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曉+李瑩輝+王云霄
摘要:構建綠色金融體系已成為我國國家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綠色債券作為綠色金融體系的重要內容,也迎來了重要的發展契機。本文介紹了國內外綠色債券市場最新發展情況,梳理了國際綠色債券市場的發展趨勢、發展特征和發展經驗,以及我國綠色債券市場面臨的巨大發展潛力和發展空間,最后針對我國綠色債券市場存在的問題,從統一綠色債券項目目錄、加強綠色債券募集資金管理、建立健全統一的綠色債券信息披露標準、建立完善市場中介機構體系等四個方面提出了進一步推動我國綠色債券市場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綠色金融;綠色債券;發展現狀;市場機制建設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3-0-03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首次明確了建立中國綠色金融體系的頂層設計,提出建立包括綠色信貸、綠色債券在內的綠色金融體系,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2015年11月,中共中央發布《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就“堅持綠色發展,著力改善生態環境”提出了若干建議,其中包括“發展綠色金融,設立綠色發展基金”。2016年8月,G20杭州峰會也將綠色金融作為會議重要議題,8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等十部委聯合印發《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我國成為全球首個建立比較完整的綠色金融政策體系的經濟體。構建綠色金融體系已成為我國國家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綠色債券作為綠色金融體系的重要內容,也迎來了重要的發展契機。
一、綠色債券的定義
根據國際資本市場協會(ICMA)2014年發布的《綠色債券準則》(Green Bond Principles)[1],“綠色債券是一種高級無擔保債券,其募集資金用途需專門用于綠色項目。”《綠色債券準則》經過2015年3月和2016年6月兩次修訂,最新版表示,“綠色債券可以是任何債券融資工具,只要其融資或者再融資募集的資金專門用于新的或者既有的合格綠色項目,并且該債券遵守綠色債券四準則。”綠色債券四準則可簡要概括為募集資金的專門性準則、綠色項目評估與選擇的自主規劃與第三方評估準則、募集資金管理的可跟蹤準則、資金分配與環境影響的定期信息披露準則,分別從募集資金用途、項目評估與選擇過程、募集資金管理、信息披露四個方面對綠色債券標準進行了界定[2]。
二、國際綠色債券市場發展現狀與經驗①
(一)國際綠色債券市場發展現狀
國際資本市場上,在ICMA發布權威的綠色債券定義之前,綠色債券市場就已開始發展萌芽。2007年歐洲投資銀行發行首期氣候債券(Climate Bond),被視為國際綠色債券市場發展的開端。2007年以后,國際綠色債券市場快速發展,尤其是2014年初ICMA發布《綠色債券準則》后,市場進入跨越式發展階段。2007年,全球綠色債券發行規模尚不足10億美元,2013年發行規模剛剛超過100億美元,《綠色債券準則》發布后,2014年全球綠色債券發行規模達366億美元,2015年發行規模418億美元,2016年前5個月發行規模已達280億美元,預計全年將接近1000億美元②。盡管綠色債券市場近年來取得蓬勃發展,但在整個債券市場中占比仍然較低,未來債券市場“綠化”潛力仍然巨大。
(二)國際綠色債券市場發展趨勢和特征
在市場規模快速發展的同時,國際綠色債券市場還表現出以下幾方面發展趨勢和特征[3]:
一是發行主體中,國際開發機構占據重要地位,同時企業、政府和商業銀行發行規模快速上升。綠色債券市場發展早期發行主體主要為國際開發機構,2007年全球第一只綠色債券就是由歐洲投資銀行發行。近年來,企業、政府、商業銀行等發行主體相繼進入綠色債券市場,發行規模快速上升。2014年之后,企業、政府、商業銀行綠色債券發行總規模已超過國際開發機構。二是能源是綠色債券市場最大氣候主題。能源主題債券占所有債券存量的27.8%,其次是建筑和工業,占9.2%,運輸主題債券在氣候相關債券中占比最大,但在綠色債券中占比相對較小,主要由于運輸項目近期才開始發行綠色債券,預計未來占比會大幅增加。三是發行期限以中長期限為主。截至2016年5月底,在全部已發行綠色債券中,發行期限在5年以上的綠色債券占比超過70%,發行期限在3-5年的綠色債券占比超過20%。綠色債券相對較長的發行期限,對于發行主體募集中長期資金投資于中長期項目,降低期限錯配風險,具有重要作用。四是發行評級以中高信用等級為主。AAA信用等級綠色債券占比43%,AA信用等級綠色債券占比15%,BBB以上投資級綠色債券合計占比82%,投機級和無評級綠色債券占比僅為18%。綠色債券發行評級較高,主要與其發行主體主要為世界銀行、歐洲投資銀行等國際開發機構,以及全球大型企業和商業銀行有關。五是計價貨幣以美元和歐元為主。綠色債券計價貨幣種類較多,當前已有美元、歐元、人民幣、英鎊、加元等25種貨幣被用作綠色債券的計價貨幣。鑒于美國、歐洲在全球綠色債券市場的領先地位,美元和歐元在綠色債券計價貨幣中占據主導地位,兩者合計占比超過80%。近年來,隨著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大力推動本國綠色債券市場發展,人民幣等新興市場貨幣占比呈快速上升趨勢,我國2016年度綠色債券發行量占全球一半,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綠色債券市場[4]。六是債券品種和類型日益多元化。綠色債券市場發展早期主要是對發行主體具有追索權的一般義務債券,之后融通資金專門用于特定綠色或可持續項目的項目收益債券逐步增多七是約60%的綠色債券已按照《綠色債券原則》接受過外部審查。
