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桂英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第一學段目標與內容中對漢語拼音教學提出了如下要求:“學會漢語拼音;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準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而在實際的教學中,農村學校的學生在小學階段能達到這個要求的不到百分之五十。究其原因,漢語拼音都是一些抽象的表音符號,看起來簡單,但學生學起來就很困難。如何讓一年級的小學生學好漢語拼音呢?實踐證明,重視漢語拼音教學,把漢語拼音教學游戲化、生活化,能讓學生們牢牢掌握漢語拼音,為語文學習打下基礎。
一、借助口型學韻母
6個單韻母是學生們學拼音的第一課,看起來簡單,發音的方法卻不可忽視。在教學時,一定要讓學生觀察老師發音時的口型,重視發音時的口型和舌位。教師在教學中可常帶領學生玩“我來做,你來猜”的游戲來反復感受,加深印象。例如,教師只做單韻母a、o、e、i、u、ü的口型但不發出聲音,學生仔細觀察、模仿,嘗試發音,猜出老師做的口型會發出哪個音。在游戲過程中學生們會發現u和ü這兩個單韻母口型相像,很難猜。此時,教師可以借助一支筆來幫助學生區分兩者的細微差別,把筆放在鼻和上唇之間,通過游戲就會發現,發u時筆會掉下來,發ü時則不會。
復韻母是哪幾個字母組成的一直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其實除了特殊韻母er,另外八個復韻母都是由單韻母組成的。利用單韻母教學中口型區分的方法,這個難點也很容易突破。在教學時可要求學生做好第一個單韻母的口型,然后快速滑動變成后一個單韻母的口型,發出來的音就是這個復韻母的音。例如,ui和iu,先做u的口型,發音時快速滑動成i的口型,發出來的音就是ui,反過來就是iu。在掌握方法之后,借助口型的變化來玩“我來做,你來猜”的游戲,學生既能準確發出復韻母的音,又能根據口型變化分清復韻母是由哪幾個單韻母組成的,學生在拼讀和書寫音節的時候出錯的幾率就要小了。
二、編好順口溜,巧記聲母形狀
聲母b和d的形狀相像,小學生常常混淆。為了幫助學生區分這兩個聲母,教學時我借助實物和書寫順序編寫順口溜,巧妙地化解了這一難題。教學b時,我借來了一臺小收音機,讓學生拉拉天線,收聽節目,同時根據書寫順序編上順口溜:“先拉天線bbb”。教學d時,我從少先隊大隊部借來一面鼓,讓學生看一看、敲一敲、聽一聽,認識d,并根據書寫順序編了一句順口溜:“先畫小鼓ddd”。教學p-q、t-f、m-n也可以用這種方法來幫助學生區分它們的形狀。
三、結合生活實際,拼讀音節
在拼音教學中,學生能獨立認識聲母、韻母,但聲母和韻母組成音節后,卻很難拼出準確的讀音,常常同一個音節會拼出不同的讀音。為了給學生一個坡度,教學中我常把學生熟悉的人名、地名或生活中口頭出現頻率高的音節應用到教學中。例如,我把全班六十幾個學生的姓名用拼音寫在卡片上,上課的時候隨意抽出卡片讓學生們拼讀音節,因為拼出的結果是本班學生的姓名,學生們練習的熱情高,學習的興趣濃,有成就感。另外,我把學生的姓名用拼音寫在紙上貼在他們的課桌上,課后他們就像玩游戲一樣,在教室里練習讀。回家后要求學生把家人的稱呼、家里的物品用音節寫一寫、拼一拼,做成卡片可以當撲克牌來玩,這樣學生拼讀音節的興趣濃厚,幾百個音節很快就能熟練拼寫出來了。
四、發好一個音,唱好一首歌,熟記字母表
字母表是《漢語拼音方案》中的一部分,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名稱音是《漢語拼音方案》規定的讀法,也合乎國際慣例。使用拉丁字母的國家都有本國字母的名稱音,不能因為怕學生跟英文字母混淆就直接教成英文字母的發音,在漢語拼音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是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也是我們語文教學的目標。
字母表的呼讀音真有那么難教難學嗎?非也。“發好一個音,唱好一首歌”,字母表就熟記了。“發好一個音”指的是“ê”,復韻母iê、üê的韻腹就是ê,小學語文教材簡寫ie、üe,把這兩個復韻母的音拖長點就接近ê的發音。然后把字母表的呼讀音標出來,除了五個單韻母讀本音,其他的音拼一拼就讀出來了。“唱好一首歌”指的是學唱這首字母歌:
a bê cê dê e êf gê
ha i jie kê êl êm nê
o pê qiu ar ês tê
u vê wa xi ya zê
漢語拼音字母表分四行,像一首詩,名稱音的讀法押ê韻,還配有音樂,讀起來朗朗上口,唱起來也動聽易記,發好一個音,唱好一首歌,就能熟記于心,終生難忘。
(作者單位:湖南省寧遠縣教育局教研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