臨床研究發現[7],患者體內的炎癥反應、脂質代謝過程的紊亂和血管內皮的受損俊輝導致冠狀動脈中不穩定斑塊的形成。因此臨床上對于急性非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治療方法是抗血小板藥物的治療。鹽酸替羅非班是一類新型的具有可逆性的非蛋白類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的受體拮抗劑,對生物體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并且在生物體內的半衰期較短,同時患者在使用該藥物后的不良反應較低等優點,故臨床上將其作為急性非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治療藥物[8]。鹽酸替羅非班主要通過和生物體內的Ⅱb/Ⅲa受體進行結合,從而有效的將血小板的通路阻斷,從根本上對血栓和血小板的形成過程進行阻斷。
本次研究通過對本院接診的60例急性非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應用鹽酸替羅非班治療的療效進行研究發現,患者在治療前血小板集聚率和血小板計數無明顯的差異,但在治療后患者的血小板集聚率和血小板計數均比治療前有明顯的降低,并且進行鹽酸替羅非班治療的患者的血小板集聚率和血小板計數顯著低于進行常規治療的患者,同時患者在治療后的1個月內的不良反應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常規治療的患者。
綜上所述,鹽酸替羅非班是臨床上治療急性非抬高型心肌梗死疾病的安全有效的藥物,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血小板集聚率和血小板計數,減少患者在治療后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和休克等不良反應的發生,值得臨床上推廣使用。
[1]劉慧,李海劍,高傳玉,等.紅細胞分布寬度對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狀動脈側支循環形成的臨床意義[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16,24(2):182-186.
[2]李守凱,張愛萍,段玉柱,等.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與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臨床特征[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 (21):4783-4784.
[3]王任民.鹽酸替羅非班聯合低分子肝素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療效分析[J].當代醫學,2015,21(13):128-129.
[4]李岳.鹽酸替羅非班對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評價[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5,15(16):1572-1574.
[5]雷力成,彭建軍,楊諾,等.小劑量替羅非班在伴腎功能不全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診介入治療中的應用[J].實用醫學雜志,2014,23(9):1479-1481.
[6]劉華,關韶峰,倪幼方,等.依諾肝素和普通肝素對不穩定心絞痛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外源性凝血系統和血小板活性的影響[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5,35(4):559-562,567.
[7]肖艷,招煦杰.不同劑量替羅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圍術期應用的療效和安全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8): 1576-1578.
[8]劉艷軍,李海濤,刁增利,等.亞急性支架內血栓形成后再次應用鹽酸替羅非班致極重度血小板減少一例報道[J].中國全科醫學,2014,22(15):1784-1786.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