(三)國際綠色債券市場發展經驗
國際綠色債券市場近年來取得高速發展,一方面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提升了綠色債券的吸引力,包括將貼息、擔保、免稅等政策手段應用于綠色項目,以提高綠色項目的收益水平,或直接應用于綠色債券本身,以提升綠色債券自身的收益水平;另一方面得益于市場機制的不斷完善,提升了綠色債券的發行和投資便利性,包括形成了公認的綠色債券市場準則、第三方的認證、評估和評級機制、以及信息披露機制[5]。
三、中國綠色債券市場發展現狀
2014年,中廣核風電有限公司發行的碳收益票據,創新性地采用“固定利率+浮動利率”的定價方式,與債券存續期內中廣核5個風電場的核證自愿減排量收益掛鉤,可以看作我國綠色債券市場的初步嘗試。在相關部門大力推動下,2015年以來,我國綠色債券市場取得快速發展,尤其2016年,我國各類綠色債券合計發行規模約2369.7億元③,約占同期全球發行規模的39.9%,躍居全球最大的綠色債券市場;銀行間市場是國內綠色債券最大發行場所,債券種類不斷豐富,近9成采用第三方綠色認證評估,上市綠色債券中77%發生了二級市場現券交易,超6成綠色債券較傳統債券有更低的發行利率,平均低19.3bp[6]。
(一)綠色債券品種不斷豐富,綠色債券市場規模快速擴大
2016年1月,浦發銀行和興業銀行分別獲批發行不超過500億元額度的綠色金融債券。2016年4月,協合風電投資有限公司成功發行國內首支綠色債務融資工具。同時,交易商協會積極推動綠色債務融資工具產品結構多樣化,目前適用于綠色企業融資的債務融資工具品種不僅包括綠色中期票據、綠色定向工具等主流品種,還包括綠色永續票據和綠色債貸基組合等創新品種。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武漢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已分別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首支綠色永續票據和綠色債貸基組合產品。2016年4月,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了國內首支綠色企業債。2016年5月,嘉化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發行國內首支綠色公司債。截至2016年底,境內發行綠色金融債1580億元、綠色債務融資工具82億元、綠色企業債140.9億元、綠色公司債182.4億元,合計發行規模達1985.2億元④。
(二)政策機制和市場機制不斷完善,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相較于國外,我國綠色債券市場起步相對較晚,整體市場規模仍較小,但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推動下,我國綠色債券市場發展條件逐步成熟,發展環境不斷優化,市場發展仍有很大的潛力和空間。
一是,黨和政府系列高層次文件從頂層設計出發對綠色金融體系和綠色債券市場發展提出了要求。面對資源緊缺、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十八大報告以獨立篇章系統提出了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并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2015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首次明確了建立中國綠色金融體系的頂層設計。綠色債券市場作為綠色金融體系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將募集資金專門用于綠色項目,對于緩解綠色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有效促進環境保護,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義,在相關文件中受到高度關注。
二是,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加快生態文明體系建設,進一步推動綠色發展的要求,人民銀行、國家發展改革委、證監會等政府部門,積極推動出臺綠色債券指導意見,為我國綠色債券市場發展構建了堅實的制度基礎。2015年12月22日,人民銀行發布綠色金融債公告(人民銀行公告[2015]第39號),對綠色金融債券注冊發行、第三方評估、募集資金管理、信息披露等提出了規范性要求,同時與公告一并發布了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綠金委”)編制的《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結合中國國情界定了綠色債券的標準和投資范圍。2015年12月31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綠色債券發行指引》,列明了節能減排技術改造、綠色城鎮化、能源清潔高效利用等12向綠色企業債募集資金重點支持的領域,并通過簡化審核程序,放開準入條件和資金使用范圍,鼓勵地方政府提供投資補助、擔保貼息、債券貼息等方式支持綠色企業債市場發展。2016年3月16日和4月22日,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別發布《上海證券交易所關于開展綠色公司債券試點的通知》和《深圳證券交易所關于開展綠色公司債券試點的通知》,明確了綠色公司債券的發行審核程序,以及第三方認證、募集資金管理和信息披露等相關要求。交易商協會積極落實中央精神,在人民銀行指導下,積極推動綠色債務融資工具發展,不斷加大債務融資工具對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等綠色產業的支持力度。截至2016年底,交易商協會支持綠色企業發行債務融資工具的規模已經超過1500億元⑤,積極引導資金流向清潔能源、公共交通等綠色產業,支持國家綠色經濟建設。2017年3月,交易商協會 發布《非金融企業綠色債務融資工具業務指引》,對綠色債務融資工具的資金用途、專戶管理、遴選機制、信息披露等四大核心機制進行了明確說明,將促進綠色債務融資工具市場快速健康發展。
