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翔,吳 青,蒲衛暉
(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60)
高職院校運動隊訓練方法及手段的創新
董 翔,吳 青,蒲衛暉
(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60)
高職學校體育包含了運動隊的建設及訓練,由于我國競技體育訓練方法的不斷完善創新,高職院校運動隊的訓練方法創新較為滯后。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歷史研究法主要系統地分析運動訓練理論主要內容、研究訓練方法及手段 ,找出高職院校運動隊訓練方法手段的創新思路。
訓練方法;手段;創新;思路
訓練方法是運動訓練活動中宏觀的練習方法,如 重復訓練法、間歇訓練法和持續訓練法等;而訓練手段則是指微觀具體的練習動作,如30m跑、蛙跳和肩上投籃等。
1.1 運動訓練方法
其是指在運動訓練活動中,為了執行訓練計劃,完成訓練任務,達到訓練目的,從而有效提高運動員競技水平(參賽水平),保持運動員競技能力包括體能、技能、心理、戰術、智能。所采用的訓練方法其中包括了運動生理、運動訓練和運動心理等學科領域。要正確掌握學生在不同層次競技水平下所對應的訓練任務,合理、科學、有規律地提升學生競技能力,是教練的“訓”與學生的“練”的雙邊活動。
1.2 運動訓練手段
其是指在運動訓練過程中,以提高及完成某一項具體的運動能力所采用對應的練習方式方法。
高職教育以發展學生職業技能為主導,以技能優勢就業為主要目的,并非全日制本科教育以學術理論研究、深造考研及就業的多維目的。高職運動隊訓練受訓練時長影響,不可進行多年訓練(2年以上為多年訓練),傳統的大周期訓練是無法實踐的,“三從一大”(即“從嚴、從難、從實戰出發、大運動量訓練”的簡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競技體育的主要訓練原則之一)的訓練原則不適合于高職體育運動隊。
高職教育為3年制高等教育,學生在校期間實為2年,1年時間頂崗實習及應聘工作。然而全日制本科教育學生在校期間實為3年半,只有1~3個月的實習教育學習。所以,高職體育運動隊的訓練總時長為兩年,這就需要教練員在2年時間內運用各種訓練方法手段,在多周期、小周期的訓練安排下結合快速有效的訓練方法手段,在有組織、有計劃、有規律及周期性顯著的訓練下全面有效地提升學生競技能力。
高職體育運動隊訓練為“五維訓練”包含了體能訓練、技能訓 練、心理訓練、戰術訓練和智能訓練。訓練計劃周期被分為基礎訓練、專項提高、最佳競技和競技保持。由于高職訓練時長的特殊性,那么訓練方法手段必須進行創新改革,從微觀的手段改革結合宏觀訓練方法達成訓練目的的實現。
3.1 體能訓練方法及手段創新
體能訓練包含力量、速度、耐力、柔韌、協調性和靈敏等,體能訓練包括一般體能訓練和專項體能訓練,一般體能訓練是專項體能訓練的基礎和前提,一般專項體能訓練來是為了提高運動員全面的基礎運動素質、增強各器官系統的一般技能和改善身體形態、掌握一般體能訓練的理論與實踐知識。專項體能訓練以運動員專項運動動作或與專項運動動作在特點上相似的運動動作為練習形式,采用各種訓練方法和手段,提高專項技戰術所需要的專項運動素質、機體各器官系統的專項體能,形成專項身體形態,掌握專項體能訓練的理論與實踐知識,最大限度地提高運動員的專項運動成績。由于項目不同,專項體能訓練的內容有很大區別。(表1)
有學者認為作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網絡編輯,要提升信息產品的原創力與掌控力、平臺適應力與創新力以及與信息用戶的親和力[18]。作為新時代的網絡內容編輯,不僅要精通網絡信息內容的生產和制作,而且要懂得如何設計和營銷信息內容,使內容信息能夠促進行業企業的生產經營,提高網絡信息的應用價值,擴大信息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在為社會傳播正能量、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有效促進網絡媒介自身的經濟發展。
體能訓練應該與功能性體能訓練結合,功能性體能訓練是體能訓練與技能訓練的結合訓練方法及手段,強調多關節、多肌肉參與的多元化訓練,注重整體效應,結合項目是一個完整的技術動作鏈訓練,非單一及組合訓練 ,能夠有效提高運動員專項能力,并有預防和康復運動員損傷的功效,增強運動員個關節穩定性及有效提升各肌肉群力量。
功能性體能訓練對訓練動作質量要求高,對于核心力量以及各個關節周圍肌肉力量的增長具有顯著的效果,對于場地器材的要求較為簡單,更容易實踐應用,所以高職運動隊體能訓練應與功能性體能訓練相結合,更好地完成訓練任務,有效地提升學生競技能力。
3.2 技能訓練方法及手段創新
技能是指在學習、練習后并能夠掌握或合理正確的運用專業技術的能力。技能形成的3個階段分別為:認知定向階段(泛化階段):用于學者初步掌握、練習和體驗技術動作的過程,動作學習主要以分解學習模仿、練習和徒手學習為主。 聯系形成階段(分化階段):深入理解肌肉活動發力感覺及肌肉記憶,不斷改進技術動作,基本上建立正確的動作定型,掌握技術動作的重點。 自動化熟練階段(自動化階段):形成牢固動力定型做技術動作時輕松熟練自動化并掌握技術動作難點,技術動作標準、優美及流暢。
表象訓練法又稱念動法,指運動員在頭腦中做心理暗示對過去完成的正確技術動作回憶與再現、喚起臨場感覺的訓練方法。通過多次動作表象,提高運動員的表象再現及表象記憶能力;可以使運動員的注意力集中于正確的技術要求,有利于提高心理穩定性,從而促進技術的掌握。
