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宇 王佳偉
摘要 忠誠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更是人民警察的不變之警魂。作為警校大學生,忠誠是必須要具備的素養和職業要求。公安院校作為培養培養預備警官的搖籃和輸出優秀人才的基地,必須要把忠誠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務,將對黨和國家人民的忠誠深深植根于警察大學生心中,這是培養合格公安專業人才的前提,是加強隊伍作戰能力的關鍵。
關鍵詞 警察大學生 警察職業 忠誠教育
1警察忠誠的內涵
1.1忠誠
忠誠是一種精神,是一種行為規范,亦是對自己信仰的一種堅定忠貞的表現。忠誠決定了個人的有所為和有所不為,體現了某一個體是否值得信任和重托。對于人與人之間,忠誠意味著融洽的相處與合作關系,對于個人與集體之間,忠誠意味著牢固真實的從屬關系。
1.2職業忠誠
職業忠誠是指個體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事業中并為此不懈地奮斗,包括忠于事業、團隊、信念,其本質是一種對事業的獻身精神和忠誠意識。要求個體不忘責任,不辱使命,不懈于奮斗。
1.3警察職業的忠誠
警察這一職業與普通的社會職業有本質的區別。人民警察是我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工具,是促進社會和諧,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隊伍。這就要求警察職業的忠誠比普通的職業忠誠多一個政治忠誠,即警察職業的忠誠包括政治忠誠和職業忠誠。政治忠誠是指忠于黨、祖國、人民、法律,是一種政治覺悟和信仰,是最高級別的忠誠。職業忠誠是指熱愛自己的工作,服從組織的安排,不講條件,不負重托,不辱使命地做好每一項工作。政治忠誠和職業忠誠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每一位優秀的人民警察必須牢牢樹立忠誠意識,才能更好地服務于祖國和人民。
2公安院校開展大學生忠誠教育的必要性
2.1警察職業的特殊性要求
許多公安院校開展學生教育工作的核心之一便是忠誠教育,很多院校都把忠誠作為自身校訓的一個重要元素。警校生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預備警官,他們對忠誠的理解與踐行不僅關系到其未來在公安隊伍中的發展,更關系到整個國家公安機關的政治、組織、隊伍建設以及能否擔負起未來更艱巨的政治任務和更重大的社會責任。因此,加強警察大學生忠誠教育是不可或缺的。
2.2公安院校忠誠教育的現狀
(1)教育方式單一,學生重視度不強。隨著社會發展,大多數公安院校近年來開始逐步重視忠誠教育,也相繼開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動。但總體而言,學校的教育方式較為單一,缺乏系統有效的教育課程,大多院校只是通過升旗儀式和一些思政類的紅色課程來影響學生們的忠誠意識,學生缺乏切身的參與體會。(2)教育活動散亂,缺乏完整的教育體系。許多公安院校缺乏針對學生忠誠教育的長久規劃,有時會形成教育活動來去匆匆的“潮汐效應”。并且大多數院校沒有獨立的忠誠教育課程,更多的是將忠誠教育的內容融匯到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不利于學生對忠誠的理解認識和對警察職業的正確定位。
3當代警察大學生思想政治意識現狀
當前,絕大多數警察大學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與管理,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公安院校大多數學生在學校的警務化管理下,擁有較為過硬的政治立場。但在不同的社會風氣和良莠難辨的價值觀念的影響下,缺乏社會閱歷的警察大學生容易受腐朽的思想文化的侵蝕,其思想狀態和忠誠意識具有不穩定性:
(1)政治思想意識淡薄。大多數大學生在學校中不重視政治理論的學習,對政治理念多存在片面化、扭曲化的理解。
(2)理想信念世俗化。隨著社會的發展,物質生活和金錢利益成為越來越多的人追求的目標,在這種社會風氣的影響下,警察大學生的群體中也難以避免的會出現過于追求世俗利益的現象,突出的表現為不少同學將入警作為謀生的手段或作為未來謀取功利的階梯。
(3)對集體的認同感不強。大學階段是學生思想思維最活躍的時期,這一階段的學生對世界探索欲強烈,勇于挑戰權威。而公安院校封閉式的管理容易觸發學生的叛逆情緒,進而影響對集體的認同,學校應舉辦一些豐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提高學生的政治觀念和忠誠意識。
4當代警察大學生的職業情感和職業歸屬感
(1)職業情感,是指個體與其所從事的職業之間的感情,只有對職業產生了情感,才會忠于自己的工作,對于警察而言,忠于職業是忠于黨,忠于祖國,忠于人民的前提。
通過對公安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對公安工作的逐漸接觸了解,絕大部分警察大學生可以客觀地認識警察的職業,同時大多數的同學以自己身穿藏藍為榮,對未來所從事的公安事業,充滿了期待和熱情。
(2)警察大學生在職業選擇上與當地高校的學生有較大差異,當地大學生在畢業后擇業選擇上有更多的自主性,可以綜合考慮選擇最適合的職業,一般不會存在一選職業定終身的狀態。而隨著“入校即入警”政策的逐步貫徹落實,警校生未來的發展方向也基本明確,絕大多數的學生會把通過公務員考試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警察作為自己在大學生活中的終極目標,并為之不斷努力。
