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敏 唐蓉


摘要 為了提高高職教育的辦學質量,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具有高技能的人才,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進行了人才培養模式的深度改革,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與實施過程中,以“六園一體 技藝三進”為核心的技能實踐的推進,提高了學生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職業綜合素質整體,育人模式取得顯著成效。
關鍵詞 教學改革 人才培養 園藝
高職教育的特點就是要求加強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與訓練,并在一定程度上實現高職人才培養與實際工作崗位技能要求的“零過渡”。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的園藝專業是本院的品牌專業,也是江蘇省特色專業。為實現市場為導向的培養目標、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我院進行了人才培養模式深度改革,構建了“六園一體,技藝三進”的人才培養模式。將園藝技術專業建設成為底蘊深厚、與時俱進、傳統園藝與現代園藝相結合、相交融的高職園藝類專業。
1“六園三進”式人才培養目標的確定及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1.1人才目標的確定
教學改革中為主動適應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為振興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培養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社會滿意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園藝技術專業培養是具有現代化園藝基本知識,掌握園藝植物(花卉、蔬菜、果樹、茶樹)生產管理和園藝產品營銷等崗位能力,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熟練的職業技能、科學的創新精神,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園藝技術高素質高技能人才。
1.2構建人才培養模式的原則
依據市場需求與專業培養目標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并不斷進行修訂與完善。堅持學校主體、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按照教育部16號文的精神和園藝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建立符合市場需求與專業培養目標的人才培養方案,構建以“六園一體,技藝三進”為主要內容的的人才培養模式(圖1)。將園藝行業與崗位人才職業資格標準融入教學內容,真正做到做中學,學中做、融教、學、做為一體。
1.3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服務社會為宗旨育人導向,根據專業特點和行業企業等對高職人才的需求。以校內外基地為載體,進行校企全方位結合,實行產學教結合,職業資格證書和專業課程相融合、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相融合的二結合、二融合,提高人才培養的水平和質量,實現學生專業能力向職業能力的快速轉化,畢業與就業及創業的良性接軌。
園藝技術專業實施“六園三進”模式(表1),前一學年,配合課程學習,設置基礎技能實訓,重點在校內外基地進行相關實訓,目的上學生了解掌握園藝專業基本技能。第二學年為專業技能技訓,目的讓學生模擬真是生產場景,掌握專業技能。第三學年,進入企業,全面頂崗實習和畢業實習,學校、企業合作育人,并建立企業為主、學校為輔的評價體系。
2“六園三進式”培養模式下實訓基地的建設及教師隊伍建設
“六園三進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要在校內外實訓基地完善的基礎上才能良好運轉,故實訓基地的完善在整個人才培養模式實施中極為重要。
2.1校外合作基地的建設
加強學校與企業的合作,適應市場發展需要,是實施以“六園三進式”人才培養模式的保證。學院通過建立校外實訓基地,與一些企事業單位建立了長期穩固的合作關系,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的辦學機制,實行教學資源共享。按照制定專業實踐的教學計劃和課程教學大綱,確定每次實習的時間、內容、人數和要求,提前與合作企業聯系,結合單位實際情況,安排學生實習內容、指導實習過程,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職業素質,提供實習設備、場地和原材料,供學生實習操作,指導學生按有關安全生產操作規程操作,確保實踐教學有序開展。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中現有的校外實訓基地基本能能夠滿足學生的技藝三進中的第二進和第三進技能實踐的需要。園藝技術專業校外實訓基地見表2(包括緊密型和部分松散型校外實訓基地)。
2.2校內合作基地的建設