教練員訓練的指導思想是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學習動作的基本環節和整體節奏,重視動作的細節;所采用的主要手段和方法是直觀法、語言法、想象法、分解完整法、減難法、視頻法和掛圖法,以建立學生對正確技術動作的認識為核心,在今后的訓練中使學生頭腦中呈現出正確的技術動作,呈現的圖像和畫面更加清晰、正確、生動。通過表象訓練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有效提高學生運動成績,鞏固和加強運動技能水平,改善動作技能學習效率,穩定自身運動技能水平,為學生技術動作自動化及參加大賽鋪墊堅實的基石。
3.3 心理訓練方法及手段創新
運動員的心理訓練指教練員有意識、有目的地對運動員的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征施加影響的過程。其目的是培養和發展運動員在緊張的比賽和訓練中所必需的心理品質及個性心理特征,使運動員學會控制和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和情緒狀態,為運動員在長時間的比賽中保持最佳競技狀態及在比賽中穩定地發揮運動技能和競技水平, 最終創造優異的比賽成績而進行的心理訓練。運動員在比賽訓練中進行體能、技能、戰術和智能的良好發揮,決定著運動員的比賽成績。所以,對運動員進行運動訓練時也必須進行以提高心理素質為內容的心理訓練。
運用情景模擬訓練法、比賽動機訓練法和心理適應法充分加強運動員心理訓練,使運動員在比賽中正常發揮,取得優異比賽成績。情景模擬訓練法是指在教練員設置的特殊情景環境下(如全程比賽、決賽關鍵分、各種天氣、各種場地環境)組織運動員訓練及模擬比賽,讓運動員適應各種環境下的競技,全面提升運動員競技能力及比賽成績。
可采用激勵、誘導、命令、表揚、懲罰及獎勵的訓練方法來改變訓練環境和條件,全面客觀的分析可能取勝的因素,運用訓練方法手段的有效刺激、利用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充分激發運動員訓練及比賽的積極態度。
3.4 戰術訓練方法及手段創新
競技戰術指為了獲得競技比賽的勝利、取得優異的比賽成績所采用的一系列計劃謀略最終落實在比賽的行動中。競技戰術的構成包括戰術理念、戰術指導思想、戰術意識、戰術理論知識、戰術形式、戰術行為等制勝因素的構成。
運動員的戰術能力是指運動員或運動隊掌握戰術理念及思想和運用落實實踐戰術所表現出來的一種綜合能力。戰術能力的強弱表現在戰術理念的執行、戰術知識理論的掌握運用和戰術執行的熟練程度及數量和質量,并有針對性、實效性運用最終奪取勝利。
戰術訓練必須以戰術理念及戰術指導思想為宏觀核心,具體的戰術陣型、戰術形式和戰術行動能力為微觀決定因素。在戰術訓練中我們應該以基礎戰術訓練為核心,還應根據對手的不同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戰術思路。所以,戰術訓練的創新應該以模擬訓練為主,模擬對手對抗訓練法:組織其他隊員或非主力隊員模擬競爭對手的戰術風格如進攻戰術站位及防守陣型,快慢節奏(如快攻、半場區域聯防等),讓隊員適應對方的打法,從而找出對手的漏洞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3.5 智能訓練方法及手段創新
運動智能是指運動員以一般智能為基礎,運用體育理論及實踐體育技能等多學科知識技能,結合專項智能參加運動訓練及比賽的能力。智力,包含智力潛力和智力能力,是有效進行認識活動的穩定心理特征的綜合,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注意力。能力是保證人們成功地進行實際活動的穩定心理特點的綜合,包括組織能力、計劃能力、實際操作能力、適應能力和創造力。
智能訓練的方法及手段創新應以經驗借鑒的重要性為核心。教練員應當使用視頻教學法結合模擬訓練法,將各個技能、戰術在特定環境下的合理使用的方法教授于運動員,從而在訓練中反復練習以形成技能、戰術自動化。因為智能包含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適應能力,那么運用視屏教學法結合模擬訓練法使運動員從感官接受知識轉化為實踐自動化的技能。
高職院校運動隊訓練方法及手段的創新需要以發展學生競技能力為核心。體能訓練方法手段的創新為功能性體能訓練法;技能訓練方法手段的創新為表象訓練法;心理訓練方法手段的創新為情景模擬訓練法;戰術訓練方法手段的創新為模擬對手對抗訓練法;智能訓練方法手段的創新為視頻教學法結合模擬訓練法。
[1]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于磊,李鑫彤,車樹達.“三從一大”的再認識[J]. 體育世界:學術版,2014(12).
[3]閆琪,任滿迎,黃巖,師玉濤.全面認識功能性體能訓練[J].中國體育教練員,2012(1).
[4]代剛.運動技能學習的結構與本質特征探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2(5).
[5]陳安剛.運動員心理訓練的相關理論思考和實踐方法[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79-80.
[6]張成龍.現代競技籃球戰術訓練新思考[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2 ,11(6):7-80.
G807.4
A
1674-151X(2017)01-126-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2.066
投稿日期:2016-07-23
董翔,助教,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