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新
摘 要:在新形勢下,學生都有自己鮮明的個性,能獨立思考。班主任需要改變傳統的管理模式,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民主、平等、亦師亦友,做學生們的“伯樂”,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尊重學生、欣賞學生,促使學生更易于體會到老師真心的關懷。這樣,不僅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而且能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傳統的班級管理模式中,學生是被管理者、被領導者。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是權威與遵從、管理與被管理。隨著信息的多元化,學生的接觸面越來越廣,信息獲取渠道越來越寬,他們能獨立思考,有自己鮮明的個性。班主任需要改變傳統的管理模式,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民主、平等、亦師亦友。
心理學家威廉·杰姆士說:“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得到別人的欣賞和贊美。”每個人都有一定的“虛榮心”,尤其是中學生。他們希望別人欣賞自己、贊美自己、認同自己。筆者認為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善于尊重學生、欣賞學生,學生更易于體會到老師真心的關懷,不僅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而且也會促進學生更好發展。這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要求的:關心、愛護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羞答答的玫瑰靜悄悄地開—給學生表現的舞臺
“聽話就是好學生”,直到現在,這也是我們大多數人的評價標準。中庸之道歷來就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持中、穩健、理性、包容,溫和主義抑制了“出風頭”。其思想表現在教育層面最突出的現象就是教師對乖巧聽話、循規蹈矩的學生偏愛有加。這種做法的代價是抑制學生潛質的開發,甚至把學生給耽誤了。恩格斯對表現的概括很全面:“發展和表現自己是生活的基本需要之一。”
當中學生用各種方式引起老師的注意時,他們在給老師傳遞著這樣一種信息:“我想得到老師的注意和贊美。”因為得到老師的注意和贊美對學生來說是一種無與倫比的幸福,是激發他們獲得更大成績的動力。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想在競爭中獲得成功,都不甘于失敗;不管看到了什么新的事物,或者學到了什么新的知識,都會迫不及待地想讓人知道,以獲得別人的評析、贊賞,求得心理上的滿足。
因此,對青少年的表現要多激勵、喚醒和鼓舞。
首先,要從青少年的表現行為中發現其個人的天賦和特質,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功,讓孩子感受到老師對他的殷切期望。
以2014級2班班干部的選舉為例:在開學后的幾次衛生大掃除中,班主任陳老師發現一位男同學不僅把分內的事完成了,而且能夠主動幫助其他同學清掃,同時能說服幾位正在閑聊看似懶散的同學一起動手。該學生時刻能夠以身作則,團結同學,有強烈的責任感和服務別人的意識,于是班主任陳老師就任命該生為班長。在班長與全班42位同學的一起努力下,該班在初一學年取得了“優秀班級”的榮譽稱號,學習成績也名列年級前茅。在日常學習生活實踐中,班主任注意觀察每位學生的言談舉止,挖掘其專長,創造條件用其所長,同時給予指導性的幫助和鼓勵,促使其長處得到發揮。從良好的表現中培養良好的習慣,讓人生神圣的職責化為一種美好卻又簡單的符號,寫到每個學生的日常表現中。
其次,要提供各種表現的機會,讓學生在各種表現實踐中培養其生活的智慧、態度和情趣等,要誘導、啟發和指導學生們的具體實踐,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尊重、信任與關懷。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根深蒂固的需求,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
每位學生都希望自己是一位引人注目的人物,他們力求將每一件事做得精彩,給自己看、給家人看、給同學看、給老師看。
如2015級3班梁同學,因為她比較粗心,成績不是很好,班主任劉老師認為:轉變她最有效的途徑可能就是讓她競聘生活委員。于是劉老師鼓勵她,由于該學生和大家相處融洽,同學們也支持她擔任生活委員,從此梁同學便有了一串鑰匙和一片衛生監督區。剛開始,劉老師每天都詳細地與她交談,肯定她做得好的地方,與她商量還需要解決的問題。她非常勤勞,有時為了包干區的保潔,一天多次地跑包干區,細心地撿起地上的垃圾。一段時間后,老師決定完全“放手”給她發揮。她的良好表現不僅讓班級衛生在評比中經常位居前列,而且使班級沒丟過任何東西,同時她自己逐步養成了細心的習慣。她的成績也逐步提高,每個學期都被評為“三好學生”,她對自己未來的進一步提升和發展也充滿了信心。
最后,不吝惜對學生表現的肯定、表揚乃至獎勵,讓學生獲得成功的感受,讓成功的喜悅轉化為信心的積累。一個人一旦擁有了信心,便擁有了決心、意志、勤奮、耐心,這一切會使他的潛力得到充分發揮。
二、野百合也有春天—讓生命在學習中清醒
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的批評教育能讓學生更健康地成長,這是呼喚學生心靈的一種教育方法。如果運用恰當,效果不亞于表揚。批評教育必須以關心、愛護學生為出發點,以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目的。批評應該像習習的春風,飽含使萬物復蘇的溫暖,和顏悅色、輕聲細語、循循善誘。學生如果能感受到老師道出的批評是真心關懷,一定會樂意接受。
