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雨澤?蘇玉珠
摘 要: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大數據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給企業集團的內部審計帶來了新的改變,而這種模式下的企業集團內部審計所起作用也越來越明顯。本文在分析財務共享服務模式背景下內部審計的框架的基礎上,詳細描述了該模式下大數據審計的流程以期在理論與實務上為財務共享模式下的內部審計方法提供價值。
關鍵詞:財務共享;內部審計;風險
一、引言
隨著計算機信息化的發展,大數據的浪潮推動著企業的經營管理向共享模式轉化。財務共享服務模式將企業集團中各個子公司的業務提取到共享中心統一處理,使原本分散在不同子公司中的重復性高且容易復制的業務得以統一完成,從而有效整合資源,降低財務管理成本和風險,提升業務處理效率,并通過對共享服務中心的數據分析,使得信息管理更加細致、準確,促進社會資本的合理配置,提高決策有效性。
相較于單體企業,集團企業的業務和方式更為多樣化,管理層次多級化, 使高層管理者難以直接控制各分子公司及有關的經濟活動,專職監控機構的設立成為必須,由此企業集團的內部審計愈加受到重視,而將大數據運用于內部審計能夠使之發揮更大效能,給企業帶來更多機遇。
二、理論綜述
關于財務共享影響內部審計發揮作用的方式,學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張慶龍從財務共享中心視野出發,認為內部審計正在從過去的關注受托責任人的經濟責任履行情況,向參與現代公司治理的內部控制審計、風險管理審計轉變,起到了風險識別與防范的并對內部控制起到二次控制作用。馬紅梅分析了大數據為審計行業帶來的機遇和挑戰,認為其使審計的程序、方式、風險、時間、內部控制等都發生了重大變化。李廣森認為大數據不僅改變了傳統的內部審計方法,同時改變了企業的財務管理模式,將大數據與審計有效結合,可以為審計帶來更多的便利。程平建立了基于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的內部審計實施框架,從審計范圍、方式、成本和審計管理水平等方面分析了這給企業帶來的價值。
三、財務共享與內部審計結合的實施框架構建
首先,大數據為企業提供強大的硬件處理系統和海量的原始數據信息,這些信息包括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內部信息包括當期的交易事項、賬戶余額以及過往數期的財務和業務信息,且信息形式多樣化,有文字記錄、圖像掃描、音頻錄制以及位置信息確定等方式,直觀準確地還原業務過程。在傳統的模式下,各子分公司、相關職能部門的財務信息比較獨立、分散,實施審計時,需要將所有子分公司的會計信息歸集到集團,這必然加大數據收集的工作量。而在財務共享模式下,各子分公司將數據信息統一到共享平臺,總部審計人員可以直接通過平臺系統收集到所需的數據,節省了大量資金及人力成本。外部數據有法律規范、行業數據、國內外原材料價格以及產品市場等相關信息。
為了進一步提高審計中相關數據的質量,需要對數據進行清洗。雖然在財務共享模式下很多財務信息都已經被標準化和格式化,但清洗工作必不可少,通過清洗環節可以反映出內部控制流程上的缺失,并從中發現部分數據間相互矛盾的地方。進而通過數據統計、分析,找出其中的風險點,并對企業集團的財務舞弊和經營績效進行相應的風險評估、檢查,得出對應審計證據。
經過清洗和分析的原始數據要通過數據庫進行分級管理與集中存儲,并適時將相關數據資料提供給內部審計人員。
四、基于財務共享模式的集團內部審計
大數據預處理過程完成后,審計工作人員就可以根據已制定的審計計劃,展開審計工作,查找審計疑點,并收集能夠印證疑點的相關證據,得出審計結論,撰寫審計報告。
結合財務共享模式下內部審計的特點,本文建立了集團財務共享的流程框架,從內部審計的準備、實施和報告三個階段分別說明。
1.準備階段
準備階段的核心是根據財務數據反映出來的風險,確定企業集團的內部審計活動的重點,形成內審工作計劃。
編制內部審計計劃時主要注意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重大改革措施的落實情況以及以往審計中發現的影響比較大的問題。審前調查要充分利用財務共享平臺展開全方位多角度的調查,以對企業經營活動、財務狀況等信息有初步了解,利用云平臺的數據對比分析進而對審計風險作出評價,確定內部審計的重點,生成審計方案,經相關領導審批后下達審計通知書,開展后續審計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在財務共享模式下,企業內部審計的目標不僅包含企業的各項業務,還包括共享平臺信息系統,要注意平臺系統在數據維護、企業財產保護和建立在共享服務模式基礎上的財務信息系統能否為管理層的相關決策提供有效依據,這就需要內審人員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操作,如財務、審計方面的知識以及專業的數據分析、統計分析能力。