根據理實一體化教學和校企共建、共享的需要,經過多年的建設,我院現已形成一定規模的校內實訓基地,除滿足學生實驗(實訓)外,還可承擔一定的社會服務,為教師科研、提升專業開辦水平提供了良好的技術保證,也體現了專業的優勢與特點。學生在仿真、模擬、生產模型中,盡量和實際生產相一致。學院為此還建立了一整套專業教學及建設經費保障體系,每年撥出??钣糜趯嶒瀸嵱杻x器、設備等設施的購置,目前園藝專業設備總價值已逾百萬元。實驗開出率為100%。園藝技術專業現有校內實訓室7個和校內實訓基地2個,分別為植物生長發育實驗室、顯微技術實訓室、組培實訓室、植物生產技術實訓室、植物標本室、花藝實訓室、植物病理昆蟲實訓室及相城和東山兩個分校實訓基地。
2.3教師隊伍建設
園藝專業現有專兼職教師43人,其中,專職教師25人,兼職教師18人(9人為校內基地兼職教師,9人為企業行業兼職教師),均隸屬園藝教研室管理。專職教師隊伍中,年齡、職稱、學歷、學緣結構合理,有高級職稱教師11人,高級職稱比例達到44%?!半p師型”教師20人,占82%。15名教師具有碩士以上學歷(位)。大部分有在企業鍛煉、兼職或擔任技術服務、技術顧問或進行技術服務的經歷與經驗,50%的教師具有出國進修、研修學習、考察等經歷。團隊中既有資深的專家和教授,也有年富力強的中青年骨干,對于年輕教師不斷提升專職教師的職業能力和整體素質,要定好方向、定好目標、定好措施,并根據教師的情況和發展及時加以調整。讓實訓教師到企業鍛煉,學習工藝流程,掌握最新技術,掌握設備的日常維護、故障處理方法,了解行業行情,強化自身的專業技能。同時聘請了來自企業行業一線的兼職教師,來改變實訓師資的專業構成,改善實訓師資的知識結構,這些兼職教師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且對新技術、新工藝有親身體會,他們的加入提高了整體實訓教學水平。
3“六園三進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
3.1“六園一體”的教學資源融合
為了更好地深化“六園一體技藝三進”的人才培養模式,滿足學生綜合訓練及頂崗實習和青年教師掛職鍛煉的需要。與相關企業通過科技結對服務、合作技術研發和科技成果共享,以及基礎設施共同投入等途徑,構建校外產學研合作基地,由校企雙方組成實踐教學基地領導小組,研究基地建設和發展規劃,制定并落實基地階段性實踐教學計劃,形成一套保障機制。教師和學生深入生產一線,參與實踐教學計劃,形成了教學實習、生產實踐、社會服務三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目前,本專業擁有校外企業基地21處,其中緊密型基地12處,逐步形成了以蘇州為核心的校外實訓基地群。為了充分發揮校內實訓資源的作用,努力拓展校內實訓基地的功能,近幾年將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成為集生產性實訓、職業技能培訓、生產經營、學生創業、科研開發和技術推廣為一體(六園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基地(見圖2)。構建特色鮮明的園藝技術專業及專業群的“六園一體技藝三進”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的水平和質量,實現學生專業能力向職業能力的快速轉化,實現畢業與就業及創業的良性接軌。
3.2技藝三進式培養方式的推進
依托“六園一體”的實驗基地,集產學研為一體,建立“技藝三進”(見圖3)教學模式,突出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職業素質的訓導和創新能力的鍛煉?!傲鶊@三進式”人才培養模式的運行機制是將學生在校三年的學習過程分成三個技能階段進行實踐。
第一階段:在入學第一年,通過校內外實踐基地進行專業基礎實訓,通過實訓讓學生了解專業,掌握園藝必備的基本技能,同時在與企業的接觸的過程中樹立專業思想,為將來職業規劃做好鋪墊。
第二階段:入學的第二年,在校內外實訓基地進行相對的集中的模擬生產實習,讓學生就置身于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學習、訓練和操作,融“教、學、做”于一體,實施校企合一、產教一體、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實現專業技能提高的同時提高職業意識。
第三階段:入學三年級進行頂崗實習和畢業實習,讓學生完全進行角色模擬,達到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綜合能力的提升,注重職業能力的培養。把學生實踐能力作為評價學生成績的重要指標,實現高職人才培養與實際工作崗位技能要求的“零過渡”。
4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成效
通過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改變傳統的授課方式,把抽象知識直觀化,通過技能有階段性的漸進,達到學生操作能力和職業適應能力的全面提高,實現了“零距離”上崗。達到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輔相成,通過三進式的實踐教學,鞏固理論知識同時強化實踐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潛力,為學生個性發展與就業提供機遇。通過推動“六園一體技藝三進”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學生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職業綜合素質整體上升,育人模式取得顯著成效。
★江蘇高校品牌專業建設工程資助項目(PPZY2015A081);2015年江蘇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項課題(項目編號2015JSJG412);2015年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校內教改項目:課題名稱“六園一體 技藝三進”園藝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