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薏莼
(四川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供應鏈融資理念近年來越來越被企業接受,本文以“融通倉”模式為例,探討了“融通倉”作為供應鏈融資所帶來的風險隱患,并針對潛在風險提出了積極的應對措施和方法。
【關鍵詞】供應鏈融資模式;風險管理;倉單質押
一、供應鏈融資概述
供應鏈融資實際上是銀行為促成整個供應鏈的均衡順暢運轉,針對供應鏈上資金緊缺的環節進行的資金籌集活動,其中物流企業是供應鏈金融融資中最常見的參與者。基于供應鏈貿易背景的視角來看,金融業與物流業實際上具有天然的利益和價值契合點。第一,物流企業制約著供應鏈融資產品在實際運用過程中的使用,物流企業在融資業務中監管支持性的信貸資產,承擔銀行代理人的義務,并且向銀行提供有關企業經營活動方面的預警。第二,通過供應鏈融資的業務客戶將同時作為銀行與物流企業的雙重客戶,給企業帶來新利潤增長點。
二、供應鏈融資模式及風險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羅齊和朱道立等人率先在2002年2月提出的概念——“融通倉”,“融”-金融、“通”-物資流通、“倉”-物流倉儲,將三者進行統一管理和綜合協調,也是創新管理三流合一。融通倉模式的基本思路是通過物流倉儲中的“倉”為突破口,通過程序傳遞各自信息,實現動態計價和估算物資,更容易實現物資的資本轉化。
“融通倉”的運行方式第一種是通過第三方物流公司在批發市場、碼頭等物流集散地設置公共倉庫,有利于吸引中小企業的倉儲業務,指定一家主辦金融機構,銀行由公共倉庫出具的倉單作為質押提供融資。這種模式下,第三方物流公司必須要對倉單的真實性和流動性作擔保,承擔融資風險。二是金融機構直接向第三方物流企業提供授信額度,由第三方物流企業轉授信給自己的客戶,并依據對客戶物流的監控,承擔融資風險的大小來向金融機構提供條件式或者無條件式的擔保,從“融通倉”的運行模式可以看到,作為綜合性的第三方物流服務平臺既構架了銀行與企業之間一座新的合作橋梁,也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較好地融入了企業的供應鏈體系中。倉單質押、保兌倉(買方信貸)等運作模式就是“融通倉”模式的主要業務。
供應鏈融資作為一種金融創新,它所面臨的新的金融風險主要來自于倉單質押風險。對第三方物流企業來說,風險主要來源于客戶信貸、質押貨物的選擇和保管以及內部操作運營。其主要表現形式有:(1)客戶資信風險。客戶的業務能力、業務量及商品來源的合法性,對倉庫來說都是潛在的風險。(2)倉單風險。倉單是質押貸款和提貨的憑證,既是有價證券也是物權證券,但目前仍存在倉庫所開的倉單不夠規范,如有的倉庫甚至以入庫單作質押憑證,以提貨單作提貨憑證,這些都增加了融資的風險。(3)質押商品選擇風險。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適合作倉單質押,商品價格和質量如果受時間波動影響,那么質押的商品就存在有一定程度的風險。(4)商品監管風險。在質押商品的監管方面,由于倉庫同銀行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信息失真或信息滯后都會導致一方決策的失誤,造成質押商品的監管風險。
三、供應鏈融資的風險應對
應該從多方面入手化解供應鏈融資潛在的金融風險,涵蓋整個供應鏈的各個環節。
規避倉單質押風險,是避免“融倉通”融資模式帶來風險的重中之重,加強信用整合并建立靈活的市場商品和反饋體系也尤為重要。客戶資信風險、倉單風險、商品的監管風險都與信用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所以,在開展倉單質押業務時就需要倉庫建立和整合這些信用。其次,必須加強對客戶的信用管理。通過建立客戶資信調查核實制度、客戶資信檔案制度、客戶信用動態分級制度、財務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對客戶進行全方位信用管理。第三,建立靈活快速的市場商品信息收集和反饋體系。第三方物流企業應該主動掌握商品的市場價值和銷售情況變化規律,及時獲得真實的資料,根據市場行情的變化來正確評估和選擇質押貨物,避免由于信息不對稱帶來對質押物的評估失真。第四,倉單的管理和規范化。目前我國使用的倉單形式很不統一,基本是物流企業自行設計,對倉單進行科學的管理非常有必要,比如使用固定的、統一的格式來設計倉單,按規定方式進行印刷同時派專人對倉單進行嚴格的管理,以此有效規避融資帶來的風險。同時嚴防操作失誤和內部人員作案,保證倉單的真實性、惟一性和有效性也是有效應對融資風險的方法之一。
參考文獻:
[1]吳清烈,孫志宏.物流企業管理[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5:143147
[2]李曉龍.現代物流企業管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198242
[3]霍佳震,周敏.物流績效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232237
[4]黎繼子.集群式供應鏈管理[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259291
[5]張俊民.財務分析[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6294
[6]楊雙,王玉冬.中小高新技術企業基于供應鏈管理融資的優勢分析[J].工業技術經濟,2006,(2)
[7]沈根榮,張梅林.供應鏈金融以及對策研究[J].上海:電機學院報,2009:6
[8]陳建西.資產評估[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214230
[9]李霞.供應鏈融資的風險分析與對策研究[M].北京:物流采購與研究,2009,(5)
[10]張方立.供應鏈金融:值得關注的金融創新[J].金融縱橫,2007,(20)
[11]李毅學.物流與供應鏈金融創新[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3189
[12]深圳發展銀行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供應鏈金融”課題組.供應鏈金融[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9:3187
[13]李毅學.物流與供應鏈金融評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5177
[14]張方立.供應鏈金融——值得關注的金融創新[J].金融縱橫,2007,(20)
[15]張華,俞夢曦,陳丹.面向金融供應鏈的風險防范機制構建[J].中國市場,2007,(41)
[16]閆琨.供應鏈金融:銀行中小企業金融產品的經營模式[J].農業發展與金融,2007,(5)
[17]胡躍飛.供應鏈金融:極富潛力的全新領域[J].金融博覽(銀行客戶),2007,(2)
[18]楊育謀.供應鏈金融:中小企業融資新途徑[J].中國中小企業,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