2.實施階段
傳統的內部審計往往從內部控制開始,將工作重心放在各項財務指標的分析上,對企業的風險等方面涉及較少。而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內部審計,在實施階段中還要注意財務活動各個環節中存在的風險因素是否得到了適當管理。在審計實施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財務共享平臺的價值,對財務、非財務數據進行挖掘與分析,一方面能夠及時發現數據是否出現異常,另一方面可以將共享平臺系統中的財務數據和業務數據進行關聯,運用聚類分析、關聯分析和偏差分析等方法,找出數據間存在的規律與隱藏的關聯網,當發現異常情況時,迅速地提出相應的方案建議。
此外在對風險事項評估時,會根據評估結果繪制風險坐標圖以確定每個風險事項的風險級別,將高風險事項納入重點審計范圍。從共享平臺調出其核算的流程,生成對應的工作流程圖,審核流程中的缺漏,并確定其中的關鍵控制點及對應的責任崗位及在崗人員,并發揮財務共享平臺的價值,得出具體的改進意見和建議,提供給高層決策者。
另外,內部審計人員應在檢查過程中將風險與企業目標直接掛鉤,運用面談、調查問卷、交易合規性測試、數據分析等多種審計方法,實現內部審計專項調查和日常檢查,為管理層提供服務。
3.報告階段
最后環節,要根據審計中發現的異常與疑點,并通過所獲得各類審計證據加以印證,得出審計結果,形成審計報告。
在報告階段,將內部審計中核查出的各項風險因素與改進意見以及出具的內審報告上傳至共享平臺,經上級主管批準后保存到數據中心。并在后續時間里,對發現的風險點和內控缺失部分進行跟蹤督查,以確保相關部門采取了糾正行動,問題得到了解決。同時通過反饋機制補充、完善企業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真正實現內部審計提升企業價值的目標。
五、結論
隨著大數據的廣泛應用及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企業逐漸重視以共享服務模式為基礎的管理方式,內部審計也在技術發展更新的基礎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特別對于大型企業集團來說,共享模式的應用可以實現企業集團財務及內部審計標準化、統一化,推動財務資源的有序整合,提高運營效率,使得企業集團實現長遠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慶龍.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咨詢服務系列專題(九)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視野中的內部審計職能[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2,(09):51-55.
[2]馬紅梅.大數據環境下企業內部審計面臨的機遇和挑戰[J].商場現代化,2017,(02):97-98.
[3]李廣森,王筱瀾.大數據時代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的審計研究[J].會計之友,2016,(19):123-126.
[4]程平,白沂.基于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的大數據審計研究[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6,(05):84-87+3.
[5]程平,崔納牟倩.大數據時代基于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的內部審計[J]. 會計之友,2016,(16):122-125.
[6]馮玲.試探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下的大數據審計[J].會計之友,2017,(06):111-114.
[7]吳清華.治理基礎內部審計:一個制度分析框架--以集團公司為例[J].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學報,2009,(02):52-60.
作者簡介:楊雨澤(1993.01- ),女,會計專業,碩士研究生,西安財經學院;蘇玉珠,女,工商管理,碩士研究生,畢業于香港理工大學,工作單位:西安財經學院,研究方向:公司戰略管理,財務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