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賽平 靖小琴
摘要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鎮和鄉村經濟都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是在此過程中,農村人口不斷涌向城鎮,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鄉村建設出現滯后現象,同時也阻礙了城鎮化的進程,其滯后現象主要表現為:鄉村空心化、鄉村老齡化、鄉村病態化和鄉村破敗化。造成鄉村建設滯后現象的原因是來自多方面的,主要有:就業渠道狹窄;文化資源有限;環境污染嚴重;宗族意識淡薄等。
關鍵詞 城鎮化 鄉村 滯后
201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中指出,城鎮化是伴隨工業化發展,非農產業在城鎮集聚、農村人口向城鎮集中的自然歷史過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趨勢,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志。黨的十八大更是把城鎮化上升為國家戰略。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工業化進程加速,我國城鎮化經歷了一個起點低、速度快的發展過程。1978-2013年,城鎮常住人口從1.7億人增加到7.3億人,城鎮化率從17.9%提升到53.7%,年均提高1.02個百分點;城市數量從193個增加到658個,建制鎮數量從2173個增加到20113個。到2014年我國城鎮化率已達54.77%。城市和鄉村的經濟都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尤其是鄉村的面貌也已經煥然一新,鄉村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公共醫療和社會服務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然而,隨著城鎮化的不斷深入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向往到城市發展,導致大批的農村勞動力涌向城市,給鄉村經濟發展帶來不利影響,更不利于鄉村社會建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鄉村建設滯后現象。其主要表現為:鄉村空心化、鄉村老齡化、鄉村病態化、鄉村破敗化等,而深入分析造成鄉村建設滯后現象的原因并尋找出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解決對策,對推動我國城鎮化建設和鄉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本文就該現象展開了深入分析。
1鄉村建設滯后現象
如今,在城鎮化進程中,鄉村建設滯后現象越來越明顯。許多鄉村出現了空心化、老齡化、病態化和破敗化等現象。已嚴重影響了城鎮化的進程。
1.1鄉村空心化
近年來,一些地方鄉村空心化的趨勢越來越突出,以前到處種滿了莊家和蔬菜,現在隨處可見荒地野草;以前村莊規劃有序,中間空地是孩子們的樂園,現在私搭亂建成風,一些村民搬走后房屋倒塌,斷壁殘垣,一片頹廢,類似的景象頻頻見諸各種版本的“回鄉筆記”,令人不勝唏噓。這些荒地和破敗的房屋嚴重影響了村容村貌,使村民逐漸對自己故土產生了厭惡感,這也成為許多鄉村人舉家搬遷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隨處可見的荒地和破敗的村舍造成了土地資源的浪費,加之土地所有權的問題,鄉村空心化現象也給政府對鄉村的統一規劃造成了阻礙。
1.2鄉村老齡化
現在,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和教育水平不斷提高,鄉村中的很多年輕人選擇外出讀書或者打工,鄉村里剩下大量的走不動和不愿走的老年人。天地遼闊的鄉村,再也看不到、聽不到,別有風味的,充滿活力的談天說地,朗朗笑聲?,F在的鄉村,只是老人和小孩的鄉村,年輕人只是逢年過節時的匆匆過客。由于鄉村年輕人少,老年人多,缺少勞動力,很多體力勞動沒人干,譬如莊家無人耕種造成土地浪費,房屋無人翻新導致房屋破舊不堪等。鄉村老齡化現象加重了鄉村勞動年齡人口的撫養負擔,沉重的負擔必將影響鄉村的經濟發展和鄉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時,鄉村老齡化也使社會保障和福利費用支出大幅度增長。
1.3鄉村病態化
隨著城鎮化不斷推進,社會快速發展,鄉村經濟結構也發生了改變,村民的價值觀不斷受到沖擊,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逐漸疏遠。首先,鄉村社會的人情紐帶斷裂。由于受到市場經濟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沖擊和影響,在鄉村,人情關系逐漸利益化,社會關系逐漸陌生化,代際關系逐漸疏離化,血緣地緣的傳統紐帶日見脆弱;其次,貧富分化的鴻溝加深。村民之間的貧富差距逐漸拉大,鄉村社會的天平傾倒,鄰里的和諧被打破,有些鄉村困難戶,在貧困化的同時承受著邊緣化帶來的生活和心理的雙重沖擊;還有,空巢老人忍受孤獨,留守學童缺少關愛,重大疾病頻頻爆發,逢年過節賭博之氣盛行,輟學青年屢次觸碰法律警線等等。這一切都體現了鄉村發展的病態化。
1.4鄉村破敗化
