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晨晨
榮昌陶器,又名“安陶”,主要指安富鎮埡嶼山一帶生產的陶器。受川渝地域風土人情因素長期影響,榮昌陶器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和表現形式,其產品特點可以用造型之美、燒制之美、雕刻之美、釉色之美“四美”來概括。隨著榮昌陶器產業發展,當地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重新被利用起來。人們開始深度挖掘當地文化資源與流行元素,融入陶器制作技藝中,其產品方面表現出很大變革。
一、產品風格由中規中矩到抽象多變
榮昌陶器“柳、卵、直、脹”造型風格與陶土特點密不可分。“柳”,指制造器形輕盈好看,如弱柳扶風,卻又風折不斷、雨打尤韌;“卵”,即蛋形,圓潤自然,一氣呵成,渾若天成;“直”,與曲對稱,指器形曲、直配合得當,當挺則挺,清秀挺拔;“脹”,指膨脹,引申為飽滿。不論粗陶還是細陶產品手拉坯均是底小、肚大、身長。傳統泡菜壇、茶壺、瓶、缽、罐為等陶產品,均體現著這四字的特點,可塑性差的泥土很難達到這種效果。然而,榮昌陶器非遺化發展使傳統的造型之美發生了變化。
不同地域、不同層次制陶群體制作的陶器風格差別很大。榮昌陶器藝術風格大致可分兩類:(1)以寫實為主的陶品藝術風格。這類產品由多年制陶經驗老師傅制作出來,產品造型風格上不會追求過多夸張、變形,是在精益求精的制作工藝基礎上,追求產品工藝的極盡完美。(2)抽象寫意型陶器風格。這類風格多由年輕人或藝術家制作,他們有一定藝術修養,在滿足產品使用功能的同時,使器物更具有美的功能。很多創意產品造型技藝不夠考究,過分強調裝飾性和所謂的自然粗狂美與原始美。
傳統上衡量陶器是以嚴格的工藝要求來制約它的器型,一切歸于規整化,而現在產品造型扭曲的杯子被稱為有創意、口沿有意缺損的碗被認為是殘缺美、表而留有肌理不光滑的器壁被以為是原始粗狂美。但是,日本陶藝家更重視的是完善技藝,突顯技藝在陶藝中的地位和美感,講究微妙的變化和妥善的處理。為追求產品新奇、創新,榮昌陶器開始朝造型古怪且多元化趨勢發展。傳統手藝人試圖把器物做得盡善盡美,精益求精,他們固守陳規地認為泡菜壇子造型就應該是圓型,若做成其他形狀就不叫壇子。榮昌陶器工作室的生產制作規模不斷擴大,產品造型也千奇百怪,器型中融入的新元素越來越多。
二、產品裝飾圖案具體紋樣與抽象紋樣相結合
陶器表面裝飾圖案是器物在滿足使用目的同時獲得美感。榮昌陶器裝飾圖案主要以鐵線刻花、剪紙貼花、刻花及色釉等裝飾方法為主。除了精湛的制作技藝,榮昌陶器的出名與雕刻、色釉密不可分。雕刻以“雕、刻、巴、堆”等技法為主,圖案有龍紋、卷草、纏枝、回紋、工字紋、折帶紋、鋸齒紋、水波紋、動物及人物等,其中以卷草紋最為代表,形成榮昌陶器的裝飾風格。為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陶器裝飾圖案形態各異,極富裝飾意味,圖案以重慶本土文化特征圖案為主,重慶吊腳樓、三峽文化、火鍋文化、山城文化等創意裝飾圖案出現在陶器上。工作室可根據顧客需求,設計出符合主題陶器造型、圖案,如老人祝壽、新人結婚等吉祥喜慶的紀念意義,這種形式打破以動物、植物、幾何紋樣等為主的雕刻裝飾圖案,把更多現代元素融入到榮昌陶器制作技藝中。隨著榮昌陶器受捧程度高漲,一些書法家、雕刻藝術家看中其發展潛力與收藏價值,主動與制陶工作室商議將書法、雕刻藝術與工作室制作相結合,通過在器物上寫詩作畫、雕刻等方式參與陶器設計制作中,從中賺取利潤。在大師創意園里,江碧波工作室展廳合理地陳列布局各種陶藝品,陶藝品的裝飾圖案以巫術圖騰為主。人們通過不同的設計手法將形態各異的遠古巫文化圖案為主題表現元素,創造出形態各異的陶藝品,展廳彌漫著一種古老而神秘的藝術氣息,仿佛穿越時空,這種獨特的表現形式更能吸引人們的注意力。
三、注重釉色配制與研發
榮昌藝術釉在細陶裝飾中占有很重要地位,“薄如紙、明如鏡、聲如磬、紅如棗”四大特點之中的“明如鏡、紅如棗”就是形容釉色之美。入窯一色,出窯萬彩。在細密光潔的坯體上施蓋釉色,使陶器更加優美含蓄。1934年12月《四川月報》中的《榮昌燒酒坊》記載:“清末有省外來川陶業家戚某始制造色釉流傳該地,于是乃有朱砂、西綠、黃丹等釉色出現。”榮昌陶的釉色有很多種,比較有名的有朱砂釉、黑釉、西綠釉、雙色釉、烏金釉等,其中朱砂釉和西綠釉為色紅釉,呈櫻桃紅色。其他各種釉色豐富多彩,更兼燒制時溫度起伏,產生“窯變”,釉色又有了意想不到的萬千變化。朱砂釉是榮昌最具特色的一種釉,裝飾花瓶和花插這一類的產品都會使用。但是,自“安陶廠”倒閉后很多獨有的釉色配制也失傳了。由于釉色較為名貴,五、六家制陶工作室都在悄悄研發朱砂釉的最初配方,希望能把朱砂釉配制研發出來并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據筆者了解,真正能配制出朱砂釉、金沙釉,僅有榮昌陶器制作技藝傳承人肖洪師傅一人,其原來是在“安陶廠”從事釉色調試和樣品檢驗工作,經過肖洪反復研究,失傳多年的金沙釉及西綠又被重新找回,肖洪工作室產品多以施釉細陶為主。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背景下,為追去市場經濟效益,榮昌陶器的產品特點發生了很大的變遷,這些變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榮昌陶產業的發展,但是同時也使其失去了地域特色。
(四川美術學院美術學系)
基金項目:本文系重慶文理學院研究生科研項目“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背景下榮昌陶器變遷研究”(項目編號:M2016ME0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