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詩君
【摘要】在管理學教學中,民辦高校普遍存在教學方法僵化、教學主體倒置、教學過程模式化等問題,傳統教學已無法適應新形勢的要求。運用現代教學理念,注重啟發式、案例式、討論式等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的目的。
【關鍵詞】民辦高校;管理學;教學方法
一、民辦高校管理學教學改革的定位
民辦高校的蓬勃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高等教育供求失衡的矛盾。然而,在管理學教學中,民辦高校普遍存在考核方式單一、教學方法僵化、教學主體倒置、教學過程模式化等問題,傳統教學已無法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因而需要從多方面進行改革,促進民辦高校管理學教學工作走上良性發展之路,培養具備用先進的管理思想、方法、組織和技術以及數學模型對運營管理、組織管理中的問題進行分析、決策和組織實施的高級專門人才。
二、民辦高校管理學教學改革的思路
管理學的教學改革要在遵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模式上,運用現代教學理念,注重啟發式、案例式、討論式等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在培養學生能力的同時,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的目的。
三、民辦高校管理學教學方法的探索
(一)任務驅動法
任務驅動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把課本知識轉化成多個具體的任務,通過師生共同完成任務來講解和學習所需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在教學中,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教師是整堂課的設計者、組織者,為學生進行學習資源的提供和學習方法的指導。以《管理學》中“組織與計劃”章節為例,第一步先給出任務。第二步分組分析任務,確定出完成該任務需要先設計一個調查方案,包括調查對象、調查內容和調查問卷,然后是調查的開展和資料的整理、分析。第三步是完成任務,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進行探索研究,并嘗試調查問卷的設計。準備就緒后,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開展一次小規模的統計調查實踐,將收集的資料進行初步的整理和分析。第四步是學習效果的評價。小組將學習的成果進行展示、討論、互評。教師對大家任務完成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總結經驗和教訓,提出更合理的建議,同時可以提示大家,至于怎樣規范地整理資料、如何進行較為準確的數據分析才能使本次調查圓滿結束,將作為以后的一個新任務。由此留下了一個懸念,讓同學們期待下一個任務的開始。
(二)競賽激勵法
專科及高職層次的學生自制力弱,學習興趣低下。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個被忽視的原因就是學生缺乏有效激勵,本該成為激勵手段的期末考試卻流于形式。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慢慢削弱殆盡。因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應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營造良好學習氛圍,效果顯著。具體做法:團隊對抗激勵或競賽激勵,對教材進行開發,將知識點轉化為具體項目,以團隊對抗的方式實施項目,以競賽機制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以《管理學》中“領導與激勵”章節為例,進行過一次知識競賽,課堂氣氛明顯改善,學生熱情被點燃,促使學生集思廣益,創意獨特,亮點頻現。
(三)體驗式教學
體驗式教學是指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通過創造實際的或重復經歷的情境和機會,呈現或再現、還原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親歷的過程中理解并建構知識、發展能力、產生情感、生成意義的教學觀和教學形式。體驗式教學對提升學生興趣、發展學生綜合應用能力作用明顯。以講授《管理學》溝通章節為例,以三種游戲形式模擬單向溝通、雙向溝通和非語言溝通,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體會不同溝通類型的特點和溝通障礙,并引導學生打破溝通障礙,提高溝通效率。在講授《管理學》時間管理章節時,可設計情景劇,讓學生通過情景劇看到錯誤的時間管理方法和習慣,并通過學生討論及教師引導,得出正確的時間管理方法及理念。
(四)案例教學法
案例學習與傳統講授型的教學方式不同,它不僅注重有關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傳授,更注重創設一種情境,使學習者通過分析、交流、觀摩或實踐體驗,豐富感性認識,提升理性思維能力,從而促進知識內化。這種基于豐富情境的知識和技能,具有很強的遷移性,能夠幫助學習者解決日后在類似情境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參考文獻:
[1]翁曉萍.讓討論在課堂有效進行[J].新課程研究,2011(2):122-123
[2]梁文志,錢昶浩.基于高技能人才培養的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19):160-162.
[3]初蓓.基于能力培養的管理學課程教學方法研究[J].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2):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