雖然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提高。但是由于城鎮化的沖擊,許多鄉村地區破敗化現象依然屢見不鮮:一些較偏僻的鄉村,到處都是荒地舊屋,很多廢舊的農舍得不到及時的修葺和翻新,一些鄉村道路崎嶇難行或破敗不堪,大多道路都未設置路燈或者路燈早已被損壞無人修理;生活垃圾被隨意丟棄在道路兩旁,臭氣熏天,村莊里隨處可以看到身著臟舊衣服的老人和孩子,很多鄉村基礎設施缺少或者簡陋不堪,連學校的教學設備都十分陳舊;昔日熱鬧非凡的街道,現已只剩寥寥數人,往日人山人海的戲臺,如今早已荒廢,鄉村景象一片衰敗。
2鄉村建設滯后現象的成因分析
造成鄉村建設滯后現象的原因錯綜復雜,概括起來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就業渠道狹窄;二是文化資源有限;三是環境污染嚴重;四是宗族意識淡薄。
2.1就業渠道狹窄
目前,我國鄉村經濟發展水平與城鎮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村民的收入水平不高,消費能力低,勞動力就業渠道相對狹窄,人們主要還是從事農、林、牧業,且收入不高,隨著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現代化和機械化進程使農業就業量減少,這也相對減少了農業對勞動力的需求。此外,由于鄉村經濟發展緩慢,基礎設備不健全,因此,一些新興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業不愿選擇布局在鄉村地區,導致鄉村就業機會渺茫。截止到2014年,我國農民工總量達2.7億,其中20歲到40歲的青壯年農民工占到74.4%,男性占到67%,而在外出農民工中男性占到69%。大量的鄉村男性勞動力向城鎮轉移,青壯年勞力大量流失,致使鄉村中土地被撂荒,兒童無人照看,老人贍養不足,使鄉村建設缺乏生機和活力,這是導致鄉村建設滯后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同時不利于促進鄉村經濟的發展和城鎮化發展。因此,政府應起到主導作用,全方位、多角度地拓寬鄉村勞動力的就業渠道。
2.2文化資源有限
鄉村文化資源包括一切鄉村社會生活又包含于一切與鄉村生活有關的其它社會資源,它既可以是不同藝術形式又可以是一定的風俗習慣與其他社會活動。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發展,鄉村的文化資源正在逐漸流失,許多優秀的文化傳統和民間手藝等文化資源已經沒有后人繼承,逐漸走向沒落。而就目前而言鄉村文化建設整體水平與全面小康建設目標要求不相適應,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不相適應,與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適應,主要問題是文化基礎設施落后,文化資源數量有限,現有資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體制不順、機制不活,文化產品、文化服務供給不足,文化相對貧乏,城鄉文化發展水平差距較大。
2.3環境污染嚴重
近年來,農民的收入有了明顯提高,居住條件得到不斷改善。但令人遺憾的是,農村的環境衛生依然存在很大的問題,環境污染依然嚴重,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在一些農村,農藥瓶、化肥袋、塑料薄膜、塑料袋等到處亂扔,“白色污染”嚴重。此外,由于不按科學配制,超標使用大量高毒、劇毒農藥和化肥,導致大量的益蟲、益鳥死亡,嚴重影響農產品的質量和產量。
(2)在城市產業升級換代和城市環境整治過程中,大批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被轉移至農村,由于缺乏完備的治污、排污系統,其產生的工業垃圾和廢棄物肆意堆放,產生的工業廢水肆意排放,嚴重污染了農村的自然環境。
(3)由于農民傳統的不良衛生習慣和環境保護意識差,將大量的生活垃圾傾倒在村邊的溝渠或河灘內,秸稈沒能得到綜合利用,焚燒后產生的大氣污染,造成環境污染和傳染性疾病蔓延,嚴重影響了農村居民的生產生活,屢屢引起鄰里糾紛,影響農村穩定。
鄉村環境的污染,嚴重影響了村容村貌,增加了鄉民患病的幾率,導致了鄉村建設的滯后性。
2.4宗族意識淡薄
宗族,是指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一般是以父系家長制為特征的家庭聯合體。這種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宗族組織曾經遍布全國城鄉。當然對宗族觀念是存在爭議的,但此處只針對宗族觀念所起的積極作用而言。
現代社會,隨著工業化和都市化的進程,人與鄉土、大家庭的關系變得淡薄,個人主義逐漸滋長。工業化的社會中,人們不仰賴承襲父母的田地和財產,而是為了職業四處奔走,經濟上獨立的個人也傾向于單獨居住,導致傳統大家庭的瓦解。如今宗族既不是在重建,也不是簡單地保留著原貌,而是在弱化,甚至在瓦解。許多鄉村缺少宗族主義傳統,村民的宗族意識不強,他們的經濟和社會活動具有超越宗族的性質?,F有的鄉村規模越來越小且村莊內多姓雜居,從而導致宗族組織形態的不完備、宗族觀念逐漸弱化,保留下來的宗族聯系,也只有正月初一互相拜年,辦紅白喜事時聚會篝火等象征性交往。
宗族意識淡薄,使鄉村人對故土和故人沒有什么留戀之情,一旦經濟條件允許,就會毫不猶豫地離開故土,有的逢年過節回來一趟,有的一走就不再回來,更別提為故鄉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人走村莊空,毫無情可戀?!边@更加重了鄉村建設滯后性。
城鎮化是促進社會全面進步的必然要求,有效解決在城鎮化進程中鄉村建設滯后現象是推進城鎮化進程健康、穩步發展的重要保證。為此,政府應積極發揮引導作用,社會各界更要積極主動,互幫互助,共同促進鄉村經濟發展,為推動城鄉建設一體化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