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6年12月,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指出“我國高等教育要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這“四個服務”為高等教育的建校目標、培養宗旨、發展道路等提供了方針指引,指明了高等教育的發展要適合中國經濟和社會建設的近期目標和長遠方向,體現了我國高等教育以期實現的社會價值,豐富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論內核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高校;意識形態;主導權;社會價值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3-0-02
高校肩負著為祖國和社會培養、輸送人才,進行科學研究和實踐、傳承經典文化、開展國際學術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等教育教學責任,只有把握好對意識形態的主導權,肩負起培養又紅又專、德才兼備、全面發展人才的使命,保證黨和國家、民族的事業后繼有人,保證我們培養出來的人才實現預期的社會價值,保證黨和國家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偏離正確的方向,實現人民幸福、民族進步、國家富強的社會價值和社會貢獻。
一、為人民服務
為人民服務是我國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就確立的黨的宗旨和原則。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正是堅持了唯物史觀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我們黨、我們國家才一步步走到了人民生活幸福美滿、社會秩序和諧穩定的今天。得益于這一以貫之的黨的法寶和經驗,高校的意識形態主導權就必然具有為人民服務的社會價值。立德樹人是高校辦學之本。習近平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高校要以思想政治工作為把握意識形態主導權的著力點,必須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基本原則,培養根正苗紅的社會主義事業的信仰者、維護者、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世界一流的人才,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學。
高校意識形態教育一定是首先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形態工作從本質上講就是做人的思想工作,要做到以學生為中心、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服務學生,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素養和科學文化說,尤其是提升他們的政治素養和理論功底,這是確保學生成長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的基本保證。要在學校鞏固確立以學生為本的辦學理念和為社會貢獻所學的求學精神,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重視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積極傳播為人民服務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使命感精神,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興趣愛好,在課堂內外,運用QQ、微信、微博等社交軟件大力弘揚社會新風尚和時代主旋律,傳播積極有益、健康向上的正能量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要積極吸收先進社會思想中的可供參考的部分,用改造、融合、利用的方式來鞏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地位,提升教學的質量和水平,吸引和凝聚學生的思想和精神。利用我國獨特的歷史文化和民生國情,以人才培養能力為核心點帶動高校其他工作。持之以恒地促進校園環境的團結、穩定、和諧,培育學生形成理性平和、積極進取、奮發有為的陽光心理,通過專職輔導員和心理咨詢師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塑造公平競爭、競相爭先的學習氛圍。要堅持不懈培育優良純正的校風和嚴謹求學的學風,使高校成為風清氣正的人才輸送基地。
二、為中國共產黨的治國理政服務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高校是黨領導下的高校,要牢固黨對高校工作的領導權,使高校成為堅持黨領導下的堅強陣地。”因此,高校意識形態教育的工作首先一定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根本指導思想的,在教育工作中全面貫徹黨的路線、方針。傳播馬克思主義真理,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學生的人生成長和職業生涯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培育和弘揚中國共產黨的優良思想和傳統美德,培養廣大師生對道路、制度、理論的堅定信念,積極傳播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高校的黨委要保證高校辦學方向的正確性,掌握高校意識形態教育工作的主導權,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創新黨建的體制機制,改進黨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黨要用辛勤工作讓學生感受到馬克思主義信仰和真理的力量,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和黨領導人民披荊斬棘創業史的偉大,讓更多的學生在思想和行動上向黨看齊,向黨的先進集體和先進模范學習,團結在黨的領導下,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國理政的事業貢獻自己的人生價值和所學所長。要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我們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使學生認識到中國人民、中國歷史選擇中國共產黨來領導革命、建設、改革事業的必然性和科學性,樹立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而奮斗的信念,積極的擔當起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既要抱負遠大,又要腳踏實地,勤奮學習、增長本領。還要做好在高校教師和學生群體中發展黨員隊伍的工作,科學合理,公平公正公開,遵守黨員發展流程,加強黨員培養和考察的流程,嚴格優化黨內生活管理,使每一個黨政干部、教師黨員、學生黨員都切實做到在黨愛黨、在黨言黨、在黨為黨。
三、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展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和先進性。高校意識形態工作明確了我國高校所處的歷史方位、要承擔的職責使命和時代發展的新要求,有利于推進我國高等教育健康發展、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推進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各個領域的制度和體制實現相互銜接、協同配合。高校意識形態工作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思想進步性和現實針對性,對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辦好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大學、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意義重大。深入研究高校意識形態主導權問題,自覺用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講話精神指導研究工作,推動高校意識形態工作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鞏固發展。
高校意識形態教育要服務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就要明確辦校目標和宗旨、人才培養目標和方式等是否解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的焦點和矛盾,是否達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的著力點和攻堅區,增強創新理論工作的信心和決心,創新制度建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要利用課堂教學主渠道來檢測制度話語的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迫切想要提升思想政治水平的需求。優化學科、教材體系,創新學術話語體系,構建科學評價體系,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豐富內核。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塑人,廣泛開展文明校園創建活動,舉辦形式豐富、內容健康、精神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和各類社會實踐。利用新媒體新技術的便捷和高效使工作活潑有趣起來,推動傳統的工作優勢和高新信息技術的融合,增強時代感、鮮活感和吸引力。加強高校意識形態教師隊伍建設,選拔任用要科學靈活,確保隊伍后繼有人。發揮好意識形態工作的育人屬性,弘揚改革創新精神,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和創新提供生動活力和持久的創造力。
四、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改革開放近四十年,我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黨的領導和人民民主專政,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極大地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形象、世界地位和全球實力。高校意識形態教育要以培養為社會主義工業化、現代化、信息化服務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工作中心,堅持中國共產黨對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鞏固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捍衛高校意識形態主導權的理論法寶。十八大以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帶一路全球發展戰略,制定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確立五大發展理念,深度融合互聯網和各個傳統行業的合作,高校把握意識形態主導權,就要為新時期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輸送更多的精英人才。
高校意識形態教育要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在意識形態的課程設置上,要把現代化建設所需的專業知識和實用技能擺在學科編排的重要位置,加強市場經濟的創新引領作用,充分發揮各種知識所學服務于全面深化改革和對外開放的事業上,利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來優化教育教學資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形成高校黨委統一領導、各學院部門靈活協調的工作格局。在高校朱姐負責意識形態工作的黨委、黨組書記要多同學生接觸,多做工作報告,回答學生迫切關注和困惑的意識形態問題。高校意識形態科研學者要多交流鼓勵,多學術探討,多聽真聽同事之間彼此的意見,為高校意識形態工作提供更多有見解、有創新的學術理論。高校必須堅持繼續沿著改革開放的道路,在思想政治工作領域進行供給側架構性改革,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質量,用改革的辦法推進意識形態主導權的結構調整,矯正教育要素配置不平衡,擴大高校在意識形態主導權的有效權能,提高學生對教學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切實提升學生的政治素養。
參考文獻:
[1]鄧暉,姚曉丹,陳鵬.為中國特色高等教育發展指明方向[N].光明日報,2016-12-09.
[2]朱繼東.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其應對——學習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J].黨政研究,2017,2.
作者簡介:趙英杰(1993-),女,漢族,河北張家口人,河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專業 2016級研究生。
基金項目:河北省高校黨建研究會課題“高校把握意識形態主導權的文化傳播路徑”(項目編號:GXDJ2017B005)的研究成果之一;河北大學2016年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重大攻關課題“基于師生互動模式的高校核心價值觀教育影響力研究”(項目編號:Z001)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