三是,我國債券市場經過多年發展,市場深度和廣度不斷深化,市場基礎設施不斷建立健全,市場投資者逐步豐富成熟,為綠色債券市場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場基礎。中國債券市場自1981年國債恢復發行以來,歷經了30多年的發展。截至2016年底,中國債券市場余額達63.7萬億元,已成為全球第三大債券市場,全年共發行各類債券36.1萬億元,現券成交額132.2萬億元,市場融資規模快速提高,市場流動性明顯增強[7]。同時,在前瞻性統籌安排下,債券登記、托管、交易、結算、清算等市場基礎設施得到有效建立,以合格機構投資者為主的投資者隊伍逐步成熟,為社會責任投資人的培育及綠色債券市場發展提供了較好的發展環境。
四、進一步推動中國綠色債券市場發展的建議
盡管在相關部門陸續出臺綠色債券指導性意見后,國內綠色債券市場發展迅猛,但為推動我國綠色債券市場進一步深入發展,仍有幾方面問題亟待完善。
一是推動統一綠色債券項目目錄。綠色項目的認定是綠色債券市場發展的基礎,而這需要有統一的標準。綠金委在參考GBP準則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制定了《中國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⑥,將綠色產業項目劃分為6大類、31小類,并給出具體的界定條件,同時,國家發改委在制定《綠色債券發行指引》時也列明了綠色企業債重點支持的項目范圍,形成了國內綠色債券市場兩套項目標準并存的局面,易使投資者在綠色債券認定時產生混淆,不利于綠色債券的便利發行。相關部門有必要加強協調,逐步推動統一綠色債券項目目錄。
二是進一步加強綠色債券募集資金管理。為保障綠色債券募集資金專項用于綠色項目,國際上普遍鼓勵采用專戶管理或設立專門臺賬的方式,加強對綠色債券募集資金使用和資金流向的監測和管理。當前,人民銀行、證監會、交易商協會在綠色金融債、綠色公司債、綠色債務融資工具的管理辦法中均有鼓勵采取專戶或者專門臺賬的條款,但國家發改委在《綠色債券發行指引》中除要求募集資金用于支持12類項目外,并未對募集資金管理、使用、后期資金流向追蹤提出相關要求。
三是建立健全統一的綠色債券信息披露標準。為進一步提高綠色債券市場透明化程度,避免市場機構利用綠色債券市場各子市場在信息披露要求方面的差異進行監管套利,綠色債券市場各相關主管部門應加強協調,按照分類趨同的原則,逐步建立統一的綠色債券信息披露標準。綠色債券發行人應定期按照統一的信息披露標準要求,在指定平臺披露財務報告、募集資金使用情況、所投項目環境效益等相關信息。
四是建立完善包括第三方認證、綠色評級等在內的服務綠色債券市場發展的市場中介機構體系。綠色債券的認定、評級以及對綠色債券環境效益的評估等,都有賴于專業市場中介機構提供專業化的服務。國際綠色債券市場上,CBI、CICERO、Vigeo、KPMG等專業第三方認證和環境效益評估機構,在幫助投資者更好的了解綠色債券發行主體和投資項目的環境表現,提高綠色債券市場透明度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相比而言,我國綠色債券市場由于起步較晚,從事綠色債券第三方認證、綠色評級、綠色債券環境效益評估的市場中介機構的數量和專業性仍相對不足,相應的市場中介機構體系仍有待進一步建立完善。
注釋:
①本節數據來源于Climate Bond Initiative,截至2016年5月31日。
②根據參考文獻[6],2016年全年發行規模為800億美元。
③其中境內信用債券和利率債券發行規模1985.3億元;綠色資產支持證券規模67.0億元。境內主體在境外發行規模46.0億美元(約人民幣317.4億元),合計共2369.7億元。
④數據來自中國金融信息網“中國綠色債券2016年中總結大會”。
⑤數據來自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
⑥證監會、交易商協會在制定綠色公司債券和綠色債務融資工具規范指引時,均采納了綠金委制定的《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
參考文獻:
[1]ICMA, Green Bond principles 2014, Jan 13, 2014[R].
[2]ICMA, Green Bond principles 2016, Jun 16, 2016[R].
[3]Climate Bond Initiative, Bonds and Climate Change, The State of The Market in 2016[R].
[4]馬駿.中國綠色金融展望[J].中國金融,2016(16):20-22.
[5]萬志宏,曾剛.國際綠色債券市場:現狀、經驗與啟示[J].金融論壇,2016(2):39-45.
[6]東方金誠綠色金融團隊(方怡向、李睿、閆娜).中國成最大綠色債券發行市場,環境效益和融資優勢初顯[R].中國金融信息網,2017-3-15.
[7]中國人民銀行.2016 年金融市場運行情況[R].2017-1-22.
作者簡介:閃文曉(1983-),男,碩士,中廣核資本控股有限公司戰略規劃經理,工程師,曾參與國內首只綠色債券中廣核風電有限公司碳收益票據的設計工作,主要從事綠色金融、產融結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