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曉東
(西南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非審計服務已成為會計師事務所重要的服務項目,占其收入來源逐漸增加。但由于財務造假等原因,眾多研究過分關注非審計服務對審計師獨立性、審計質量的影響,而忽略了非審計服務給公司帶來的業績提升。本文探討非審計服務對公司績效的影響,有利于上市公司更好的經營決策。
【關鍵詞】非審計服務;公司績效
一、引言
審計業務是會計師事務所的傳統業務,也是其收入的主要來源,但同時隨著企業的需求和會計師事務所的模式多元化,非審計服務日益也日益增多。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非審計收入在逐年增長,而全球的審計業務收入增長陷入停滯。雖然咨詢業務雖然整體規模略低于審計,但是增長率較高。高管作為企業的經營管理人,其經營決策越來越依賴于會計信息,同時會計師事務所擁有的資源和能力不僅能夠提供公共產品性質的審計業務,而且能提供可供高管決策的會計信息的增值服務,如管理咨詢、稅務代理等。高管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因此有必要從外部尋求決策依據和幫助。雖然有很多能提供咨詢業務的機構,但公司往往更愿意向現任會計師事務所購買非審計服務,因此這樣做一是節約了尋找其他中介機構的成本,二是會計師事務所更熟知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能夠帶來更好的服務效果,三是雙方已有過合作,彼此都比較了解和信息。同時,審計市場逐漸飽和,競爭的會計師事務所較多,因此傳統審計業務給會計師事務所帶來的經濟利益已不能滿足,會計師事務所有必要開拓新的產品線從而創造更多利潤。
非審計服務一般要求會計師事務所付出的工作量較小,而且利潤豐厚,所用時間較短,對會計師事務所的發展壯大十分重要,是一個較為關鍵的領域。但是國內外關于會計師事務所提供服務的研究多集中在審計業務上,多研究非審計服務對獨立性、審計質量產生的影響,而對于非審計服務產生的正面積極作用較少。本文將對會計師事務所給上市公司提供非審計服務業務對公司產生的影響的相關文獻進行回顧。
二、文獻綜述
會計師事務所的傳統審計業務的目標是審計質量,而新興的非審計服務的目標是公司的經營管理和企業業績。而目前關于非審計服務的文獻多研究非審計服務于審計師獨立性、審計質量的關系,而沒有關注非審計服務的其它經濟后果。
(一)非審計服務與獨立性
在相關國外研究中,部分學者認為非審計服務減弱了會計師事務所的獨立性,他們主要有Simunic(1984)、Venable(1993)和Nelson(2002)等。他們認為,會計師事務所非審計服務收入的增長,使得會計師事務所過分依賴被審計單位,同管理層進行管理咨詢服務,導致會由于自身利益、過分依賴、自我評價等原因對注冊會計師獨立性產生嚴重不利影響。部分學者認為非審計服務不會影響審計的獨立性水平,他們主要有Antleetc(1997)、Pittand Birenbaum(1997)和Axelson(1963)。他們認為會計師事務所向被審計單位提供非審計服務,能增強注冊會計師對被審計單位的了解程度,進而提高審計質量,并且管理的最終決策者是企業的管理層,并非注冊會計師。還有一部分學者認為非審計服務可以增加會計師事務所的獨立性水平,因此會計師事務所對被審計單位可以起到制衡作用。美國科恩委員會(Cohen Commission,1978)在其研究中發現,在非審計服務和不合格的審計之間并不存在顯著的關系,而且注冊會計師同時提供非審計服務還能促進效率的提高,會降低客戶搜尋咨詢師的成本和其他交易成本。
在國內研究中,葉少琴、劉峰(2005)研究會計師事務所的非審計服務是否會影響審計獨立性,他認為應該通過符合市場規律的自由競爭來解決此問題。劉星、陳麗蓉等(2006)認為非審計服務的提供不會影響注冊會計師的審計獨立性。陳麗蓉(2009)從尋租理論角度研究了非審計服務對審計獨立性的影響,他們認為被審計單位管理層和注冊會計師的尋租活動會危害審計獨立性。
(二)非審計服務與公司績效
Ciconte,Knechel和Mayberry(2014)運用了杜邦分析法,探討企業向現任會計師事務所購買非審計服務的積極影響,結果發現非審計服務與企業的運營績效呈顯著正相關,證明了非審計服務能給企業提供更多的人力資本和其他組織資源。研究表明非審計服務能顯著降低公司的風險水平,因為非審計服務能提高公司高管的風險管理水平,同時非審計服務能提高公司的經營業績,不會影響審計師的獨立性和審計質量。
三、理論分析
市場經濟學認為,市場會自發的調節需求和供給。由于市場中公司高管層在實際經營決策中需要咨詢機構的幫助,因此會對咨詢服務產生需求。會計師事務所一方面提供鑒證業務,它要求會計師事務所與被審計單位充分獨立,以保持會計師事務所在發表審計意見時不會受被審計單位的影響;同時,會計師事務所還是盈利性組織,它要為股東賺取利潤,同時,公司也需要咨詢服務從而加強公司管理水平和治理效果,會計師事務所常年接觸管理層,并且有能力幫助企業提高生產經營效率,因此審計服務和非審計服務作為會計師事務所提供的兩種屬性截然不同的產品,需要分別研究其需求和價值。非審計服務作為市場中的商品,存在必然有其合理性,那就是非審計服務會給市場帶來價值。全面理解非審計服務的存在和發展對市場的作用,不僅需要研究其可能存在的負面影響,而且需要研究它的積極作用。
知識溢出理論認為,注冊會計師在提供非審計服務的同時,會增強對被審計單位的了解,了解被審計單位的經營信息,這種優勢會向審計鑒定業務產生知識溢出效應,從而在進行審計鑒定業務時,能更好的發現和規避審計風險,提高審計效率。注冊會計師實際上是在提供非審計服務所導致的成本即損害獨立性,和所產生的收益即效率的提高之間進行權衡。在不影響審計師獨立性的前提下,通過知識溢出,審計服務和非審計服務之間能夠形成一種規模經濟效應,不僅節省了企業和會計師事務所的成本,而且還提高了服務的質量,完善了服務效果。同時,審計鑒證業務也會對非審計服務產生溢出效果,二者相互補充。因此審計服務與非審計服務的同時提供,能夠降低企業的成本,增加企業業績,同時也能提升會計師事務所的盈利水平和審計報告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娜.我國會計師事務所非審計服務的發展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工商大學,2009
[2]李江濤,梁耀輝.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質量與非審計服務之間關系的實證研究[J].財會月刊,2011,(8)
[3]彭龍,魏施寒,周煌瑜.非審計服務收費的影響因素以及與審計收費的關系一基于中國A股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J].會計師,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