通過對警察大學生忠誠度現狀的分析,可以得出,當前對公安院校大學生對警察職業的認知存在嚴重缺失,很大一部分學生選擇警察這一職業是因為本身在就業上存在優勢,并無滿腔的熱忱與抱負。忠誠教育的實施需要潛移默化的內心認識,公安院校在培養人才時候一定要使他們形成一種強烈的職業歸屬感。
5如何實施警察大學生忠誠教育的開展方向
人民警察肩負著執行國家意志,維護社會治安的重任,這種特殊的工作性質要求其必須忠誠于黨、國家、人民和法律,公安院校的學生作為預備警官,是公安隊伍未來發展建設的主力軍,是人民的忠誠衛士,定要具有較高的政治覺悟。忠誠教育在公安院校的開展,是公安隊伍建設的政治要求,公安院校學生忠誠意識的培養是一個漫長復雜的過程,必須依靠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5.1提高警察大學生的忠誠認知
雖然警察大學生在公安院校獨特的警察文化的熏陶下,會了解到更多有關公安隊伍的信息,但在缺乏系統的忠誠教育下,學生對忠誠的認知總是片面的。因此,提高警察大學生的忠誠認知不僅要為學生傳輸忠誠的思想,還要為學生打開一扇全方位了解和認識公安隊伍和公安工作的窗口。只有學生在心底認同公安隊伍,才有可能使其對忠誠有一個最全面、最正確的認知。
5.2培養警察大學生的忠誠情感
警察大學生的忠誠情感包括使命感、正義感和榮譽感,而忠誠情感歸根結底來源于對集體、國家和人民的熱愛。培養警察大學生的忠誠情感首先應使其認同集體、熱愛祖國、心系人民,其次應授予其優秀警察所具備的行為規范,提高其綜合素質。
(1)強化警察大學生的使命感。通過組織學生認真學習黨、國家、人民的光榮歷史和傳統,使其形成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更加熱愛黨、國家和人民,進而形成獻身于黨、建設國冢的使命感。
(2)強化警察大學生的正義感。警察大學生的正義感實則為對所肩負的社會責任和使命的清晰認識。警察的正義感,就是在人民需要時,必須挺身而出;在黨和國家需要時,必須無私奉獻;在敵人挑釁時,必須戰無不勝。日常教學活動中培養警察大學生的正義感,可采用公安機關基礎知識理論與典型案件事例相結合的教育方法,用理論去剖析事實,用事實去升華理論,讓學生在思想上真正達到忠誠的高度。
(3)強化警察大學生的榮譽感。學生的榮譽感不是與生俱來的,首先,應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榮譽觀,摒棄腐朽落后的價值觀念,形成以人民的信任和贊譽為最高榮譽的觀念。二是在學校的學習生活中,發揮黨員學生、學生干部的榜樣作用,幫助普通學生樹立正確的榮譽觀,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覺悟。三是開展各種評選先進典型的活動,通過樹立各個領域的先進榜樣,使學生找到多方面正確的奮斗目標,努力學習、奮發向上。
6增強警察大學生的忠誠行為
警務工作的顯著特點是高風險、高壓力,重視和加強專業教育的學習是學生更好發展的必然要求。警察大學生經歷的由高中生向大學生的轉變、由大學生向警察大學生的轉變、由學警向一名正式警察的轉變,是通過“專業的警察訓練”教育和培養出來的。對于警務工作來說,警察大學生必須通過警務化管理,去掌握警察這一職業所必備的素質和技能,警務化管理也是增強大學生忠誠行為的關鍵手段。
7加強警察大學生忠誠教育的主要方法及對策
(1)制訂切實可行的長久規劃。公安院校應高度重視關于學生的忠誠教育,積極籌劃、落實有關工作,不斷創新、完善工作方法,自上而下建立有效的工作機制,確保忠誠教育工作有序進行。
(2)加強學生孝心教育。所謂“忠臣必出孝子之門”,一個人在家孝敬父母,在校尊重師長,才會對國忠誠,這也是人最基本的品質。因此通過開展廉孝教育,培養學生孝敬父母、尊重師長、忠于祖國的品質,由家庭及于學校,由學校及于國家,才能從根本上塑造一個忠于黨、國家、人民、法律的優秀的預備警官。
(3)開展忠誠教育課程并豐富課程的內容。通過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忠誠教育課程,提高學生對忠誠教育的重視,自覺參與到強化自身素質的行動中。從而真正了解警察的使命和責任,真正從心底認同公安工作,真正形成為人民服務的政治意識。
(4)將忠誠教育與公安院校日常的警務化管理相結合,應該明確的是,學校學生管理部門不僅負責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也應該是對學生進行忠誠教育的主要灌輸者。學生管理者應利用與學生直接接觸的機會,積極主動地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為忠誠教育的開展提供更有價值的建議。
(5)開展受關注度高,有強烈的職業歸屬的儀式性活動,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增強其集體歸屬感與榮譽感。例如有些院校每年舉行畢業典禮為母校獻歌活動,這種具有儀式感的活動可以增加學校、集體、組織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讓學生獲得更大的歸屬感和榮譽感。
8總結
綜上所述,加強公安院校學生的忠誠教育,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工作,它需要我們不斷改革方式方法、去創新教育方式,才能培養出黨、國家和人民需要的合格的預備警官。才能使警察大學生走出校園,更好地擔負起鞏固共產黨執政地位的責任,承擔起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重擔,肩負起保障人民利益的重大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