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斌
【摘要】如何才能讓小學生學好小學數學呢?就要應用好學生的舊知,應用好學生的生活經驗,幫助學生降低學習難度,讓學生對于問題有深層次的解讀。就要提升教師能力,讓教師充分展現出學科魅力,為學生把握住知識的脈絡,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就要關注學生的天性,關注學生的興趣與需求,讓學生成為課堂中積極地主體。只有做到這些,小學生才能學習好小學數學知識。
【關鍵詞】小學生;學好;小學;數學
其實任何知識的學習,都離不開教師的主導,任何知識的學習,都離不開資源的調動,方法的選擇。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情況也是如此。小學生需要參與目標指向“高效化”的數學學習,學生需要參與能夠“留白”的思維教學,在這樣的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的積極性才能被全面調動起來。而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才能學會、學好小學數學。下面筆者將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對此問題進行分析。
1.形成數學的眼光。要讓學生能夠觀察到生活中的數學,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明了什么是數學,只有這樣,學生才知道怎樣學數學,才知道怎樣用數學。所以,要想學好小學數學,就要使學生建立起正確對待周圍事物的態度和方法,學會使用數學的觀點和方法來認識周圍的事物,培養學生從現實生活事例中看出數量關系的能力,這兩者都是不可偏廢的,都是學生是否具備數學素養的重要標志。
2.應用好舊知。小學生有舊知,小學生有“經驗”、有“體驗”,在學生學習新知的過程中,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資源。其實眾所周知,任何人在學習新知識時,舊知識總是要參與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識學習新知,既提高了課堂教學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課堂上的無效空間,減少了學生的學習障礙。比如,在講解新的數學概念時,教師應盡可能地從實際中引出問題,使學生了解這些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同時又應用于生活實際,從而認識到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3.養成提問的習慣。數學學習的根本就是“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找到問題的內涵,用自己的思想進行解讀,用自己的方法進行探究。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自己從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中提煉出數學問題,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實際問題。
4.激發學生的潛能。僅僅一個問題得到解決,我們的“教”并沒有成功,僅僅是一節課實現“高效化”,我們的“教”同樣沒有成功。真正成功的小學數學教育,應該是形成能力的教育,而且是能夠開發潛能的教育。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學生中,沒有潛能的學生是不存在的。課堂教學的關鍵就是要拓展學生的心理空間,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發揮學生的潛在能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思維,充分發揮其創造性和智力潛能。
5.讓學生不斷地探究。數學學習的方法該是怎樣的呢?該是從問題出發,親身經歷問題的解決,最終形成新問題的過程。所以數學學習過程是一個不斷地探索和思考的過程。在數學教學中,是單純地給學生現成的知識,還是為學生創設一定的問題情景,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探索和思考,以便發揮其潛在能力,這是數學教學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要“應試教育”還是要素質教育的大問題。
6.學好例題。既然能夠成為例題,必然有極強的代表性;既然能夠成為例題,必然就是學生需要掌握的重點。例題代表著一類知識的規律和理解方法。但這并不是說,只要學生學會了書本上的例題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解決與之相似的問題。要能舉一反三,就還需要學生有一個深入思考的過程,甚至要經過若干次錯誤與不完善的思考,這樣才能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
7.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往往是“學數學”,在當前的教育教學大環境中,教師已經注意讓學生“做數學”,在這里筆者想說的是,我們還需要學生“說數學”。讓學生學習時說出自己的方法,表面上看課堂教學缺乏統一性,但教師從學生的不同回答中可以了解學生是怎樣思考的,哪些學生處于較高的理解層面,哪些學生理解得還不夠深入或不夠準確,并從中調整了一步教學的內容和方法,以恰當地解決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8.多讓學生想。在當前的小學數學學習中,我們可以發現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那就是小學生們不愿意“想”,這對于數學學習是真正的“致命傷”。因此數學學習中我們要注意讓學生“多想”。學生能夠養成一種善于思考、勇于提出自己想法的習慣,這對學生學習新內容、研究新問題是非常重要的。相反地,在教學中,教師如果不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機會,只是讓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走,一步一步引導學生說出正確的解題方法,雖然這樣可以比較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但長此以往,學生就會養成惰性。
9.擁有學習方法?!皾O”比“魚”更重要。在教學過程中,知識就是“魚”,方法就是“漁”。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努力幫助學生學會“漁”,而不能僅僅擁有“魚”。對于小學生來講,最重要的是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發現、學會創造,掌握一套適應自己的學習方法,做到在任何時候學習任何一種知識時都能“處處無師勝有師”。為此,教師有必要更新觀念,研究數學的智慧,分析數學的方法,努力使學生像數學家那樣去學習、去思考、去發現、去應用、去創造數學知識。
10.養成能力。在前面筆者已經說過,教師的職責就是“開發”,開發資源,開發學生的潛能,讓學生成為真真正正的學習者。由此可見,養成能力,比學習知識更為重要。從數學學科角度來說,學生最需要擁有的思維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應培養、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是學習者,在學生未來的人生路中,學生同樣是學習者。由此可見,小學生參與學校學習,主要目標之一,就是學會如何成為學習者。那么,如何才能讓小學生成為“學習者”呢?就要立足課堂實踐,實現“學好”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