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瑤
(西南財經大學,四川成都611130)
【摘要】近年來財務造假事件頻出,而財務造假事件背后一方面有投資者的重大虧損,另一方面中介機構也是深受拖累,特別是會計師事務所,其負責的注冊會計師自然更不必說。一個個財務造假案例給審計人員敲響了警鐘,我們應該如何識別公司財務造假,其中的審計風險多大,應該如何進行審計風險控制?本文以欣泰電氣為例進行了探討分析。
【關鍵詞】財務造假;審計風險;審計風險控制
一、案例回顧
欣泰電氣(丹東欣泰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2009年9月,欣泰電氣首次提交IPO申報材料,但沒有成功,2011年再次嘗試,由于模擬財務報表發現有“應收賬款較多”、“經營性現金流量為負”等問題,便開啟了欺詐發行上市之路,虛構收回應收賬款。并于2014年1月27日成功上市。2015年7月被證監會立案調查,歷時近一年,2016年7月,證監會對欣泰電氣啟動強制退市程序。雖然之后公司和胡曉勇提起了行政訴訟,但于今年5月4日被北京市第一中級法院駁回訴訟請求。
二、欣泰電氣公司的審計風險
(一)虛增應收賬款收回的審計風險
1.重大錯報風險
從圖2可以看到,應收賬款逐年上升,特別是2014、2015年,占總資產的比重到2014年已經超過35%,2015年更是達到41.38%的高水平。應收賬款上漲如此之快,上升幅度又比較陡峭,就應該對公司是否真是披露應收賬款的情況保持懷疑。我們都知道,應收賬款只是賬面上的資產,存在著壞賬損失的風險,應收賬款太高會引起股東對公司的懷疑,從而影響股價,這樣的情況下,欣泰電氣自然存在較大的應收賬款重大錯報風險。
2.檢查風險
如果公司及財務人員刻意偽造相關合同、協議、票據等,制造出虛假的應收賬款收回數據,而審計人員在函證時,一般是針對應收賬款余額進行函證,而不會對已經收回的應收賬款進行函證,這就會存在相信其應收賬款已經收回的假象,從而提高檢查風險。
(二)虛增利潤的審計風險
1.重大錯報風險
欣泰電氣的重要采購原材料是硅鋼片,原材料具有一定的專業性,不是根據日常經驗就可以判斷的,因此,公司存在極高的提供虛假原材料信息的動機,通過虛低的原材料成本實現生產成本的壓縮,從而虛增利潤;另一方面,公司的稅收優惠較多,項目繁雜,金額有大有小,公司就有動機通過障眼法讓利潤在稅收優惠中實現,通過營業外收入提高利潤,增加公司的重大錯報風險。
2.檢查風險
由于原材料的專業性,獲取原材料價格信息的途徑比較有限,可能讓審計方付出很大的成本(時間、金錢、精力),從而可能導致審計人員不能獲得合理證據證明原材料價格合理性的檢查風險。對于稅收來說,一般審計人員查看了相關文件之后,便確定稅收優惠的實現,由于欣泰電氣稅收優惠種類繁多,可能存在在抽查過程中漏掉虛假稅收優惠的查證機會,從而增加檢查風險。
(三)大股東占用公司資產的審計風險
1.重大錯報風險
從企業持股情況來看,溫德乙先生持有遼寧欣泰股份有限公司77.35%的股份,溫德乙的夫人劉桂文持有遼寧欣泰股份有限公司13.33%的股份,兩人加起來合計90.68%,而遼寧欣泰股份有限公司是欣泰電氣的控股股東,持有欣泰電氣32.5778%的股份,另外劉桂文個人持有欣泰電氣13.0050%的股份,其他單個股東持股均不超過8%。溫德乙為欣泰電氣的實際控制人,與劉桂文合計持有欣泰電氣45.5828%的股份。股權非常集中,股東很難形成相互制衡的作用,董事會一旦被控制人所控制,其下設的審計委員會難以起到監督的作用。
2.檢查風險
由于大股東擁有很大的持股比例,能夠實際控制公司,其可能指使財務人員協助掩蓋其掏空公司的行為,從而難以讓審計方發現。計人員的整體素質和獨立性也容易導致檢查風險。如果審計人員因為公司為此付出的審計費用而放松審計程序,比如把函證交于公司員工寄送等,就會導致審計程序失效,從而提高了檢查風險。
三、針對審計風險的應對措施
(一)可能存在虛增應收賬款收回的審計應對
對應收賬款絕對額和相對額進行趨勢分析,當應收賬款在總資產中占比較高,而且不斷上升時,一定要關注應收賬款收回問題。所以,在對應收賬款進行檢查的時候,不僅要檢查應收賬款的余額情況,還應該對近期發生的大額應收賬款收回情況進行檢查分析,以盡量減少虛假應收賬款收回的現象出現。
(二)可能存在虛增利潤的審計應對
當客戶的原材料有專業性,不能通過一般生活經驗判斷時,(比如欣泰電氣的重要采購原材料是硅鋼片),審計人員借助專業網站和相關專家的數據與工作,進一步還可以對比同行業其他公司的原材料變化情況,從而確定原材料成本的合理性。另一方面,當公司稅收優惠、政府補助較多時,一定要仔細排查虛假的稅收優惠,特別是當公司營業外收入比較多且處于增長態勢時,更要關注通過稅收優惠等方式來增加的利潤。
(三)可能大股東占用資產的審計應對
查閱公司股份及股東情況,重點關注前十大投資者,特別是實際控制人。當出現“一股獨大”時,要特別關注大股東“掏空”行為。關注大股東的關聯公司、配偶、親屬與本公司進行的雙向交易,查看相應資料;關注大股東親屬在本公司的任職情況,是否掌握財務等重要方面的審核權,仔細分析,大股東與親屬之間可能存在的勾結與不良行為。
四、結語
由于現在財務造假案例的不斷涌現,注冊會計師更應該提高對這方面審計風險的關注,進一步采取審計措施達到風險控制的目的。審計師及會計師事務所只有提高審計風險意識,并采取相應的審計風險控制措施,才能避免一次又一次跳進公司“財務造假”的陷阱中。
參考文獻:
[1]陳正林.審計風險、審計師風險與制度風險[J].審計研究,2006,(3)
[2]謝李萍.加強質量控制防范業務風險[J].注冊會計師,2014,(07)
[3]姜婉.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風險防控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商業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