班主任在批評學生前要做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批評時要恰如其分,一分為二地分析問題,不夸大其詞,不輕描淡寫。初中學生對道理的理解往往不容易到位,他們有時還不能清晰地意識到自己錯誤的存在,班主任對他們可采取旁敲側擊的方式,寓批評于講故事、打比方或意味深長的動作、言語之中,促使學生深思。
批評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有針對性地提要求:
成績好、當班干部的學生自尊心特別強。批評此類學生前,班主任可以跟他們講清楚:“任何人都難免會犯錯誤,老師可以理解你,但是老師要對所有同學一視同仁,否則同學們會說老師不公正,所以老師要執行有關紀律的要求。”這樣老師就更能被學生理解,同時還需要借機會關心他們,例如,可以上課多提問,可以請他們到辦公室抱作業給科代表,如果桌子上有吃的零食,可拿一點給他們。最好不要當眾批評。
對那些自尊心受到嚴重挫傷、喪失上進心、“破罐子破摔”的所謂差生,批評可以說起不了多大的作用,班主任可用表揚代替批評,這也不失為一種良策。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又使學生看到了前途和希望,同時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公正。
例如,我做班主任時曾經帶過一位學生,該生學習習慣不好,身上有不少壞毛病,如遲到曠課,不認真聽講,不做作業,留長頭發,染發,穿違規服裝。該生是重點幫教對象,但是他的乒乓球“打遍全校無敵手”,我發現了他身上的這個閃光點。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又發現了他的許多優點,我找了個機會跟他說:“你身上有許多優點:講義氣、熱心助人、身體強壯、聰明活潑,在體育方面很拔尖,能給低年級學生當教練。”他的眼睛發亮了,連他自己都沒有想到自己有這么多優點。第二天,他換上了校服,主動剪去了長頭發,也不再染發,還主動要求老師給他補課。我心里很高興,同時打電話告訴家長孩子的變化,家長特別高興,在家里開了家庭慶祝會,家人都鼓勵他。第一次得到父母的重視與表揚,他特別開心。我在班里繼續表揚、獎勵他,建議他把每天的進步都記錄下來,不斷創造成功記錄以增強信心。我抽空和他一起分析,肯定他的進步,指出他還需要改進的地方。一段時間后,他逐漸地改掉了壞毛病,逐漸地愛學習了。像這類學生,班主任不能只看到他們的缺點,把他們列入差生的行列。你說行,他就行。找出他們身上的優點,并幫助他們改掉缺點,給他們以信心,逐漸地,他們就會成為好學生。這樣的成功案例在我的帶班經歷中還真不少,用表揚代替批評這個辦法幫了我的大忙。
三、帶刺的玫瑰一樣美麗—賞識之重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優越的物質條件使我們的學生見多識廣,見識多是大好事,但有時好事也會變壞事。知識面廣,對老師的要求就高,就愛挑老師的刺。比老師懂得多往往“驕傲自滿”;懂得多,不專心聽,必定獲“不尊重老師”的“罪名”;點子多,投機取巧,就好調皮搗蛋,影響秩序,當然是“多事、找事、惹事”。現在的學生講自信自主,講民主平等。如果死守傳統的觀念和方法,我們必將被時代的列車遠遠地甩掉。“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特別是面對這些“高素質、高敏感”人群。學生是好是壞,關鍵是你怎樣看,從哪個角度看。就像我們看一個盒子,從不同角度你就會有不同的發現。因為優點和缺點是共存的,有特殊的優點就有特殊的缺點,在缺點和錯誤下面,往往隱藏著金子般的優點,即便是缺點和錯誤,也要從中發現閃光點。開啟智能,發展個性,培養能力,挖掘潛力是教育永恒的真理。
我之前教過這樣一位女孩,她見多識廣,聰明伶俐,把自學當娛樂,因此,在學習上她總是遙遙領先。這么優秀的學生,卻跟語文老師關系鬧得很緊張,因為她伶牙俐齒,感覺老師太“差勁”,所以,她臉上常常掛著不屑的表情,她嘴里出來的也都是不冷不熱的話。語文老師不喜歡她,老師對她又怕又恨。她當然找不到感覺,常和老師頂嘴。我了解到情況后,及時和她溝通。經過幾次與她民主平等的談話,這位學生覺得我很愛她且尊重她,答應按照我的建議去做。于是我進一步肯定她的優點,鼓勵她寫寫作文,并且鼓勵她把作文給語文老師看,跟老師一塊修改、一塊商討。后來,她的作文常常獲獎,她的名字也經常被我掛在嘉獎欄上,跟語文老師的關系也明顯改善了。
這個故事說明,學生小,自尊心卻很強,然而,我們許多大人卻總在這個問題上犯錯誤,以為學生小,不懂事,而忽略了他們的自尊。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大人滿臉冰霜;當孩子表現不好,大人斜眼相對;當孩子犯了錯誤,大人或吆喝指責,或動手打罵。有的大人甚至以為嚴厲批評就能達到刺激孩子、促其進步的目的,他們不知道,孩子多渴望我們的尊重與賞識。
細心觀察、捕捉優點、尊重學生、欣賞學生、講究技巧,學生就會獲得更多的發展與進步,學生快樂著、班級快樂著。班主任工作蘊含太多太多的奧妙,讓我們用心積累、用心創造,為培育好我們的學生而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陳蘭雙.怎樣做好新時期的班主任工作[J].學周刊,2012(3).
[2]董小娥.善做伯樂 慧眼識人——談班主任的“伯樂”意識[J].黑龍江教育(中學版),2016(4).
[3]廖延芳.淺談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如何發揮主導作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0(23).
[4]劉有成,陳蘭花.如何更好地發揮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1(23):232.
(作者單位:廣東省珠海高欄港經濟區南水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