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正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進城務工人員的增加,我國留守兒童也日益增多。留守兒童的受教育問題也越來越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如何做好留守兒童的管理與教育,已成為教育工作者需重點研究的課題。文章從班主任轉變教育理念、開展情感教育活動、完善班級管理制度、構建多元班級文化等角度進行論述,希望能對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借鑒。
農村留守兒童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邊,缺乏有效的監管和教育,存在一定的心理或學習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為:性格內向,不合群;容易發脾氣,情緒控制能力不足;逃學曠課,學習興趣低下;缺乏一定的人生目標與追求,得過且過;等等。鑒于留守兒童多方面的問題,學校管理者及教師應肩負起自身教育的責任,加強對留守兒童的培養教育,特別是班主任與學生交往較多,更應密切關注留守兒童,給予其一定的關愛,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做好留守兒童管教工作,促其健康成長。
一、轉變教育理念,構建留守兒童正確價值觀
留守兒童由于缺乏完整和系統的家庭教育,且受社會不良思想的影響,容易形成讀書無用論、缺乏人生價值追求等消極的觀念。而傳統的學校教育則以升學率和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優劣的指標,忽視了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致使留守兒童因成績不佳而更加消極悲觀。對此,班主任應轉變教育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將班級組織中的人作為管理重點,關注學生的成長,以培養學生個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主要教育目標,用心研究學生的稟賦、興趣、需要及特長,幫助留守兒童全面了解自身優缺點,促其樹立明確的發展目標,形成正確價值觀念。此外,由于留守兒童家庭條件一般,面對升學問題,部分學生可能會選擇放棄學業。對此,班主任應幫助留守兒童形成正確的知識觀,讓其知道,學習不僅僅是為了考上大學,更重要的是豐富自己,不論是否讀大學,都應不斷地學習,活到老學到老。班主任要將這些正確的觀念融入日常班級管理之中,使留守兒童與其他學生一樣保持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念,提升其自信心。
二、開展情感教育活動,培養留守兒童獨立性
孩子對父母都有一定的依賴性,希望父母能夠陪伴自己成長。但留守兒童的父母迫于生計外出務工,雖改善了家庭生活,卻造成了親子關系的疏遠,使得孩子的成長存在不足。留守兒童正處于情感發展的關鍵期,需要班主任通過開展情感活動進行正確的引導來培養其獨立性。具體而言,班主任可留心觀察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并針對性進行主題活動設計,如“快樂讀書,做好自己”“學會做情緒的主人”“互幫互助,有你真精彩”等,讓留守兒童在活動中認清自身價值,學會與人交往,懂得控制和保持愉悅情緒,同時也為他們提供體驗快樂的機會,讓他們在享受快樂時學會感恩,逐漸成長為獨立的個體。
三、完善班級管理制度,增強留守兒童的歸屬感
班級是一個集體組織,是為學生服務的。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一定要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特別是留守兒童。留守兒童因父母不在身邊,家庭歸屬感缺失,需要在班集體中尋找歸屬感。班主任可通過制定行之有效的班級管理制度,讓留守兒童感受到班級組織的穩定、有序,感受到班級大家庭的溫暖。留守兒童由于缺少父母的關注,更希望在班級中獲得關注及幫助。因此,班主任可通過成立班委會、任命班干部等形式,讓留守兒童根據自身所長擔任一定的職務,參與班級管理工作,使其成為班級組織的中堅力量;或是在班級成立互幫互助小組,如“閱讀興趣組”“象棋興趣組”“科技興趣組”等,讓留守兒童依據自身興趣參與各項活動,加強與老師和同學的溝通,實現個人價值,逐漸形成對班級的歸屬感。
四、構建多元班級文化,培養留守兒童健全人格
文化源自生活,班級文化即為班級學生各項活動的總和。培養留守兒童健康生活方式,形成健全人格,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班主任要有計劃、有目的地為學生創設多元化的成長平臺,構建多元班級文化,使班級成為學生施展才華、磨礪性情、溝通交流的樂園。例如,通過佳作欣賞平臺讓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通過情景劇表演讓學生展示自己的表演天賦,通過手工藝品展覽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才藝……在各類活動中,留守兒童的個性得到張揚,興趣得以激發,也更敢于面對競爭和挑戰。
留守兒童的教育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應轉變教育觀念,優化管理方法,為留守兒童創建和諧的學習環境,促其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陳慶峰,吳 媛.留守兒童教學管理工作研究[J].文學教育,2016(7).
[2]王小利.班主任怎樣利用課堂做好“留守兒童”教育[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6(4).
[3]張中華.淺談班主任如何做好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J].才智,2014(4).
(作者單位:廣東省懷集縣中洲鎮泰來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